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文学点微信名字】《黄河文学》创刊30周年:黄河下游长篇文学澎湃

时间:2023-02-27 02:57: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一个人的经历会在他的生活中留下轨迹。文学刊物的经验也会给接触过它的人留下痕迹。出生在银川这片土地上,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纯文学刊物《黄河文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已经过去了30年。《黄河文学》,“30”的名字,像同一条河,汇聚时代的声音,澎湃地流动,润泽人心。

创刊李三史

1992年初,银川市文联计划创办一份文学刊物,当时转入自治区文联《朔方》编辑部的柯耀山,再次被调到市文联担任《黄河文学》主编。杂志运营费5万韩元,除了高耀山外,秀兰格林还有两名编辑。编辑部地点当时在新华东街租了两个办公室,安装了一部电话。高耀山记得那通电话,准确地说,应该和《半部》——编辑部一个个体户共享同一号码。

条件困难,三个人事务多,没日没夜地工作,这种辛苦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如何提高出版物质量。当时,“张贤良”(张贤良、张武、高五恪)是宁夏文学响当当的品牌,高耀山邀请张贤良《黄河文学》名誉主编,以“名家风采”为题,向创刊号赠送照片,原告、张贤良。同时,他还向张武、高五阁、肖川等本区著名作家诗人约稿,他们都鼎力相助,送来了题目、照片、作品。

名家名作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和水平。今年10月,《黄河文学》创刊号如期出版,得到老城领导人、文艺界、新闻界和读者的认可。特别是创刊号上同时发表张贤良的祭祀、照片、作品,这是宁夏文艺界罕见的话题。

高耀山回忆道。之后编辑部想给张贤良寄名誉费表示感谢,婉言拒绝,嘲讽说谢谢就给我买一只小狗。后来,高耀山、格林、优秀兰去开发地买了一只小沙皮狗,送到张贤良的办公室。他抱在怀里抚摸了很久。

已经经历了30年历史的《黄河文学》。

对文学的感情

出版物发展的最大难题是文稿不足,尤其是优质的文稿。《黄河文学》一方面对名家稿件,刊物质量有保障。另一方面是“群众路线”,为喜欢文学的年轻人提供创作平台。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很多青年作家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当时三个人办刊物真的很难,高耀山邀请了资深编辑和著名诗人蝴蝶来帮忙。蝴蝶当时已经退休,经过一些劝告加入了《黄河文学》编辑部。他的朋友相当多,为了出版物,聚集了很多名家的佳作、祭祀、照片、《黄河文学》次名人,风光一时。另外,蝴蝶文学造诣深厚,鉴赏水平高,写作教学更加专业细腻。“蝴蝶的眼睛变成了‘毒药’,一眼就能看到问题,有时编撰的手稿也会发现他的问题。”高耀山说。

后来,蝴蝶推荐了宁夏出版社主编、诗人陈翔加入《黄河文学》的编辑工作,高耀山将刊物的宗教交给了他。“他就像‘验钞机’一样,可以一一识别‘伪造’,使之干净。”高耀山说。

创刊号封面。

编辑为别人做嫁衣,而《黄河文学》的编辑团队是如此勤奋、勤奋,以过硬的文学素养和细致的态度为作者们铺下了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

[以文学的方式回报自己的土地]

2009年,《黄河文学》编辑部为莱宁借来的四川绵竹学生送行。

《黄河文学》第一届签约作家笔会。

当年的《黄河文学》不仅发展成了“群众路线”,看内容能否贴近生活,是否能打动人心,展现出一代编辑的文学观念。在以前形成的基调中,《黄河文学》继续发挥力量,成为全国文学期刊上的独特存在。

成长中的《黄河文学》

2004年郭文彬

出任《黄河文学》主编。郭文斌说,通过自己的阅读、写作实践,深刻感知到文学对人的影响,他希望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主持刊物期间,他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办一份能够首先拿回家让自己小孩看的杂志,倡导办一份能够给读者带来安详的杂志,倡导办一份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温暖、善良、崇高和引人向内向上的杂志)办刊主张,“这也是我自己的文学主张。”他说。事实上,这种观念确实将《黄河文学》带到了另一个发展阶段。

2007年,《黄河文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印行量过万册,连续四年进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推荐目录,是全国同类同级文学刊物中唯一一家。《黄河文学》“六个关键词”(底线、纯粹、高度、警觉、生机、公益)办刊理念和“三个倡导”选稿方向也受到总署、中宣部文艺局及区市领导、专家的肯定。2017年,中宣部文艺局领导在调研全国文学期刊现状时,对《黄河文学》的办刊品质等给予肯定和鼓励。

文学的蔚然之观

长久以来,《黄河文学》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定位。郭文斌介绍说,《黄河文学》的发稿有三分之一是名家约稿,三分之一来自宁夏文学的中坚力量,还有三分之一重点培养文学新人。如此,便呈现了文学的蔚然之观。

创刊至今不变的封二名家“寄语黄河”(原“名家风采”),姚雪垠、马烽、王蒙、萧乾、邓友梅、于光远、高晓声、邵燕祥、陈忠实、贾平凹、张贤亮、蒋子龙、韩少功、陈思和、铁凝、李敬泽、张炜、汪政、次仁罗布等当代二百多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的题词,已经成为一份难得的当代名家文学观档案。

《黄河文学》开设“话题·文学的干净”栏目,让知名编辑、作家、时任《黄河文学》副主编的郭红,以大访谈形式,先后采访了周国平、史铁生、陈忠实、陈建功、张贤亮、杨绛、王安忆、韩少功、陈世旭等文坛大家,达三十余万字,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这个访谈的体量相当大,采访张贤亮先生那期,三万多字,其中谈到了很多他个人的经历和思考,非常难得。这么多作家,如此大体量的访谈,我把它称为‘另一种文学史’。”郭文斌说,其中采访史铁生的文章,因成为“史先生的最后一篇访谈”被媒体广泛转载。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黄河文学》。

这里走出一批青年作家

创刊以来,《黄河文学》坚持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和扶植文学新人。2005年,刊物签约本土十一位70后、80后作家,通过组织笔会,编发专刊、小辑,召开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助其成长,十一位作家诗人均有多部著作出版,获得各种奖项,其中马金莲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赵华获得第十届“优秀儿童文学奖”、刘汉斌散文作品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黄河文学》常常因稿设栏,只要稿子好,我们就开相应的栏目。”郭文斌说,当年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六万字,《黄河文学》以“特稿”一次刊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记者做了特别访谈,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多家刊物转载,除了获得“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奖项,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全景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艺战线取得新成就新突破的大型电视文艺专题片《为时代放歌》第二集《荟萃》中,作为文学类的成就被重点介绍。

作为地方文学期刊,对本土的宣传也是责任,《黄河文学》以文学的方式礼敬养育自己的土地,举办了“宁夏之美”全国散文征文大赛,收到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地区作者,以及澳大利亚华人作者参赛作品,共计一千余篇。“如果能有一篇像《岳阳楼记》那样的名篇产生,宁夏将随之名闻天下。”郭文斌说。事实上,在这次征文中,很多人就是因为作家李进祥了解了清水河。

带着使命前行

创刊初期,《黄河文学》第一代编辑定下基调,坚守刊物“关注心灵秘密、提升人的品格”的底色。“我们提倡‘文学的干净’,把世道人心的阳光温暖展示给读者。”郭文斌认为,《黄河文学》的成功,在于它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活水源头,展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丽。

如今30年过去,《黄河文学》倡导的价值观影响着无数人,这种力量值得总结。主编闻玉霞介绍,2022年,刊物推出了一系列策划,其中,以“寄语黄河”“话题·文学的干净”“宁夏之美”“中国当代知名散文家新作展”等原创品牌栏目的作品为基础,出版一套精品集,打造刊物标志性书系,助力本土文化外宣。

“这是一系列承上启下的工作。”银川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河文学》编委会主任代晓宁说,三十而立的《黄河文学》继续自觉担负起“出好作品”“推好作者”“培育好读者”“滋养好社会”的责任,不断拓宽这条“文学之河”的河道,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供更为厚重更为美好的精神文本,成为人们抵达诗和远方的心灵目的地。

【作家寄语】

哲学和文学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形式,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必定具有哲学的深度,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必定拥有高贵、丰富、智慧的灵魂。愿以此与《黄河文学》的每一位作者共勉。——周国平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的好希望在青年们的身上;而好青年从来是被好文化所化就的。——梁晓声

谨于长江之流致黄河之岸,无限感恩大江大河给文学的哺育与滋养,祝《黄河文学》源远流长,万木葱茏。——池莉

我和七零后几位作家朋友的第一篇小说,都发表在《黄河文学》上。《黄河文学》是我写作生涯中特别重要的一站,也是我小说创作的始发站。在此深深祝福她,愿她有更美好的未来!——艾玛

每当看到和听到《黄河文学》这个名称,我心里都暖暖的,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文学道路上所受这本刊物的帮助和扶持。《黄河文学》首届签约作家里有我,我在乡村待业那几年唯一能读到的刊物就是受赠的《黄河文学》。三十年风雨历程,她从双月刊改为月刊,栏目也偶有调整改动,唯有文学的真挚情怀不变,发表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优秀文学人才、传播优秀文化的宗旨不变。祝贺《黄河文学》创刊三十载,希望《黄河文学》越办越好。——马金莲

(李尚)

来源: 银川晚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