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女生好听的微信名字五个字】囤货者:停不下来,享受物资充电的安全感。

时间:2023-03-09 19:10:2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彭派新闻记者李文熙

一个月前,北京少女朱莉经历了“求药风波”,最终以一瓶不熟悉的邻居封印的“梅林”度过了难关。因此,多年坚持“断离”的她重新走上了抢购的道路。

过去她坚持只买必需品,最近她发现“安全感也是必需品之一”。

2022年12月,新冠感染浪潮袭来,所有人都成为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退烧药、感冒药、抗原试剂、N95口罩都成为了“紧身商品”。

“以前看到上了年纪的人囤货,我不理解,慢慢地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不囤货就没有安全感,我可能也要这样囤一辈子。”卢浩是一个“老手”囤货者,从口罩、药品、抗原、最新、最热的“单品”桃子罐头,到电解质水,整整齐齐地放在他家的储藏柜里。

老虎上个月和家人一起储备了1000个抗原、足够的感冒药和新冠药,还囤积了大约500个冲进热搜的罐头。

有人质疑是否有必要这样囤货,但老胡认为这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一次囤更多的东西,就能避免外出引起的交叉感染发生,关键时刻也能睡觉或救人。“囤货就像买保险一样,不想浪费,但也不想用得上。”" "

享受物资充实的安全感

“原来去年4月我囤货,已经要脱手了。结果年底囤药,囤药,又停不下来。”住在北京的鹿上个月又“补充”了500多个口罩和10箱抗原试剂,家中囤积的各种药品可以无限供应给“亲爱的家人”微信集团的所有成员。

鹿向记者表示,“妈妈军”是她囤积的主要渠道。母亲们的忧患意识往往很超前。稍有风吹草动,就成群结队地共同购买,寻找资源,最终大家可以互相共享。 当时,很大一部分药品、口罩和抗原都是通过海外团购被收购的。

去年4月,鹿家又买了两台冰箱,这篇文章都是为回答者绘制的。

鹿听说去年4月朋友圈疫情严重,急忙订购了两个规格最大的立式冰箱。“当时也顾不上美观,两台冰箱长得不一样也忍了,能快点到就行了。”

装满冰箱后,鹿没有闲着,买了香葱、西红柿、黄瓜等各种蔬菜种子,把阳台变成了小菜园,郊区也囤积了土地。

“正好当时我们的一个邻居说房山有一块地,我在业主群里看到后,决定联系他,请一块。彭派新说,鹿去年经验不足,即使不施肥,翻土,收获也很大,所以今年可以真正自给自足。

去年12月,许多城市受到疫情的冲击,鹿的父亲也成为了“中招”。

复盘那几天的行程,他只去了一次菜市场。第二天,平时胃口很好的他突然食欲消失,抗原显示出数量。

“老人有基础病,一开始很担心。幸好前几天买了足够的中药、华清风、退烧药等,所以有点安心。”根据过去的经验,鹿预计将成为购买药物的高峰期,所以在“十只鸟”问世的当晚,补充了药品、抗原和口罩,订购了多台紫外线灯和氧气机,分别送到了自己家和父母家。

去年12月16日症状出现5天后,父亲抗原模糊,鹿也松了一口气。后来她几乎每天都在各种群里看到有人求药、求抗原,鹿觉得自己未雨绸缪是对的。

虽然大量囤积有时会给她带来一些麻烦,例如经常发现东西,买重的东西。她也决心在处理过期的食物时不再囤积,但很快就会打消这个想法。鹿晗告诉彭派新闻们,他享受囤积过程和物资充电的安全感。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周围的朋友们纷纷“养地”,鹿把自己的囤货送给缺药的朋友,解除了燃眉之急。这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

囤货就像买保险一样

和鹿一样,卢浩家也是老手“囤货人”。他告诉彭派新闻们,在他家,抗原、口罩都是最普通的囤货,“都是一千个开始”。

去年年底防疫政策调整,卢浩家又从多个渠道收集了足够的感冒药和退烧药,准备面对病毒。

“很多人只盯着网上看,实河线是个好通道。我在网上药店买了10盒退烧药。”老胡的妻子镇川说,当时看到很多平台的感冒药停止发送,就武装到家附近的几家药店碰运气。当天一无所获的她在增加店员微信后离开了。幸运的是,第二天开门时,有人通知她到了。拿到药后,陈天叫了4个闪光外卖送到需要的亲朋好友那里。

为了减少外出,何家又囤积了大量罐头。其中包括4桶保质期为25年的紧急储备食品,都是冷冻处理,体积小,重量轻。但是前几天看了评价,味道好像不太好。老胡介绍说,他家买了120人份的一桶主食,每天吃两个,可以填满两个月。

25"/>

去年12月,老胡家囤了各种口味的罐头。

去年年底,老胡出差,计划历时1个半月,途经5个国家和地区。出发前他担心会被感染,拉了半个大号行李箱的抗原,并在到达目的地后认真做Excel表格记录身体状况。

老胡海外行核酸抗原自测记录

“我是从北京先到厦门,再飞往第一站美国。出发时带了成箱的药品,但怕带太多过境有麻烦,就拿出了一部分留给了住在厦门的妹妹。没想到没过多久,那些药都派上了用场。”在北京疫情高峰前,老胡还找到渠道囤了一些新冠药,让妻子寄给了在外地的80岁老父亲。

老胡认为,囤货这个事情很微妙,肯定有很多东西很久都用不上,甚至直接过期扔掉,谁都不想浪费,但其实又不希望用得上,这跟买保险差不多。

从“断舍离”到囤货

和小鹿、老胡不同,北京女孩朱丽是个在上个月刚入门的囤货“小白”。

大概10年前,朱丽买了本当时风靡的畅销书——《断舍离》。她幻想自己可以过上精简生活,舍弃一切不是刚需的物品,最重要是脱离对物的执念。

受书的启发,朱丽迅速处理掉了一年以上没有穿过的衣服,塞进抽屉后便永不见天日的化妆品小样。有一段时间,她还践行“每日一扔”,看着家变得越来越“干净”,觉得挺上瘾。

那几年里,朱丽还崇尚日式极简风,空旷让她心情平静。

“我们家生活一直都还挺正常,对疫情算是比较平常心了,也没有囤货习惯,一直都是缺什么买什么。”朱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初她给自己定下“只满足当下需求”的原则,却被疯狂“打脸”。她家原本有间小客卧,现在已经“沦为”了储物间,里面收纳着大量的口罩、药物、抗原、辅食罐头等。

去年底,朱丽听朋友劝告,想起给孩子备些美林和开喉剑。当她发现平时半小时就送达的药品最快也需要2至4天才能发货,就有点坐不住了。而当熬到第4天还不见发货信息后,朱丽开始疯狂联系客服,但消息始终显示“未读”。

随着家里有人开始出现症状,朱丽更慌了:“不知道小孩什么时候就会感染,也不知道家里的药能不能撑住,像是和时间赛跑。”

焦急时刻朱丽在小区群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我家有一瓶刚打开的美林,用了一次,已经消毒,家人已阳康。如果实在买不到的朋友可以来大堂自取。”她戴着一次性手套去取那瓶开了封的美林,心情很是复杂。

朱丽说,多年养成的习惯让她对物品消耗速度有清晰的概念,加上物流方便,过去她并没有觉得有囤货的必要。但这一次,她发现有些东西自己并未考虑进去。

“原来安全感也是必需品。”随着后来商铺、物流恢复,朱丽在几天里收到了三十多个包裹,她这才意识到那些日子里她“怒买”了多少东西。

一个月内,朱丽家空置的小客卧就被塞成了储物间,尽管里面有不少东西已经派不上用场,比如成盒的抗原试剂。

前几日,她又看到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的传闻。尽管专家表示新冠病毒引起的腹泻通常比较轻微,一般在短期内便可自行缓解。但这一次,朱丽早早便囤好了10盒蒙脱石散,“真是不想再那么狼狈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期高级编辑 周玉华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