于贫穷,很多农村男子娶不上媳妇,成为鳏独终生的光棍汉,被人们称之为“光棍”。每个村庄都有这类人,我村就曾有数名孤独老汉,外号大光棍、二光棍、三光棍、四光棍,当然他们不是同胞弟兄,是外号前冠上了他们各自的排行。
就人生经历而言,旧时有人为谋生而走南闯北,于是便有了小河南、老山西、老东北、关东油子之类的外号。我幼年时,村里有一个我叫老爷爷的年届八旬的老汉,村里人都称他“老欧洲客”,据说他在年轻时去过欧洲,得了这个外号。
有的外号是根据某一件引人发笑的趣事的情景、语境,为当事人取名。旧时邻村有个小伙,生的身材瘦小,妻子则身高体壮,有次晚间二人打被窝仗,小伙儿被妻子一脚踹到炕下,小伙儿落地声惊动了另一间屋睡觉的母亲,老太婆问怎么回事?小伙儿应道是枕头掉到地上了。次日妻子把夜里的事告诉邻妇,邻妇又到处传言告诉他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全村乃至十里八村,人们遂为小伙儿取名枕头,取代了他的大名,此名一直伴随其终生。
也是在旧时,有村民韩某,自小对其父母忤逆不孝,他父亲常对她母亲施以家暴,而每次韩某都不拉不劝,坐视其父殴打母亲而无动于衷。在他16岁那年的一天,其父又把其母打的痛哭,父亲已停手多时,母亲仍哭泣不止,韩某感到心烦,对其父说:“她还哭不够了,还得揍!”经他怂恿,父亲又动手打他母亲。不想这事被几个村民听到看到,遂传遍全村,人们鄙视嘲笑韩某的行为,用他所言为他取名“还得揍”,一直叫到他寿终正寝。
《水浒传》中的好汉使用的兵器可用来做外号,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等。在现实中春节贴的对联,居然也能成为人的外号的出处。
解放前邻村有位老汉,膝下无儿无女,与老妻相依为命,腾出家中一间房子,开爿杂货店,挣点蝇头微利度日。有年春节,他求人为店铺写副对联,上联是“小本经营”,下联是“兴隆发达”。年后来小店购物的人见那副对联张贴在两扇门板,上、下联起首字左右对称排成“小兴”二字,觉得有趣,说道:“就把店铺叫做小兴小店,不是很好吗?”于是这个名号叫开了。凡是到小店买东西的人都会说:“到小兴小店去。”老汉对此店名很当意,挂上了“小兴杂货店”的招牌。后来一来二去,人们把老汉也叫成小兴,不再称他本名。随着日久年深,年轻人根本不知老汉大名为何,单知叫他小兴。我在少年时,看到老态龙钟的老汉到我村卖东西,听村里人都称老汉小兴,以为小兴是他的乳名,回家对父亲说村里人叫老汉的乳名,是对老人不尊敬;父亲笑着说,那不是老汉的乳名,是他的外号,接着对我讲了小兴外号的来历。
有的外号起的很刻薄损人,又被促狭之人引发到现实中,对人造成更大的贬损。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村有个人叫宫某珠,长得又黑又胖,大腹便便,人们根据他的姓名和长相,为他取外号叫公猪,后来又改叫“压宝猪”。压宝猪是种猪的俗称,种猪是一些农户养殖的没被劁过的公猪,专门用来为别人养的母猪配种以获利,种猪长的体大雄壮,胖的肚皮几乎能垂到地面。老宫被人叫成压宝猪,并且被传播到附近村庄,对此他很苦恼。有一天别村有人赶着一头老母猪来到老宮的村,碰到一个年轻人打听道:“听说你村儿有养压宝猪的,请问他家在哪儿?”这青年是个顽劣促侠之人,他看了下那头母猪,知道是来配种的,他明知村里没有养压宝猪的,却说道:“跟我来吧。”走到距老宫家不远处,见四下无人,他指了下老宫家说:“就那家有压宝猪。”说完躲到一边准备看热闹。那人赶着母猪晃晃悠悠走进老宫家,见宫妻正在做家务,见有人赶头母猪来到,不知什么意思,只听那人说:“大嫂,听说你家有压宝猪?我是来给母猪配种的。”宫妻听了勃然大怒,骂道:“你妈的X,你就在你家叫你爹那头压宝猪给母猪配吧,跑俺家干什么?”那人被骂的莫名其妙,说:“大嫂,我没惹你,为什么要骂我?你家没有压宝猪就算了。”宫妻问:“是哪个该死的鳖崽子胡吣我家有压宝猪?”那人说了问询经过,宫妻立马跑到大街上施开骂街的本领,声嘶力竭地骂那不知名的指路人。经她一闹腾,十里八村知道了此事,人们争相传为笑谈,老宫压宝猪的名号传的更响更远了。
在不知情下无意中触及了别人的外号,能引发尴尬,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调到一处乡镇农行营业所,相邻有一家乡镇企业,其中有名工人与我并不相识,可是每天见到我,他都热情打招呼,我听别人及我的同事都称他老吴或吴师傅,他也随口答应,便也称他吴师傅,但是他总是支支吾吾似不搭理。有天遇到他,我热情招呼道:“吴师傅,上班儿了?”他跳下自行车,迟疑一下对我说:“我看您不像是爱开玩笑的人,早就想告诉你。以后别叫我吴师傅了,我姓许,就叫我老许吧。”我纳闷道:“我听人们都这样叫您,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把右手一摊,满脸无奈的苦笑道:“要我怎么说呢?”就急忙又骑上车子走远了。回到单位,我向同事说起这事儿,并问其中缘由,大家先是哄堂大笑,接着向我讲起老许叫“吴师傅”的来龙去脉。日常中有的人过于勤快,往往干些劳而无果、毫无意义的事,家乡人送这种人外号为“无事忙”,而老许就属这类人。他整日忙忙碌碌,唯恐闲下来,喜欢没活找活儿干。例如,秋天地里的玉米在第二天就要收了,他在头天仍到地里给玉米锄草。夏夜家里蚊子成团,他在钻进蚊帐就寝前,会在屋内四处转悠,用巴掌拍打蚊子,惹得妻子心烦,说:“你就闲的手痒,晚上架着蚊帐、开着窗睡觉,你打屋里的蚊子有什么用?”还有一天,他嫌自家养猪的石槽底部不平,将石槽搬出猪圈,连着几天每天用锤子、铁錾凿击槽底一番,欲把石槽加深和底部凿平,谁知在最后一天,他一锤下去,石槽断为两截。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人们根据老许的行为、趣事,为他取外号“无事忙”,后来干脆称他“老吴”,不明就里的人以为他姓吴,跟着喊“老吴”“吴师傅”。第二天,再看到老许,我改喊他“许师傅”,脑中想象着他碌碌无为的身影和断为两截的石槽,顿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可能是老许明白我已知道他的轶事和外号来历而发笑,他也随着大笑起来。
(作者本文手稿)
作者简介:王胜波,山东莱阳市人,1954年生,曾在烟台市农行、农业发展银行工作,经济师职称,现已退休。酷爱读书,略通古诗词。愿与书为伴,乐享人生。已有多篇文章刊发在《金融文坛》杂志、中国金融作协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作协山东创作中心微信公众号、齐鲁壹点号“海岛寻梦”专栏。其中《潇潇秋雨中,我见到敬爱的周总理》获492.4万人次阅读量。
壹点号海岛寻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