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带乔】我好像没有说过我的故事:当我成为HR的时候。

时间:2023-03-06 22:04:2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去年过年,爸爸同学家女儿读工商管理专业大四,叔叔让我给她推荐工作。所以我推荐她做HR。“HR工作轻松稳定,不辛苦,不看别人眼色,能按时上下班。我再向你推荐一些思维模式和工作技巧,让你更快地工作。

然后我实际上被女孩麻痹了:兄弟,你是HR吗?你为什么不去做HR,看看有没有像你说的那么简单?

我笑着把姑娘送到富士康里面。(开玩笑)

。但是这句话我记在心里。不是怨恨,而是想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做点什么。她的话让我想知道我看问题的角度有什么偏差,因此有了亲身体验一线HR工作的想法。

但是后来我创立了创始人小站,带领团队继续创业,真的没有时间,所以保留了这件事。

这次疫情使全中国安静下来,公司业务停滞了一半以上,我回家后的生活也突然安静下来。每天能做的只是保持社区的活跃度,保证内容输出,关注疫情的最新情况。

,然后发现有空闲的时间,我突然捡起了以前的想法:去一线当HR。因为创业项目在北京,复工时间比其他地方晚得多,所以这也给了我深刻体验HR工作的机会。

一说话就说,经过三天的筛选企业投递面试后,我真的遇到了合适的科技企业。对方不仅要求HR具备自我挑战精神(明明要负责的内容很多),而且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工作方向暂时受阻),试用期为——这个可怕的职位与我的要求无与伦比。

1、面临裁员

但是进入公司半个月后,面临裁员的挑战。

入职后同事都对我很亲切,但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外贸业务削减了一半以上,引起了大规模裁员。每天,我的邮箱都会收到上面来的名单,让我和他们说话。

我直接交给HR了。我只看到了职员们的一致程度。对于要离开的人,我不想知道他们的想法。

但是当我真正负责这件事的时候,我才感到那种矛盾。所有的名字都像愤怒的眼睛一样看着我。我好像能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感情,我抢走了他们孩子的学费、家人的饭票和困难的房租。……。

但是我作为HR,只能诚实谨慎,揪心,和被裁的同事沟通,听他们的故事和抱怨,给人安慰。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当然,很多人不是说故事,而是哭、闹、甚至威胁。只有少数同事能冷静地谈论钱。

面对他们的愤怒、不甘、冷嘲热讽和强加给我的罪名,我听了,小心翼翼地安慰,害怕有些话不能给公司造成劳务纠纷。

我告诉他们公司也没办法。疫情过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是我面对的不仅仅是年轻人,还有那些送孩子上学、要为老人养老的40多岁的同事。这时我都觉得我的话苍白无力。

我坚持了两个月。此前,部分HR同事已经无法忍受这一过程,并与公司协商了离职原因。不用担心离职后迷茫的未来,幸运的是,一些外包商能够安心安慰自己,而不是冷冰冰地解雇大部分同事。

2、面临误会

虽然对这家企业不忠,但参加了盖洛普Q12评价(企业忠诚度测试),现在回想起来,“职场上有最好的朋友吗?”的问题好像最深。

p>

我每天近1/2清醒的时间都在公司度过,自然也会认识兴趣相投的朋友。他是市场部副主管,主要负责商户对接,他很多创意工作方式让我都大感惊叹。但他大胆的方式也为他带来了风险——公司合规部门受到举报怀疑他与广告商之间有利益交易,所以才有这么高的成交率。

然后就是长达20天的调查,这期间我一直知道公司对他的调查取证,并处在内心的挣扎和煎熬中。每当中午吃饭时听他分享生活中的爱好和趣事,他嚷着怎么练自己的肌肉,看到表情中的信任和笑意时,我都想要向他坦白。

我甚至想要直接辞职然后和他坦白这件事,反正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也只是体验。但我最终压下了这个想法,既然选择做HR,就要尊重HR的职业操守——保密原则。

公司调查结果出来后,宣布那天本来我也应当到场,但我无法面对,所以我一直守在会议室门口。出来的他不复意气风发,满脸都是沉重和迷茫,没有理我的注视,深深看了我一眼离开了。

我想的是,只要他能改,他被辞退后我可以让他来我的创业组工作。下班后我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想要邀请他,但他并没有接,而是发了300多字的短信后然后将我拉黑。短信里面写满了对我身为两面派的鄙视和咆哮,说我是他这辈子遇到过最恶心的人。

事情过去半年了,他还是没有解除黑名单,拒绝和我有任何交流。而公司出于竞业等各种因素没有说明他的离职理由,大家都以为他是正常辞职。他和同事还保持着联系,并时常吐槽我这个人人品不行,为了工作可以出卖任何人,这些都是在我离职后和前同事交流中听闻的。

我黯然且憋屈,想要和同事公开他被辞退的原因,和他解释我这么做的原因。但我最终放弃了,在这份经历中既然我作为HR,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操守。

于是我才理解到HR要面对痛苦在于,即使我们在各种商业权益、个人利益、人情、原则中把持住了自己,也很难有人认同你。但我们不能被别人的看法左右,在面对职业操守和人性之间的挣扎时,我们应该找到某种力量,以此获得内心的自我谅解。

3、面对负面情绪

之前我都是在和产品、客户、战略接触,虽然工作时间久,但对于职场百态反而不如这段短暂的体验深刻。这段经历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当面对很多的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学会从中跳出来用积极的态度影响别人。

我入职后招聘了非直属上级,然后压下了她20%的薪资。她入职后了解到这个岗位的工资区间后,开始有意无意针对我,有些我本身负责的工作也被转给了他人。

但面对这些我只能更加积极配合他,因为一旦我用负面情绪来面对他,我们之间的隔阂只会加深,更加无法获得她的信任。最后的结果证明,她的确是优秀、干练的上级,而我的态度也赢得了她的认可。

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很大,同事的离职理由千奇百怪,甚至有人因为公司工位间距太近怕得新冠肺炎离职。

有一次我辛苦找来的应届生在工作刚刚上手后就要离开,怕我不同意还直接写了一封辞职信夹在我电脑下就杳无音讯,我甚至连她离开的原因都不知道。这对于我很不公平,我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在她身上,不说收获什么,连一个离开原因都得不到。

但我还得积极去面对这件事,在后来接到小姑娘新公司背景调查中客观表达了小姑娘的聪明和勤奋,只是简单提了一句不知道她的离职原因。我没有负面猜测小姑娘的品格,只是希望她以后要敢于沟通。

到后来,公司的变革愈发困难,所有部门领导为了资源偏斜天天都在办公室吵架,每个人都在指责对方,我也被指责无法保证员工稳定性、员工提升慢、某个职位招聘不上、工资构成不合理..

一大堆前任的锅甩到我头上,我却不能负面看待这帮3、40岁的管理者像孩子一样的推卸责任,而是透过他们吵架的行为发现他们希望把自己部门带好的念头,只是压力和焦虑让他们无法好好表达。

期间我还换了一个远在广州总部的新上司,她对我的微观管理要求让我不胜其烦:2天一个越洋电话,对每个工作决策的汇报要求,关乎企业法规的不断细化,并且听了无数次的“这件事毫无意义!”

我当然会有不被信任感,但我还是不能负面地认为那些超一线城市的人就是看不起其他人。我从她的角度思考,发现她是在为职责负责,只是她刚刚掌控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城市的业务团队,自然会事无巨细了解。这是责任和认真,当然信任需要时间来争取。

4、面对困难

之前觉得HR行业轻松压力小,我在此感到羞愧并道歉。公司在裁人完毕后,就问我要不要参与其他模块的工作,然后告诉了我公司的现状:业务要发展、效能要提升、现有员工工作技能要提升,因此需要培训...我欣然接受了。

培训很正常,我也一直很重视培训,但问题出在这家公司不给培训费——“培训嘛,不用钱也能搞得,不要总说问题,想想办法嘛~”公司老大的原话,差点没让我骂他扯淡。

我的创业团队虽然远比不上这家公司的规模,但我起码也知道不论是领导力发展框架、胜任力模型、人才资源规划、新员工晋升计划、企业文化认同、内部线上成长平台搭建等等都需要钱,没钱可以一步步来,但一块钱没有怎么搞?

我多次向老板解释为什么要做培训,为什么要花钱,老板被我描绘的未来说服,然后大笔一挥,给了我5万,先让我培训一个季度。我当时满满的无可奈何,看着嗷嗷待哺的员工我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怀念起之前的日子,想要放弃。

但转机很快出现,在我参加人才峰会时,在我和有相同抱怨的同伴交流时,在我站在旁观者视角聆听时,我才发现我们培训思维的固化:谁说培训就一定要高大上的场地、最好的系统模型和最优质的培训公司了?

我又试着用思维模型去审视自己为什么会被传统思维困扰(传统思维一直是我努力避免的),

于是我发现,原来是我有了虚荣,想要拥有像当初一样的权力和挥霍金钱获取价值的感觉。我想要轻松获得好结果,因此忽视了公司的业务和行业趋势,而这与HR的职业价值观不匹配。

HR,就应当在现有情况下为公司打造最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为什么HR行业收入差别那么大?就因为有些HR在抱怨现实,有些HR在改变方式。

明白了这些,我说服负责培训的HR同事,开始和业务部门展开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之后根据需求开始制定低成本人才发展机会。

虽然成本少,但我们为了追求效果,努力从免费或低价课程中筛选出优质的视频课,单独联系培训机构的老师来公司私下讲课,画饼给公司标杆员工鼓励他们讲课,招美术和设计实习生让他们帮忙做培训课件的美化和漫画,甚至还研究出来了可落地的胜任力模型......

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太过于固执地避免陷入传统思维,导致我陷入了另一种“传统思维”:即培训一定要够新、够快、够系统才有效果。

但那段时间我和同事花费不到5万开发出的4个通用课,发掘出的8名内部讲师,以及之后的通用课模型20个课程的大纲,也让公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培训系统转型”,最后效果还不错。

这段经历让我有了二次创业的感觉,我们几个HR把培训系统当成了创业项目,大家的日常话题从迟到、早退、绩效变成了精益创业、价值链管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觉了自己在原有公司的潜在敌人:做任何事情都在享受权力感和虚荣感。

有时我甚至在想,我之前花的那么些钱是不是都浪费了?大把的在线学习账号没人用,约KOL上两天课程,效果也只是差强人意。而我们亲手做的课程虽然看起来有些屌丝,但随着跟进和完善,询问业务部门效果,甚至拿绩效来评估培训,效果反而不错。

最终我深刻体会到《U型理论》中的一句话:越在难到无法呼吸的时候,越要发现自我,直面自己的害怕,看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之后边做边微调。

5、面对你们

疫情之后,一切回归正轨,我离开了这家只剩几百人但却初步实现了变革的科技企业。几个月的经历,我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第二人生。虽然没有赚什么钱,但当我离开时,我突然明白了爸爸同学家女儿那句话:去做一次HR,你才会知道你想的那些有多简单。

就比如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它告诉我,HR的工作真的不是几个思维模型,几套工作方法就能指导解决,它需要我们谨慎但能放开,成熟但要装傻,坦诚又能保密,目标坚定但坚持微调,擅长记忆但要学会忘记,同时弄明白所有部门的事情...

从性格,到能力,再到人品,HR都在做着修行,它让我们愈发强大,也愈发平静。

或许在多年后,当从前的下属在教师节告诉我“你就是我工作中的人生导师”;当我招入公司的那个人成为公司CEO,分享来一张领导全场的照片;当我发现自己培养员工的那种严于律己、为他人着想的理念被某公司引为企业文化时,那种收获感会难以言喻。

终于,我真正从事了HR工作,然后可以更有把握告诉大家:身为HR,真的可以有很精彩的未来。不论是提升自己,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水平,努力成长,成为某个板块独当一面的主管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是木乔,这是我第一次讲故事讲得不好,希望你们能喜欢。欢迎留言、关注(本人微信名:木乔先生,ID:Mr_muqiao)和转发,你的认可就是我的动力,坚持每周更新,每篇都是原创。

微信公众平台:木乔先生(ID:Mr_muqiao)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