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版造型别致的校徽
都蕴含着深刻的设计理念
它们共同陪伴东北大学成长
在历史的沧桑印记里
又记录着东大人的哪些故事
让我们随着时间的河流
一起回到那一段段温情的岁月
1923-1949
1926年版 校徽
”
那些年·那些事
能修理火车机车的东北大学工厂
东北大学工厂始建于1923年冬,是一所通过引进西方国家机械设备建立起来的近代化企业。为办好东北大学工厂,当时的奉天省公署通过东北大学为其投资总额达370万元(奉大洋),折合当时国币170万元(现大洋)。对于兴办工厂的原因,张学良将军是这样解释的:“大学设工科,于是需要工厂。工厂为学者实验而设,诚以工科所肄习者,固实验之科学不徒恃理论也。大学之工科将研究高深之学理,蕲响于发明与改良之域,故不以知所当然能运用之为已足,然必于已知者知之真用之熟,而后以于求所未知,此实验工厂之所以不可缓也”(引自《东北大学工厂概要》序)。(王国钧,东北大学史志编研室)
1929年版 校徽
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在东北大学的第一学期,梁思成既当系主任,又当主力教师,既当学者,又当勤务员,系里的大小事情都要他筹划操心;林徽因既当教师,又当丈夫的助手,还要操劳家务,什么事情都少不了她。由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留学于美国,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完全采取了英美式的教学方式:在学派上以“美学与技术综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师带徒,座席不按年级划分;在学制上设计课不随年级走。整个建筑学系开设的课程,基本上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课程相同,有图案、图画、营造法、应用力学、铁石式木工、图式力学、营造则例、卫生学,炭画、水彩、雕饰,图式几何、阴影、透视学,西洋宫室史、中国宫室史、西洋美术史、东洋美术史、营业法和合同。(丁晓春,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师)
1933年版 校徽
我在东大工作二三事
1934 年五六月,我和宋黎、张金辉、戴昊等人参加沈阳抗日活动后,回到北平(在东大军训处工作)。1935 年12 月9 日,北平大中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当时我正在北平,参加了东北大学的游行队伍。北平的五六千人汇集到西华门,走到西四牌楼遭到军警的镇压。游行示威遭到军警的镇压,很多学生受伤、被捕……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学生相继举行集会和游行,掀起了全国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李士廉,曾任东北大学军事教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沈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37年版 校徽
1947年版 校徽
新生训练班的收获
东北大学给我上的第一课是一周新生训练班课。一些老师向新同学介绍各系的情况以及如何读书。其中有两个老师的发言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一位是东大文学院院长、中国诗史专家陆侃如教授,他向学文的同学们建议及早为自己选择两条发展的道路:一是走创作的道路,应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为在写作中作语言准备;二是走批评的路,要系统钻研文学理论,发展思维逻辑。另一位老师是高亨教授,他有条不紊并有说服力地向学历史的同学说明,必须在有计划地通读二十五史的基础上,去研究其他专题。(姜丁铭,东北大学在四川三台办学时期1944级外文系学生)
1938年5月,东北大学迁至四川三台。
忆《野火》
《野火》,一份绵纸、墨笔手写的壁报,从书箱底下被翻出来。纸皱了,色旧了,但版面完整,字迹清晰。经过裱糊后,这份劫后余生的《野火》,又恢复了本来面目,可惜四版(张)只剩两版了。面对这份饱经沧桑的《野火》,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野火”的宗旨,就是要扬弃旧的,扬弃封建法西斯残酷剥削、压迫妇女的旧社会;要“追求新的”,追求和平、民主、自由的新社会,并决心为了弃旧求新,投身到“大时代的熔炉中,陶炼一下我们的身心”。(金素兰,东北大学在四川三台办学时期中文系学生)
三台时期的东大,学生社团活动繁花似锦,竞相争春,其中以壁报和剧社演出最为重点。图为学生在看壁报。
1949-1993
1949-1950沈阳工学院时期
1950-1993年东北工学院时期
追忆恩师刘鸿典教授
由刘鸿典教授亲自设计的冶金学馆,建筑面积达1.8 万平方米。这是我学习以来亲眼目睹一位建筑名师从草图构思、方案推敲、平面布局、立面外观到细部装饰大样等施工图的“全过程”,因为也参与了部分施工图设计(当时尚无计算机绘图),才知道一座大建筑的建造需上百张蓝图方能施工。对一个立志要学好建筑学的青年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我以最高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几乎朝夕不离老师身边。不仅学到了技术,还从他的创作态度中受到了感染。他在东大校门的设计中,运用传统与创新的手法,创作出一座简洁大方、雄浑古朴的石柱门,挂上张学良的墨宝“东北大学”四个大字,更成为永垂史册的丰碑。 (侯继尧,东北工学院1951届建筑系毕业生)
建设中的冶金学馆
我为母校自豪
55年前的8月28日,带着“好好学习,建设祖国”的少年壮志,我来到这工程师的摇篮——东北工学院,心情的激动、兴奋真是无法形容。一入学校,光耀眼前的建筑馆、机电馆、冶金馆、采矿馆四大学馆,是当时沈阳现代建筑的标志。当年的校园与南湖公园既毗邻又相连,所以学习环境既优雅又博大。师资队伍聚集了以靳树梁院长为代表的诸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校还不时延聘苏联专家来讲演教学,构筑了我们获得理论知识的有力保障。健全完善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为我们创造了亲自动手的条件,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我能不以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而自豪吗?(李中和,东北工学院1963届轻金属冶炼专业毕业生)
年轻时的点滴回忆
20世纪70年代末,沈阳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现象,市内各个区域轮流停电一时成为惯例。白天停电对大家的学习影响不大,但到了晚上,同学们就犯了难:没有了照明,学习实在无法开展。为了寻求晚自习需要的照明条件,大家四处打探,最终将自习场地转移至文化路南湖桥头的路灯下、三好街东侧辽宁省委党校院内的路灯下……夏日晚上的蚊虫叮咬毫不影响同学们的求知欲。记不清这样的经历延续了多久,大家对学习机会的珍惜终于感动了政府部门的领导们,自某一天开始,东北工学院的停电时间限定在上午9点(或许是8点半)到下午4点(也可能是4点半)。从此,流动的晚自习场所自行关闭,游击战式的晚自习随即宣告结束。(魏德洲,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这里有我的一切
踏进校门,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不是我那亲切的山村小路,而是宽阔洁净的水泥马路;不是家乡那熟悉的矮房,而是排列整齐的幢幢高楼。而这里的一切,又是如此的亲切。接待我们的老生的亲切问候、热情笑语,使人想到了家乡的亲人,他们不正是我们的亲人吗?他们就像亲兄弟一样帮我们办好入学的第一件事,又把我们送进宽敞明亮的寝室,还不时地进来谈话、拉家常、给我们介绍学校的情况。他们那亲切的话语很快使我们融在一起。没有了那种初来乍到的拘束感,房间里不时地飘出明朗欢快的笑语声,这不就是我们家乡乡亲们饭后谈天说地发出的那种笑声吗?我好像置身于我熟悉、热爱的家乡,没有孤独,没有寂寞。(陈海军,东北工学院199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1993-至今
1993年版 校徽
收获成长与成熟
东大的食堂建筑很有特色,每个食堂基本都嵌在宿舍楼中间,这样,食堂基本就按照宿舍楼来命名了。记得,公认一舍食堂的饭菜最好吃,二舍食堂吃的人最多,桃园亭的麻辣烫前风雨无阻的长队……“吃在东大”一直是我们的口号,因为东南西北门外都是美食街:有江南口味,或麻辣川味;有湘乡人家,或蜀香鱼府;有小吃便当,或快餐自助。自然这也成了东大学子学习之余聚餐的集合地。如果现在让我再走过那些餐馆,我想说那里都有我们走过的痕迹,是对我们逝去年华的见证。(陈陆淼,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
2003年版 校徽
东大:把梦变成现实的地方
2004年,我来到东大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杨光红教授,进而开始了我这一生的科研生涯。杨老师不但有着很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求实、刻苦执着的科研态度,而且能够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使我很快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肯定。自我到东大求学,到如今成为东大的一名教师,无论是读书时的同学,还是在工作后的同事,都在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工作,他们就像一棵小草、一个沙粒、一颗星星,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旺盛的斗志、更脚踏实地的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抒写对东大的忠诚与执着。(董久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我和我的学生们
课堂上,我经常对“创新”二字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日常生活里不起眼的点滴中,创新意识总是藏在我思维里。我经常告诫学生们:“创新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有了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成功。创新是奋斗的核心,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带领我的学生们以专业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不断开拓进取。20世纪70年代,我带领学生与机械部第一砂轮厂的同志一起研制成功了自同步概率筛。从那时起,我始终把研究的方向瞄准国家需要,去解决关键问题和国际前沿问题。经过二三十年的科研积累,截至2010年,我开创了“振动利用工程”学科,拓宽了多个新学科的研究方向。(闻邦椿,东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属于东大的故事
还在继续书写
每一枚校徽见证历史
白山黑水间的辉煌与沧桑
每一代东大人创造精彩
铭记心中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鉴赏过校徽,听完了故事
是不是还觉得意犹未尽?
现在,珍藏福利来了!
校庆95周年之际
官微推出纪念版校徽10套
评论区留言,即可有幸参与抽奖
福利大放送
一等奖
纪念校徽一套(10份)
二等奖
95周年校庆纪念蛋糕一份(10份)
校庆蛋糕由东北大学留学生餐厅提供。
什么?奖品太少?
不要纠(zhao)结(ji)
小编是不会让您空手而归的
奖
西点代金券、定制笔记本、鼠标垫、卡套,只要您参与我们的活动,百分百中奖哦!
活动参与方式
第一步
关注东北大学官方微信,在本条推送的留言区分享你与东北大学的故事或者送上对东北大学95周年的生日祝福,并转发本条微信到自己的朋友圈~
第二步
凭朋友圈转发截图和留言截图前来参加抽奖啦!!!
抽奖地点:南湖校区综合楼1301室
浑南校区生活服务中心一楼北
来源 | 《情缘东大》《东大逸事》
文编 | 席书燕
设计 | 周洛琦
责编 | 杨明 周洛琦 赵春时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