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港版微信名字】解构腾讯的金融版图:九宫隔离的事业和秘密

时间:2023-02-26 05:07:1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文|张雨昕

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已经悄然成长为参天大树。

逐渐公开的数据可以解释这件事。Q3财报显示,腾讯的总销售额达806亿韩元。其中,主要由相关服务和云服务支付构成的“其他收入”为203亿,除了“云服务”超过60亿的收入外,支付相关的金融业务在Q3中可以估计已经接近140亿。

也就是说,金融、技术、事业带来的收益已经占到腾讯总销售额的17%左右,仅次于游戏和广告,是所有业务中销售额增长率最快的。

商业数据也指向高速增长。据腾讯Q2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支付业务的月活动账户已超过8亿,截至9月末,支付日平均成交量同比增长50%以上。据阿里Q2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支付宝在国内的年度活跃用户超过7亿人。

Q3点腾讯的理财业务数据也进一步公开。运营了4年的腾讯理财平台用户超过1亿人,平台的资产保有量超过5000亿元。

除了自身体系外,腾讯还占据了30%的股份,微银行已经成长为巨兽,其2017年净利润为14.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1%。截至今年10月,下属信贷业务“微粒贷”的产值已超过1万亿韩元。

隐藏在腾讯CDG(企业发展事业群)内部的“腾讯金融技术”终于近两次与财务报告数据一起浮出水面。

2015年,腾讯合并了原来的基础支付、理财、征信等业务,成立了腾讯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FiT),腾讯董事长刘治平也在创立仪式上首次解释了“腾讯为什么要做金融”。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是刘治平首次为腾讯具体业务公开平台。

从2006年到2012年,腾讯的金融技术事业经历了漫长的攀登期。截至2012年底,曾在英国Apax Partners私募基金和美国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任职的赖志明担任理财总裁,与微信团队一起推出了微信支付,2014年微信红包问世后,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才走上快车道。

凭借强大的微信流量优势,金融技术事业在腾讯持续不可阻挡的增长。此外,金融技术也是刘志平直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业务线。消息人士对36人说:“马丁不管多忙,每月都有一两次时间参加FiT工作会。”另外,金钱支付平台的第一笔支付交易是马丁亲自观看完成的。" "

最近,腾讯FiT开始以“腾讯金融技术”品牌向外界展示。现在回想起来,其发展路径非常明确。通过红包和各种垂直场景,诞生了用户的高频支付习惯,然后以支付为入口,撑起理财、保险、区块链等多种金融技术业务,自己成立腾讯金融技术智库进行金融研究。其中风险高或门槛高的业务通过投资方式交给合伙人“反生命”。

支付的长成

腾讯的支付业务“财付通”在2005年已经上线,但属于腾讯的移动支付时代是从微信支付和微信红包开始的。

腾讯金融技术副总裁、支付平台产品负责人陈振宇说,2014年春节推出了微信红包,仅除夕就有500万用户参与了红包的发送和接收,红包总数超过2000万个。这完全超出了当时球队的期待。

腾讯的R&在微信红包发布后的受欢迎程度;D组在2014年春节期间忙于增设——台服务器。

在随后的三年里,红包的数量越来越大。——2017年春节除夕一天共142亿个,是三年前的700倍。由于这一巨大的增长,数亿人在微信上绑了牌,结果他们迅速被吸入微信支付系统。

但是红包只是开始。近年来,微信支付通过“横向”扩大了支付版图,其中“横向”是海外市场,“纵向”是国内线下的垂直场景。

线下垂直场景渗透是腾讯支付的重要战略,从优衣库、星巴克等“超级连锁品牌”,到街头的夫妻小店都涵盖在内。这个策略和支付宝没有太大区别。最终赢得大品牌的垄断合作意味着数百万用户和一年数百万人的交易额。

腾讯也有自己的场景创新。腾讯和阿里通过投资滴滴、摩拜、ofo等旅游场景获得支付的关键时,腾讯瞄准了另一个空旅市场3354流量超过70%的公共交通。

因此,“乘车码”作为高频小额支付解决方案的代表,是腾讯金融技术近一年的重点项目——,一天容量可达2.5亿人的市场,马化腾经常成为平台。

目前腾讯没有公开乘车码为微信支付带来了多少新卡用户,但截至9月末,乘车码小程序用户已超过5000万人,覆盖了100多个城市。后退一步,即使新用户有限,这种高频支付方案也有助于提高用户粘度,增强用户意识。

蚂蚁金融也很清楚这一点。2017年12月,在Alibali快马马鞭乘坐乘车码,与芝麻信用蚂蚁森林能源等支付宝内其他服务连接,不仅刺激直接支付行为,还可以通过业务合作提高用户使用支付宝的活动度。

另外,蚂蚁高频支付场景的投资没有停止。除了旅游领域的哈洛自行车外,还包括二三、淘物、内啥、海雀巢、UNO、KATO等数十家共享租赁企业。

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支付宝推进了较为激进的用户增长计划,大幅提高了对新用户的补贴成本。因此,由于投资和市长/市场投入,安特卫普在短期内付出了账面上的代价。据阿里财报显示,Q2(7-9月)Antt金融赤字为3.52亿美元。

当然,国内流量正在逐渐正常化

的背景下,想要继续寻求增长,微信支付必须同时开拓海外市场。这也是支付宝在积极推动的事情。

关于微信支付出海的逻辑,陈起儒表示,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跨境支付满足中国游客境外旅行的支付需求;另外则是在微信海外版(wechat)用户量比较高的地区申请当地支付牌照,以本地钱包向当地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目前,微信支付已在超过 40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当地商户,满足中国人出境游的购物需求,支持超过17个币种为商户直接结算。而在第二种路径下,腾讯已经先后获得香港和马来西亚的支付牌照,并在2018年10月率先打通香港-内地“双向跨境支付”,即支持香港本地用户在内地商户消费时使用港版微信支付(Wechatpay HK),这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唯一 一个可使用的境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产品。

数据说明了一切。腾讯Q2财报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已经接入了超过80个行业的商户,线下商业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80%,并且商业支付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首次过半。

这也意味着,历经约4年时间,用户经由红包培养起来的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已经全面渗透到了日常的消费场景中,微信支付完成了由“社交行为”向“支付行为”的转化。

就这样,用红包开路,配合各种高频支付场景以及海外市场,微信支付快速崛起,并引发了一场腾讯与阿里之间持续数年的、难分高下的移动支付大战,以至于改写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

根据益普索10月发布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显示,财付通在线下支付场景的交易金额占市场总份额的46%,首次反超支付宝。

虽然在易观的报告中,支付宝仍以53.76%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但两相拉锯的局面也说明腾讯移动支付已经长成了一棵难以轻易撼动的大树。这8亿月活用户,是腾讯其它金融科技服务能够不断快速长成的土壤。

“九宫格”里的金融科技版图

除了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之外,腾讯的金融版图里还包括FiT体内的理财(腾讯理财通、腾讯微黄金)、证券(腾讯微证券、腾讯自选股)、创新业务(一生保、腾讯区块链)以及FiT体外的微众银行和微民保险(以下简称“微保”)。

其实,从微信钱包的九宫格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腾讯金融科技版图是如何逐渐成型的:一方面依托微信强大的流量,另一方面则是靠制造“爆款”的能力。

第一个出现在九宫格里的是“理财通”,这也是除了支付之外,腾讯最成熟的金融业务。据Q3财报披露,腾讯理财通资金保有量已经超过5000亿。

理财通借助微信的巨大流量和微信社交属性所能带给用户的天然的信任感,迅速席卷了一批理财需求无处安放的用户。

”2014年1月理财通进入微信钱包的时候,团队只有两个产品经理和十几个开发,可没想到第一天就卖了8个亿的货币基金。” 金融科技副总裁、腾讯理财平台负责人闫敏回忆起来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闫敏原本是腾讯IEG用户平台业务负责人,2015年正当他准备离职创业的时候,刘炽平亲自挽留他,希望他能到FiT负责理财业务。

随后,腾讯明确了“做精品“的策略。”当用户没有接受过完善的金融教育时,不加筛选的把理财产品放到他们面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闫敏告诉36氪,“我们只选头部3%-5%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并且我们的分析师会穿透底层来评估资产质量。”

所以,腾讯理财通上线4年多来,仅接入了600个左右的资产。并且,刘炽平也一直亲自参与理财产品的规划与筛选,一位金融行业人士告诉36氪,“在决定一个理财产品能不能上线理财通的时候,最终都得经过Martin的审核。理财业务的风控会,最终拍板的也都是Martin。“

此外,理财通也在逐步走向精细化运营,将用户的需求进行差异化分层,并为他们匹配合适的资产。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做头部精品”对品类总量的控制,与“做个性化推荐”的差异化要求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因为用户有个体差异和选择自由的诉求,我们需要时间去探索这其中的平衡关系。

第二个被装进九宫格的是一个增长迅猛的巨兽——微粒贷,在过去几年里,这一直是腾讯金融版图里唯一的一个信贷产品。

从各项指标来看,微粒贷都称得上是一项健康且增长迅猛的爆款业务。据腾讯在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微粒贷的累计用户超过2000万,累计放款额已经超过一万亿。而在2017年8月,成立仅2年半微粒贷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这个体量已经可以与四大行的部分省级分行相比肩。

微粒贷其实是腾讯体外的金融产品,但它成长于微信的流量土壤之下,也离不开FiT的数据能力和风控能力。也因此,它成就了另一家公司——腾讯参股30%的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财报显示,其2017年净利润为14.48亿,而仅仅在两年前,这还是一家亏损5.8亿的互联网银行。随着10月一份微众银行的老股转让材料被曝光,其最新数据也浮出水面——2018年上半年收入达到41.9亿元,净利润达到11亿元,估值达到1200亿人民币。

最近出现在九宫格里的金融业务是保险,其背后依然是一家腾讯控股的保险平台——微保。

微保首次亮相是在2017年11月,一年后的今天,这项业务已经获得了2000万月活用户——在传统保险公司以及过往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当中,这种活跃度并不太多见。这背后,是微信流量的全面倾斜,九宫格、小程序、支付、红包等资源都为其开放。可以说,在腾讯旗下的所有金融业务当中,微保几乎获得了最多的流量支持。

作为流量巨头,微信和支付宝都是承载各类金融产品的绝佳载体,包括保险产品,但背后的两家公司的思路有所差异。

其中,蚂蚁金服更偏向于“保险商城”的形态,和它在理财业务上的思路类似——在经过筛选后,让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入驻支付宝平台,销售各自的产品。腾讯则更想往“定制化”的方向上走远一些,每个险种只推出2-3个爆款产品,这也与其在理财业务上“做精品”的思路一脉相承。

当然,装进九宫格的不止有金融科技业务,还有背后的金融牌照。

自财付通在2011年获得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腾讯从2013年至今已拿下了小贷、保险、银行、保险代理和基金销售等牌照。互联网公司里,只有蚂蚁金服拿到了同等体量的金融牌照。

投资逻辑揭示

与蚂蚁金服自己做花呗借呗不同的是,腾讯把最赚钱、但同时风险也最大的借贷业务放到了体外,由微众银行来完成。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自己做时,负责商业分析的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洪丹毅告诉36氪:“我们的优势在于用户体验和技术能力,而金融产品的设计往往都隐含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高风险、高门槛的金融业务,并非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轻松驾驭的,因此我们愿意让具备专业能力的合作伙伴来做,我们则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服务用户。”

其实,在“对金融抱有敬畏之心,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腾讯金融科技需要参与各种战略投资的原因。腾讯金融科技一直以来都把投资作为重要的业务布局手段,据知情人士透露,几乎每一笔战略投资的背后,都是刘炽平亲自参与最终决策,包括微众和微保。

一位行业人士与36氪分享了他所观察到的腾讯在金融科技相关领域的投资逻辑:

首先,通过红包业务囊括进来的海量支付用户,推动着腾讯去寻找支付场景。京东滴滴美团,除了符合腾讯集团的战略意图,很重要的一点是为移动支付构建线下场景。因此,寻找支付场景,成为始终贯穿腾讯金融科技投资逻辑的一大主题。

其次,是理财资产的获取。一方面,腾讯会通过投资一些比较专业的机构,来识别和排查好的金融资产,避免积累风险。比如投资“好买”,后者帮腾讯筛选市场上各类基金产品,其中好的产品会进入理财通分销。另一方面,腾讯也会直接投资一些能主动获取差异化资产的创业企业,比如腾讯所投资的联易融,就是一家专注供应链金融的公司。

还有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是海外业务的布局。由于海外监管环境复杂,各地文化也不易通晓,腾讯需要在当地寻找既能和监管顺畅沟通、又懂得用户和当地文化的本地化团队进行投资,比如对印尼GoJek、德国N26银行的投资都是这个逻辑。

或许是因为腾讯在社交和游戏(及内容)领域的巨大成功,让金融这“两个半战略”当中的“半个”一直以来都隐而不发。对于“分拆”这种互联网巨头金融业务的主流做法,马化腾也觉得“没有必要”。但不可否认的是,腾讯金融科技正逐渐展现出一个日渐完整、清晰的形象和路径。

不过挑战始终存在。在刚刚结束的FiT员工大会上,刘炽平如往年一样出现,在他看来,腾讯已经从舒适区进入深水区,“微信支付和乘车码团队在线下打下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理财通资金保有量已经突破5000亿;金融领域本身风险很多,我们打造了这么庞大的支付平台,用户也把钱交给我们管理,我们必须永保敬畏之心。”

并且,在腾讯向产业互联网调头的当下,以TO C业务见长的FiT将会如何应对,也值得期待。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