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降”后,家庭书作业明显减少,家长们觉得孩子没有巩固学习知识,考试至少没有公布成绩,没有告诉他们排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点心不在焉。怎么样才能在不看考试成绩的情况下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广州市的家庭教育名师已经不为你开“盲人”了,心里准备了几个实体助理指南。
问:“双降”实施后,考试也减少了,孩子的考试成绩是ABC等级,等级之间差距有点大,达到了20分。不知道孩子的具体成绩和排名,也不知道学习成绩和在学校的行为表现,该怎么办?
光州李英涛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室:
在“双降”政策中明确表示:“不能提前进行备课考试、违规通知、超过试题、考试排名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重要的是评价方式的转变。现在尝试游戏、讨论、报告、成长手册等多种灵活的学业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参与,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多元认知技能。
家长可以多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和孩子沟通也是促进亲子关系发展的绝佳方法。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为孩子的朋友,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更要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培养,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光州周立霞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室: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直接与班主任、科任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听课、做作业等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小测试,掌握孩子这个阶段是否有主动学习的意志和行为,从而掌握孩子这个阶段的实时学习动态。小测试如下。
1.我有信心掌握老师教的基本知识。
2.我努力学习。希望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我会用学到的知识理解新知识。
4.在教室里,老师要求讨论时,我总是做别的事。
5.学习之前,我会考虑学什么,怎么学习。
我经常和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
家长可以在与孩子沟通后进行评价。每个题目最低1分,最高5分,平均超过3.5分是主动学习型的。
在“双降”下,我们更要注意孩子们是否有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力=动力力毅力是孩子有目标、有方法、有习惯的可持续学习过程。从个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动力=自我驱动力目标,这源于家长从小创造的积极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孩子们需要从良好的家庭关系中吸取向上生长的养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主动发现、探索、体验和成长。培养孩子的能力,并不是让孩子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各种学习场景,让孩子综合应用和融合各门学科的知识,形成主动解决问题的高水平思维。培养孩子的毅力需要家长的长期陪伴和毅力。
父母应该比看不见的成绩更关注看得见的习惯。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休息、运动习惯、自律预习、资料分类、总整理等方式培养和关心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孩子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孩子独立、自我知识、专心工作,培养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自我约束的个性,形成持续增长内驱力和优势竞争力,促进孩子终身成长。
光州巢秀珍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室:
“双减”后工作量减少了,但从质量上来说,学校更细心地进行了多种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仍然可以通过日常教育和更多样化的方式来测试它。换句话说,我们只是取消了分数上的具体表现,将分段性改为评价标准。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指知识上的学习。如上所述,我们除了完成知识要求的作业外,更注重多方面能力的作业设计。家长们为了让子女在家里利用更多的时间,建议和老师们一起做劳动教育、美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我相信,在家宅教合作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光州黄翠万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室:
学校严格执行“双降”政策,低年级不做书面作业,但仍分配阅读和口语的口头作业。对不布置书面作业的考虑是因为校内教室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笔记训练。其次,考虑到低年级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不适合大量使用。第三,孩子完成校内课作业时,老师会严格指导孩子纠正写字姿势。中高年级的各科每天共调整到60分钟左右,日程也比较合理,教师精心设计了适量的高效课堂作业,学习效果也有保障。
减少课外书作业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活动,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更好地优化孩子的作息规律。成绩分数不公布,但在孩子平时的作业中也能看到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老师也能及时与家长反馈,所以家长必须重视家庭学校合作,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广州市黄润大学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双降”政策的实施是为了纠正以前在部分家长、学生中存在的“为了考试而学习,只讲分数论”的病态学习价值。家长们应该认识到,不管考不考,学习都是人类一辈子的使命。培养学生积极、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学习、利用、优化知识的好习惯是未来社会竞争力强弱的体现。“双降”政策减少考试,不公布成绩和排名,是希望孩子们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培养积极学习的意志,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平时不考试,但每天都有相应的练习,所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老师们都可以在心里估量。而且学生现在有时间安心上学,可以随时不知道就问,及时解决学习困难。平时家长在家也能观察到
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利用微信、电话多与老师沟通,就可以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郭亚丽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