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电信诈骗,你觉得上当了,手上的钱都完了吗?可能会负债!
最近备受关注的《侮辱性极强!编发无数电信诈骗新闻后,小编我竟被骗5万……》里的受害小编被骗3万韩元后,赚了2万多韩元,背后的“帮凶”是贷款应用程序。
受害小编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没钱不是“诈骗豁免金牌”,有app就可以了。
据上述受害小编称,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下,将近3万韩元的钱转移到了所谓的“安全账户”,骗子冒充的“检察官”涉嫌一些贷款平台与案件有关,并引诱其自行贷款和转账。
“我这次被骗子吸引,在名为“好分期付款”的平台上贷款了约2万韩元。对方仍然不肯罢手,并以多个贷款平台与事件有关为由要求确认我的限额。”受害小编名。
这绝不是个例子。期间,出现了很多骗子冒充《公检法》诱导受害者在平台上贷款的新闻。
为什么网贷平台成为骗子眼中的“香饽饽”?主要是因为各种应用程序是贷款界的“速度爱好者”。
如果打开目前手机上的软件,只提供借用功能,介绍中基本上会出现“速贷”、“汇款快”等描述。
以大家熟悉的微信用为例,“5秒限额,1分钟钱,3分钟汇款。”“看到这里,你不觉得‘用手指把钱弄到手’吗?
查看各家的贷款页面,你会发现微贷款不是最快的。
只有借钱的页面宣传的是“60秒超高速大账户”。芒果TV的网利贷款被称为“最快的一分钟贷款”。小满岛的有钱花湾贷款是“30秒批准”。“最快的3秒到卡”,“最大的是美团生活费”,“最快的2秒到卡”,“闭着眼睛的功夫”,把钱弄到手。
捕捉美国团体借钱的页面。
同时,在很多app的借用页面上,“XXX用户XXX分钟前成功贷款XXXX元”会给人“钱很好借”的感觉。
贷款这么快,能尽到审查义务吗?
“那么快借钱,真的能保证贷款的安全吗?会不会产生坏账?”很多金融行业研究者都有疑问。
中信网记者梳理了各种应用程序的借贷过程,发现基本上是“第三阶段”。收到限额,申请贷款,超高速贷款。
如果你是第一次借钱,在领取限额的这个阶段,首先要进行实名认证,提供姓名、身份证、支付密码等信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APP一般掌握了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认证。另一个应用程序通过手机号码验证后,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即可获得信用额度。
Sunning . com截图任性的贷款页面。
还有比较麻烦的APP审查过程,例如需要擦脸。美团app在接受配额时,除了确认身份信息外,还需要人脸识别和支付验证。有些应用程序甚至需要填写单位、地址等信息。
由于微信用、借款、或微信支付及支付宝,大部分都进行了实名认证,掌握用户信息较为全面,打开借款页面时直接提出了贷款金额。
体验表明,在各种贷款app中,如果信用良好,成功获得限额后,通过填写借款金额、收款卡号等信息开始借款,然后等待借款到达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接到平台电话,确认相关信息,特别是大规模贷款。但是从用户反馈来看,很多应用程序不进行电话审查或回访。
但是,这一步是防止钱流入骗子手中的最后一道“关口”。据上述受害编辑透露,当时向美团app申请贷款时,美团进行了人工审查,自己吞吞吐吐,最终没有回复这笔贷款,但“好的分割”很容易通过了审查。
“受害者普遍反映,贷款平台审查不严格,只要申请人申请,财务状况也不审查,就可以立即贷款大额贷款。”国家反射器中心民警指出。
银行柜台、ATM周围会有工作人员反复要求转账工作人员小心欺诈。但是,很多贷款APP没有严格的审计机制,成为电信诈骗的“共犯”,是否应该对此负责?
"根据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款前调查、贷款时审查和贷款后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肖飒告诉中新网记者,但在审核环节,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审核借款人的基本信息,确定其信用情况后,即有权利确定贷款金额。在电信诈骗类案件中,肖飒认为,若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前述环节未做到贷前、贷中的应尽职责,将因此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但原则上对借款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不过,如果诈骗行为人与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事前形成合意,二者将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风控不足,借贷资金流向楼市甚至骗子手里
4月16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提到,当前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和人力资源不足,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对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除了放款审核宽松被骗子利用外,借贷APP对资金流向的监控流于形式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众多APP借款条约要求,本借款不得用于购房、投资股票、理财等,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一些机构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部分信贷资金未按指定用途使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债市、金市等金融市场,对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控成为‘老大难’。”
事实上,在消费贷领域,早在2017年,多地就开启了严监管模式。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就互联网贷款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等出台相关法规,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贷款资金用途亦作出明确要求。
但资金套现、违规挪用乱象仍时有曝出。如,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就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处以50万元罚款。
记者了解到,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已通过开设“上传消费凭条”、“贷款用途证明”等服务,来加强贷款用途监控,但目前看,力度明显不够。
所以,面对电信诈骗,不要以为“我没钱,不可能上当”。因为,骗子不会因被骗者没钱就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毕竟还有线上借贷平台这个渠道。(记者 谢艺观)
来源: 中新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