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潭记者陈锡元刘志强马晓成康康白明山
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机装备存在更新重复、淘汰率高、零部件损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农机之手青黄不接、农机之农艺融合车等问题也比较突出,短板亟待完善。
农机更新迭代快,维修不如销售
半月潭记者发现,目前国产农机品牌多,机型迭代快,市场参差不齐,淘汰率高。“很多农机品牌今年有可能出现在市场上,明年就销声匿迹了。杂牌农机充斥市场,更多的是为了赚取补贴。”吉林省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总站副站长张国明说。
贵州省遵义市、阳县、昭辉县农电咨询合作公司理事长陈辉感叹农机更换速度快。以前拖拉机使用的发动机是国家2标准,现在要根据环境保护要求改为国家3标准。该公司拥有14台拖拉机,分别符合国家2、国家3标准的7台。"但是我们不能一下子换成最新的设备."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对半月潭记者说,国产普通农机的平均寿命只有5 ~ 6年,实际每年的工作时间也只有2个月,折12个月左右就会报废。其实大多数零部件还是可以用的。
同时,部分国产农机质量不稳定,个别零部件故障率高,加上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困难、维修返老还童问题突出,出现了“维修不如销售”等奇怪现象。
吉林省德惠市文兴农资专业合作公司理事长张文兴反映说,两年前购买的国产农机,使用时烟管经常发红,去年一次作业中燃料溅到烟管上,手机没有及时发现,整个机器几分钟就被烧毁了。
陈辉不仅能维修公司19个人的手机,而且部分农机品牌还收购了贵州的售后代理商,走遍全省,说:“可能是一次更换几个零部件,维修费要四五千元。”一些农户认为“修理不如销售”。
“一个村子里的农机维修站也有两三个,通常小毛病要排队等几天。要求工厂修理的话,等待的时间不仅更长,而且成本也更高。”江苏省市华西食品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贾康说,一行人出去做跨地区作业了。“3月出去,10月回来,直接卖了机器。”
另一方面,手机“中庸重阳”,维护意识不好,往往会把“小毛病”拖入“大问题”。另一方面,现役缺乏农机维修条件。“河北省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耀辉对半月潭记者说。该现组织为了解决手机的忧虑,设立了3个修理厂和12个修理店。
农机水“青黄不接”,农机农艺融合差异
半月潭记者的调查发现,目前各地普遍存在机器水老化、继任不足等现象,很难找到农忙机器。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同堂党委书记段利正表示,该小区集体农场面积4400多亩,每天有8名专业管理团队持有农机证,但除“90后”外,其他男性均超过60岁,农机数为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上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公司理事长梁家祥也表示,这400多人的手机大部分年龄在50岁到70岁,40岁以下很少。
“过去农机,50 ~ 60岁的手机仍然可以操作,但现在农机越来越智能化,对农机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徽省川藏市粮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公司理事长平东林说。
“手机很难找到。我们公司的手机一年只做农机工作就能赚7万韩元左右,但仍然不能在南方打工。冬天我们要给手机找别的事。否则抓不到人。”吉林省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公司理事长马占洙说,一些小合作公司接到秋收后,一到夏天就要开始找人。
农机农艺融合车也限制农机的使用。陈辉说,修养的许多农户仍在使用传统的育苗方法,使用插秧机,秧苗经常漏泄或受损,插秧成功率低。
江苏省淮海农场农田水利中心主任陈思浩说。“虽然现在大多数拖拉机发动机马力提高了,但变速箱仍然是原来的标准,辅助农具也跟不上节奏,走两个街区都不动,走一个街区也太慢了。”
采取很多措施克服农业机械行业的痛苦。
提高农机制造标准化水平。陈世浩、贾强提出,农机企业应形成统一标准,提高通用零部件通用性,加强售后服务,降低维修成本。同时,严厉打击征收补贴等行为,净化农机市场。
江苏苏州曲阜农机有限公司徐正华董事长是企业R & amp在d过程中,缺乏标准数学模型。“例如,对于宽度窄的插秧机,有人说20/40最好,有人说17/33最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也有人自己做。”他建议精算学合作形成行业标准。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红教授介绍说,该队开发的“9比1”新型农机下一次可以完成9个工程。据介绍,2021年10月末,江苏省淮海农场增产近100公斤无糖,比对照组多10%,还节约了化肥、农药、人工等费用。
提高帮助强度,培养专业化的机器团队。陈辉希望,除购买农机外,国家还将给予农具维修、购买两用油等补贴。
有机水反映,农机很多情况下不能用作抵押物,希望在农机贷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基层减轻农机更新负担。
绥阳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骆驰检察官、江苏省政协委员陈超建议,农机驾照“不能学一次”。要加强基层机械队管理,进行正常化训练,提高农具利用率。
加强智能农机研发力量,改善工作环境,吸引“新农人”。单丽晶建议制造商生产有封闭驾驶室的农机,安装空调、空气过滤器等,改善手机工作环境。
对于智能农机推广,杨家祥希望国家加大示范力度,用点面尽快完善模式,全面展开,提高对“神农人”的吸引力。
下一篇:外国农机1套国产4套?
半月潭记者刘志刚、白明山、马晓成、康康。
陈席元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研发进步明显,但部分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高端农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这些短板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农机装备发展仍存较多薄弱环节
部分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说,目前国产谷物联合收割机上基本没有安装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但欧美的基本都有;国产收获机械无故障作业时间一般只有30~50小时,而欧美日本的可达100~200小时。
吉林省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说,一台进口打包机8~10小时可作业900亩,价格为125万元左右,配套拖拉机补贴后花费约85万元,一套下来210万元左右。完成同样作业量需4套国产设备,每套价格约160万元。一些合作社表示,在大马力拖拉机方面,国产品牌鲜有可选。
高端农机的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除少数企业的产品在装备水平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近外,国内多数农机企业生产装备水平较低、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的技术水平、操作性能、田间适应性和乘用舒适度较差,尤其是在核心工艺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上存在技术瓶颈。
农机装备研发面临多重堵点
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唐勇说,我国农机装备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追赶国际学科前沿的步伐明显加快,但在学科高端人才以及人才培养储备方面不足,导致研发缺乏原始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有农机装备企业反映,目前,我国部分相关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稳定可靠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专家认为,在农机装备创新方面,缺乏连续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时存在脱节,“重研究、轻转化”的观念依然存在。唐勇说,近年来,他所在的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也有不少研发成果,但大部分没有转化。
高端装备补贴力度小。中部地区一家农业机械公司负责人说,高端农机装备是未来农机行业发展的方向,但我国高端智能农机产品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主要依靠进口。而且,此类产品研发制造成本较高,现有国家补贴与常规技术的产品几乎一样,增加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商品化、市场化的难度。
多管齐下提升农机研发水平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受访专家认为,其他领域有领军人物、拔尖人才以及青年骨干,能不断实现突破,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农机装备科研也同样需要。建议引进高素质农机装备研发人才,优化农机科研人才结构,提升农机科研的整体水平;培育人才,为年轻科研工作者投身农机装备研发创造条件;整合科研力量,组建综合的农机装备研发团队。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河北省农机化创新发展技术专家组组长籍俊杰表示,目前发达国家现代农机装备正向着大型、高效、智能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我国也要适应规模化种植需求,发展大型农机。专家提出,零部件强,则主机强,建议加强在环保型低排放发动机、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国家应进一步推进农机行业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三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推动农机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专家建议,增加农机装备研发专项经费,鼓励农机企业在智能化服务方面的项目申报,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在信息系统、精准农业服务、人机结合服务等方面的研发能力。
来源: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