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理工男微信名字】80后帅小伙辞退公务员后,年收入700万!妈妈一开始因为这件事生气了很久。

时间:2023-03-07 07:51:0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从农门跳下来,拿着铁饭碗过城市人的日子。长大后,我上了大学,成为了公务员,但我的梦想不一样了。2013年,我辞去公职回到农村,成为养猪的职业农民。

也许你不明白,甚至觉得我太任性了。事实上,我的名字已经给出了答案:当道路“曲”折起来时,“光”最终会变亮。

|口述谷光定理章节

决定留下孩子,从小从农门跳下去

"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

1987年8月,我出生在四川南部县华通镇曲家桥村。虽然家境不宽裕,但充满了喜悦。特别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但是,好时光在我5岁的时候戛然而止。

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全世界90年代初,“打工潮”兴起,县每年有数十万人外出工作。1992年春节过后,我父母也像其他人一样去南方打工。

没有父母的爱,我哭了几天。虽然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但心里总觉得少了一角,很难受,会默默流泪。

上了学校后,我和校园里的同龄人交流,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跟着祖先生活,一年半很难见到父母一次。某年学校组织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哭着回来连饭都吃不下。

我决定跳出农门,用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都努力学习。大学期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1年,我从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考入绵阳市高新区马特加镇,成为公务员。

辞职回家养猪,妈妈几个月没理人了

“我不能兼济天下,但要兼济村民。”

不久,我被分配到镇党政工作。“上面的一千行,下面的针”,党政事务的线索多种多样,但我做得有条不紊,同事们都喜欢我,领导也很欣赏我,可以说前景光明。

有几次,我回老家看爷爷奶奶。我看到老人带着孙子在地里努力工作时,心里很不高兴。老实说,那几年我去了乡下,经济条件好的地方都有规律。不管是产业基础好还是有富人领导,这些地方基本上没有残留的现象。

如果我们村也能成为有钱人,发展特色产业该有多好。这样,村民就不必外出工作了,留下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也很容易解决。

但是,在哪里能找到这样的有钱领导人呢?

这段时间我一直做着同样的梦,回家乡种树,像爷爷奶奶一样养猪。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我能为我的家乡做什么?”" "

工作之余,我查了大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长期以来规模化养殖水平低,散户猪占主导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行业从传统饲养向现代化养殖的转变,生猪养殖已经成为当代农村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根据当时的物价,猪肉每公斤20元,费用每公斤12元,一头猪按100公斤计算,可以实现利润500元。饲养规模化的猪,利润很可观。

经过多方论证后,我有辞职回家养猪的想法。但是妈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儿子,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有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要辞职?”

年迈的爷爷也不知道我脑子里在想什么。他说。“我养了一辈子猪,发财了吗?你去周围村子看看,多少农民养猪致富了?”

领导和同事也问我:“如果你想养猪,为什么不指导家人试试呢?”强烈推荐。

我在媒体上报道过很多猪大王的事迹,人们以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和市长/市场理念取得了成功,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呢?事实上,我心里还有一个秘密。我是共产党员,作为村里出去看世界的年轻人,我虽然不能兼用天下,但至少要兼济村民。

妈妈看到我的想法已经定了,几个月没和我说话了。爷爷也讨厌铁不成钢,每天做我的思想工作。爸爸常年在外面跑来跑去,在广东和东北做服装生意,他和我谈了一夜,最后站出来说:“儿子,放手入侵吧,我支持你!”说。

爸爸的支持给了我信心。2013年,我辞去公职,再次跃上“农文”。

手磨出了流血的泡沫,累得全身都散了。

后悔的想法一出来,一个声音就在耳边回响

养猪是技术活。我希望联系高中同学,去他们家经营的农业公司学习。

同学的父母相当诧异,但我告诉他们我已经辞职了,没有任何退路。

他们安排我先去农场的建筑工地做点小事。小小的劳动是辛苦的工作,几天下来,我的手流血了,皮肤被太阳晒黑了。

黝黑,倒在床上浑身像散架一样。

内心深处,我已经有些后悔了。

后悔念头一出,另一个声音立刻回响在耳边:“万事开头难,爱拼才会赢,你已经别无选择!”

我干小工时处处留心,不敢有半点马虎,也不敢有半点差错。在别人眼里,这是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的苦差事,在我眼中却都成了学问。我一面研究农场的结构和设计,一面当作知识点记下来,无形中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慢慢的,同学父母看我的眼神也起了变化。他们感叹,“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不愿意吃苦,这个曲光决心大,不嫌脏、不怕累,很不一般啊!”

干完小工的活,我顺利升级为猪倌,每天给猪投放饲料、冲洗圈舍。空下来,我就观察生猪的习性,自学养猪的专业知识,不懂的就向公司的技术人员请教。我结合所见所闻,记下了三本厚厚的养猪心得。像生猪什么时候投食,什么时候休息,如何预防疾病,如何让它们健康生长、提高料肉比等等,我都了然于胸。

学习养猪技术的同时,我也在学习公司管理。我毛遂自荐,向同学父母提出,由我来担任公司总经理。他们答应了,放手让我管理生猪养殖的业务。

我严格把握养猪的每一个环节,观察猪的习性,琢磨它们的心理活动,寻思怎么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在别人眼中,我成天就跟生猪生活在一起。在我的精心管理下,公司养猪项目营业额翻了几番,我自主创业的信心倍增。

每天待在租来的养猪场“拼命”

第一年创业就赚了100多万

2015年初,我觉得回家开办农场的时机成熟,向同学父母提出辞职。他们再三挽留,表示可以让我享受每年30万元左右的分红,也可以给我调换岗位。虽然我也怦然心动,但我有自己的目标:我要创立自己的事业,我还要兼济村里人。

我选择了婉拒。

离开公司,我没有立即回乡创业,而是在成都市蒲江县大塘镇租赁了一个养猪场练手。一切从零开始,无论是投放饲料还是控制室温或者防治瘟病,我都亲力亲为,每天里里外外忙得晕头转向。

别人下班了我还待在养猪场,别人休息了我依然待在养猪场。用别人的话说,我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养猪场的管理者,而像一个搞科研的人或者说像一个拼命打工的人。有同学来玩,看到我很拼的样子,深受感动,他们说我不再是当年那个温文尔雅的理工男了,我身上有一股狠劲和闯劲。

我的变化,我自然知道,不拼不闯,能随随便便成功吗?

第一头母猪产仔时,我手舞脚蹈,兴奋得像个孩子。母猪一窝产下13只猪仔,每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对我就是一个希望,就是一个支撑梦想的现实!

当年,我租赁养猪场赚了100多万,科学饲养方法取得初步成效,我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

2016年回乡开办科学养猪场

3年后年利润700万元

2016年初,我回到曲家桥村,准备开办养猪场。

我驱车跑遍周边乡镇,最后选中小元乡赤土垭村。

我以每年每亩450元的价格流转了400余亩土地,准备建立育肥猪基地,同时发展晚熟柑橘,套种蔬菜,还把小元乡赤土垭村一处小山梁规划为生猪自繁自养基地。两处基地取名为“南部县履霜家庭农场”。

“履霜”一词出自《易经》,意思是踏霜而知寒冬将至。我给农场取名“履霜”,是想时时提醒自己,背后有无数双关注自己的眼睛,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成功,一定不能失败!

家庭农场成立之际,问题接踵而来:基建材料涨价、融资难、山坡地机耕麻烦、物资搬运困难......我四处奔走,四处筹钱,四处碰壁。

80后创业真就这么难吗?我再次检视自己,剖析根源,谋划出路。我每天早出晚归奔忙,有时一天仅吃一两顿饭,人累得又黑又瘦。父母看到我疲惫的样子,心疼极了,对我说,“儿子,养猪的事慢慢来,不要一口想吃个胖子出来。”

摸爬滚打了这些年,哪些事能慢下来,哪些事一天不能耽搁,我心中有数。说实话,有些事,你可以放慢步伐。有些事,如果你慢下来,损失可能就是几何倍数,甚至会前功尽弃。

父母借给我积攒多年的血汗钱,亲戚朋友那里能用的资源也都用上了,我的家庭农场就像活蹦乱跳的猪仔一样,一天天成长。

农场发展步入正轨后,我择优引进产仔高、哺育性能良好、生长速度快的丹系种猪,投入30万元建设了人工授精实验室,采用冻精技术、人工深部输精、诱发情技术等提高生猪产仔率,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而养猪场的日常运作仅需5名工作人员。

我研发了两项专利:生态环保节能型生猪养殖圈舍、工业化立体养猪系统,猪粪经过处理,全部浇灌在了菜园与果园。2019年底,我的家庭农场能繁母猪存栏达到500头,存栏商品猪达到5300余头,年利润700万元。

养猪不是最终目标

“我的理想是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

为了带动身边人一起致富,2016年以来,我共计为本地3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3万元左右。我流转村里400余亩十分瘠薄的山地用于发展晚熟柑橘,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输出、自养自销等多种途径获得收入。那些在养殖场务工的工人除了有固定工资外,还可以优惠购买种猪或幼崽猪,我不仅全面提供技术指导,而且还帮助他们销售。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我给周边乡村提供了50个就业岗位,受益群众达500人次。不仅如此,我还无偿提供种植和现代生猪养殖技术,帮助12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在家门口成功创业。

养猪不是我的最终目标,我的理想是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为此我报考了四川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利用工商管理的知识来管理农场。

我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同时,爱情也获得了丰收。经同学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情投意合,一起经营家庭农场。去年疫情期间,我扩大了生猪养殖规模,爱人则通过网络拓展全国销售市场。2020年8月,我们在三亚拍了婚纱照,两个月后举行了婚礼。

做新型职业农民,道路虽然“曲”折,但总能见到“光”亮。这是我用行动对自己名字的诠释。

道路曲折

终有光亮

加油!正在努力奋斗的你!

杭州日报 倾听·人生 整理 张枥

来源: 杭州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