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接种。具体以疫苗产品说明书为准。
(6)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
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7)既往新冠肺炎患者或感染者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清况。
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Q:
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是否能用药?
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建议暂缓接种。
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具体可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
Q:
过敏体质或正在发过敏性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的是否可接种新冠疫苗?
A:
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处于过敏性疾病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对于非疫苗所含成分过敏,包括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过敏)、食物过敏、花粉过敏等,均不属于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
Q:
近期接种过HPV疫苗、狂犬疫苗、带状疱疹等疫苗的人员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
由于新冠疫苗为新上市疫苗,目前尚无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后免疫原性与安全性的相关研究报道。建议与其他疫苗至少间隔14天以上,但如遇动物致伤或出现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该间隔。具体以疫苗产品说明书为准。
Q:
皮肤湿疹、酒精过敏、头孢过敏、心悸、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有甲减的人员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
以上人员在非发作期均可以接种;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
Q:
患有肿瘤、术后等大病人员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
肿瘤、术后患者建议参考临床医师建议,结合患者健康状况和相关指标,如病情稳定可接种疫苗。如病情尚不稳定建议暂缓接种。
Q:
新冠疫苗接种是否安全有效?
A:
本市目前使用的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5日和2021年2月25日附条件获批上市;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也于2021年2月25日附条件获批上市。根据我国新冠疫苗开展的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经开展的上千万人次的疫苗紧急接种、目前的大规模接种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上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经过验证。
Q:
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A: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肺炎、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如:身份证、护照等),并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当休息。
Q:
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A:
从前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
Q: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抗体?
A:
根据现有临床研究数据,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Q:
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可以维持多久?
A:
新冠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疫苗的保护持久性。
新冠灭活疫苗截至目前已经获得9个多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数据显示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续会持续加强监测以进一步观察抗体的维持时间。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时间至少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此前,对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
免疫持久性仍在持续观察中。
Q:
疫苗对病毒变异或其他国家毒株是否有效?
A: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疫苗失效。
Q: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核酸检测会呈阳性吗?
A:
不会。核酸检测的是新冠病毒抗原,新冠病毒疫苗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已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故接种后不会导致患新冠肺炎。
Q:
新冠疫苗接种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凭证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A:
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Q:
新冠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检测会呈阳性吗?
A:
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对按免疫程序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8天后的临床试验及接种人群检测,抗新冠病毒抗体可能呈阳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具备做中和抗体检测条件的机构,如用一般方法(如胶体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IgM、IgG抗体,有可能会显示阴性,这主要受限于试验方法的灵敏性,不一定代表未产生免疫应答。
Q: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入境检查血清抗体呈阳性怎么办?
A: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者在国内外医学检查中,如遇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核酸检测等其他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声明已接种疫苗并出示接种证,以便相关机构鉴别诊断。
Q:
个人可以将新冠疫苗带给海外的同事接种吗?
A:
新冠病毒疫苗出入境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个人不得私自携带新冠病毒疫苗出境,否则,可能面临违反境内外法律等风险。
Q:
接种新冠疫苗后是否就不会得病?
A:
新冠疫苗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有效性。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体差异均有关。
Q:
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后,是不是还要继续戴口罩?
A:
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目前,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因此,接种疫苗后仍需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Q:
接种新冠疫苗后感冒发烧了是怎么回事?
A:
这可能是偶合症。所谓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偶合症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即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因果关联。
Q:
接种完疫苗感觉头晕、胸闷、气促是怎么回事?
A:
这可能是心因性反应。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Q:
接种后有相关证明吗?
A:
全程接种完成后可获得纸质的中英文接种凭证。同时,可关注“上海发布”“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健康云”APP、随申办,查询本人的电子预防接种记录。
Q:
不同厂家的新冠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A: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使用不同厂家统一技术路线的疫苗替代接种的研究,保护效果和安全性都未受影响。国内外也正在开展不同技术路线疫苗“混打”的研究,以诱导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反应,还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来确定新的免疫策略。
Q:
在外地接种过一针新冠疫苗,到上海还能接种第二针吗?
A:
可以凭外地的接种记录,按照相应间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快完成)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
Q:
新冠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A: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Q:
是否需要先检测有无抗体,再决定是否接种新冠疫苗?
A:
人体中特定抗体的产生一般通过自然感染或者接种疫苗而获得。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抗体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起到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建议只要没有明确感染新冠病毒或患过新冠肺炎,凡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以接种疫苗,无需在接种疫苗前检测是否存在抗体。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Q:
新冠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A: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疫苗特性、受种者状况等因素影响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流感病毒变异比较快,流感疫苗保护效期较短,因此需要每年进行接种。现在新冠病毒虽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目前发布的信息,显示针对在英国和南非等国家出现的新冠病毒所发生的变异,没有证据表明现有的新冠疫苗失效。新冠疫苗是否会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接种,需要继续针对病毒变异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和疫苗的保护持久性等方面开展研究。
Q:
市民如何预约接种?
A:
各重点人群所在单位可通过“健康云”新冠疫苗预约管理平台上注册单位账户,生成机构二维码,组织单位职工扫码填报个人信息和接种意愿。有意愿接种的对象做好登记,并等待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指定的接种点接种疫苗。
各区以居村委为单位,在“健康云”新冠疫苗预约管理平台上注册单位账户,生成社区二维码,符合条件的辖区居民通过扫码填报个人信息和接种意愿等。居民完成预约后,可获得预约详情单和预约成功短信。
对于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还可通过健康驿站自助终端刷身份证、社保卡后登记预约,或由社区志愿者协助进行登记预约。
登记、预约操作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拨打“健康云”客服电话4009216519咨询。
单位员工/社区居民健康云App操作流程:
1、下载/并实名注册健康云App。(如未实名,按下述操作过程中会提示完成)
2、进入“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专区,选择“单位员工/社区居民登记”。
3、选择相对应的人员定位:
a)管理员选择“单位/社区负责人申请及管理”
1)填写“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申请承诺书”请确认填写信息准确。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本人需由该单位缴纳社保金,否则将无法通过认证校验。
2)填写“企事业单位信息”请确保信息准确与完整后提交。
3)登记成功,获得单位编码,可选择截图或页面右上方分享链接予公司内部人员。若本单位信息填写有误,可以点击修改单位信息调整。
4)负责人可点击员工登记预约接种情况按钮,查看到本单位内员工登记预约接种情况。员工明细表可以通过点击发送到邮箱,健康云平台会将表格附件发送到企业负责人预留的邮箱地址。
b)选择“单位员工登记接种意愿”
1)填写单位编码,进入下一步。(点击负责人分享链接直接进入下一步,单位编码有企业负责人员提供)
2)查看知情同意书,选择是否接种。
3)填写单位员工登记接种意愿信息并提交。
a)如您暂不愿意,选择暂不愿意接种按钮,此次登记工作已完成。(若意愿接种了,只需再次从第一步进入即可)
b)愿意登记完成后,可等待区级管理部门根据重点行业优先顺序,陆续分配接种点安排接种。
c)
i.线下安排,将直接通知单位负责人安排接种。
ii.线上安排,可通过新冠接种服务专区下方“登记预约记录”进入预约,预约完成后,按规定时间前往接种点接种并出示个人接种条码。
4)前往线下接种时,请出示接种条码。
Q:
不同人群如何预约?
A:
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
登录随申办,也可以直接下载并实名注册健康云APP。进入“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专区,选择“单位员工/社区居民登记”,根据提示操作。
对于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还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驿站自助终端刷身份证、社保卡后登记预约,或由社区志愿者协助进行登记预约。
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
登录方式同上,选择“出国(境)工作、学习人员登记”,根据提示操作。
外籍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
下载并通过手机号注册健康云APP,分别选择“在沪外籍人士登记”、“在沪港澳同胞登记”或“在沪台湾同胞登记”专区。根据提示操作。
Q:
为什么一瓶疫苗可以给两个人打?和一瓶打一个人的疫苗有什么区别?
A:
这是单支两剂包装的新冠疫苗。即1支疫苗可以接种2个人。每瓶规格为1.0ml(两次人用剂量),每人次使用剂量为0.5ml。该剂量是有富余量的,每个人的用量完全是足够的,不需要担心。
单支两剂包装的疫苗,与单支单剂包装的疫苗,除了灌装剂量不一样,原辅料、生产配方、包材、生产场地和工艺参数上完全相同。单支两剂包装剂型的好处是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运输更多的疫苗,节省了包材、运输的运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为全国大规模接种,以及中国疫苗供世界使用发挥作用,而不影响个体接种效果。其实,在我们常规使用的疫苗中,还有很多都是采用多人份包装(包括单支5剂次、单支10剂次等),例如卡介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以及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等。
关于新冠疫苗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观察期半年 ≠ 保护期半年
本市目前在用的新冠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以及腺病毒载体疫苗这两种疫苗。
关于灭活疫苗的保护时间,追溯到最早提出6个月保护时间的时候,是在去年,当时距离疫苗研发成功和试验也就半年多,只观察到了6个月的抗体水平,所以当时的说法是“有效期至少6个月”。
以6个月为限的提法,是为了满足WHO和中国药品审评中心对疫苗保护持久性的基本要求:至少提供6个月的保护。事实上,截至目前已经获得9个多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显示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面还会继续监测以进一步观察抗体的维持时间。
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的观察期已经超过6个月,根据此前陈薇院士对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所做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
病毒特性也与疫苗效果有关,比如麻疹病毒非常老实安分,接种疫苗十几年后仍有效,无须再接种;而流感病毒毒株变异频繁,去年打的疫苗今年可能就没用了,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随着对病毒和疫苗的认识不断深入,更多疫苗使用数据的更新以及不同时期的防控需求,可能会有相应的免疫策略的调整。
误区二:进口疫苗优于国产疫苗
目前全球上市的所有疫苗,没有任何一款疫苗公开了已完成的三期临床数据,也就是说现在下结论说哪个疫苗更好还为时过早。而且接种疫苗到形成免疫力需要一定时间,当下全球的疫情形势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冷不丁就会发生点什么。目前看来,尽早接种疫苗远比纠结于选哪个品种、哪个厂家的疫苗更重要。
误区三: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 个体不感染
所谓免疫屏障,是指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疾病的能力时,他们就像组成了一座密不透风的围墙,使得疾病很难在人群中扩散,无法对人群造成太大影响。按照新冠病毒传播系数计算,一般需要70%-80%的人接种疫苗,才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如果大家都想做被保护的20%-30%,那么谁来做70%-8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不会广泛传播,并不代表个体不会感染。下面的示意图中,①代表没有建立免疫屏障的情况,一旦有1个人感染就可能传给很多人;②代表已经建立了免疫屏障,如果接种过疫苗的人碰到病毒,他一般不会感染得病,也就不会传染给其他人;③代表已经建立了免疫屏障,但这次很不幸,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碰到病毒,那他很有可能就会生病,但他不会传染给周围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病毒不长眼,不会专门挑已经打过疫苗的人,如果正好碰上没打疫苗的你,就算你周围99.99%的人为你建立了免疫屏障,你还是会中招。
误区四:打疫苗后各种不舒服都是疫苗惹的祸
疫苗接种过程中,如果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我们称之为偶合症(偶合反应)。比如接种后出现伤风感冒、血压升高等,进一步扩展定义,还包括接种疫苗后运气不佳、打游戏总输、工资不经花等。以上和新冠疫苗的关系,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不要总是把锅扣在可怜的苗苗身上,及时就医,临床医生会帮大家做出准确判断并妥善治疗。
来源:健康上海12320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