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各种社交平台和通信软件上,表情符号可以说无处不在。很多人认为,合理使用表情符号会使表达更加生动,表情符号可以被称为聊天的“灵魂”。
但是最近在江苏高原发表的一篇公众号文章(GM)指出,平时在微信聊天中经常使用的“点赞”。
OK
OK
太阳
这三种表情已经写入判决书。也就是说,已经发生了将这个表情符号视为“堂证供”的事件。
投院:江苏高等法院
据统计,江苏高原搜索审判文件网,2018年以来全国以表情符号为证据的案件有158起。其中,2018年8件、2019年23件、2020年66件、2021年61件大幅增加。
不当使用的表情容易引起纠纷
文章发表后不久,相关主题#微信表情符号登上了判决#上的热搜,引起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很多网民表示“以后任何表情都不能随便做”,“以后任何表情都不能随便做”,另外,网民们在评论区用相关表情解释了会被判什么罪。
投院:微博
那么具体涉及到什么情况呢?江苏高等法院列举了相关案件。
一起房屋租赁纠纷案中,承租人在租赁期满后,出租方多次提醒,并提出增税意向,并不是继续租房,也不是以此为由涉外房屋。只是回答了“太阳”表情包。后,双方对这一表情是否代表增税协议的达成存在分歧,出租方向法院起诉,并据此主张承租人同意增税,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一起人格权纠纷案中,被告由于与原告的矛盾,通过微信发送了多个“炸弹”的表情符号来表达感情,原告认为其表情是人身威胁的意思,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道歉,然后双方就法院的调解达成了协议。如果平时聊天中不当或恶意使用表情包,就会发现在引起纠纷时表情包也是法官采取的证据之一。
表情符号的意义,效果难以决定
还有一位网友说:“我不知道什么表情符号是什么意思。”“那我想表达的意思和官方说明不一样怎么办?”说。
据悉,即使是同一个表情符号,不同的手机设备也有显示差异。例如,苹果iOS系统的“尴尬的微笑”表情在Android系统中显示为“愉快的微笑”。
易造成双方理解误差。不同平台上的“微笑”emoji,图源:江苏高院
对此,江苏高院也提到了表情符号在司法认定实践中的困难:
1.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具有较强主观性,缺乏统一标准,法院难以精准“翻译”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2.不同法院对表情符号是否具有证据效力持不同意见。
比如广州中院在一起仓储合同纠纷案中认为,表情符号是辅助表达心情、情感和想法的可视化图像,不能仅凭表情符号而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故没有认定当事人发送的“OK
”表情系同意之意。
而厦门中院在一民间借贷纠纷中则认为,根据日常交流习惯和聊天语境,当事人发送的“OK
”表情符号应视为同意对方的请求,并据此作出裁判。
法院认定存在差异,不同人对同一表情符号的理解也不一样,最典型的就是“微笑
”的微信表情。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表情代表“呵呵”,有“嘲讽”等负面意思,但在长辈们的眼里,它就是善意、友好的微笑。
图源:微博
所以,由于微信表情符号的含义存在多种解读,这也提醒大家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或者交易的过程中,尽量用文字表达重要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最后,你在聊天时最常使用哪个表情符号?你认为它代表什么意思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