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用1什么意思呀】古代元清:学界的“拼命三郎”

时间:2023-02-19 21:51:4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文坛的叙述

作者:吴思庆

2022年12月27日,高元清老师离开了这个世界,几天前他的妻子高地震刚刚去世。听到老朋友夫妇两人都去世的消息,我不禁悲伤,陷入深深的思念中。

我和高远清认识40年了,第一次见面是1984年在兰州参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的时候。以前他在武汉,我在北京,我们没有交集。这次年会开了8天,会后又去了敦煌考察。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一起开会,一起聊天,一起旅行。我们年龄相仿,研究诗歌,有共同的语言,所以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从兰州回来后,高元清每次都来北京开会,来王府井买书,总要去菜厂胡同7号我家叙述一番。记得有一次,他和他的夫人具烈珍一起来了。高地震可以说是高远清的贤内助。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他,还是他的学术助手。高远青叫她“奴婢”。盖仁高元清是汉语拼音(他只学了主音符号)、电脑的使用、打字,他早期的著作是手写的,电脑普及后,她的妻子一字一句地用电脑敲出来的。高远青平时和我打微信电话,都是最简洁的电报体,有时候好像只有一两个字,现在除了他不想把时间花在招待上之外,减轻输入“奴婢”短信的负担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高元清出道以来一直不断开拓自己的学术领域。他最早是研究鲁迅开始的,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是《〈呐喊〉〈彷徨〉探微》。接着,他转向中国当代诗论家的研究,写了《中国当代诗论五十家》。1984年以后投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写了《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这是他个人写作史的开山之作,从写作开始,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用了14年时间。这段时间写作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40年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冗长复杂,相关文献汗牛充栋,只要对资料进行搜索、评价和梳理,就已经耗尽了人的心血。更何况,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话题。同时,他开始了对台湾、香港、澳门文学和海外中国文学的研究,继续进行个人写作。其次是《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台湾当代新诗史》 《香港当代新诗史》 《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 《台湾新世纪文学史》 《台湾百年文学制度史》 《澳门文学编年史》 《海峡两岸诗论新潮》0

高元清著作等身体,他40多岁以后写的书,编纂的书有60多本,一般学者无法想象。这当然显示了古代厅的才能,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是“超人”,而是“拼命三郎”,他的成果都是争分夺秒、脚踏实地、勤奋挤出来的。高远青不善于接待,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一辈子唯一的爱好就是书。他的生活是买书、读书和写书。他买书的努力我尝到了。高远青每次都来北京开会,看完后我总是去酒店客房拜访他,但一般见不到人,只有问了才知道去书店。快到吃饭时间了,他才拿着大包的书回来。我曾经和他一起去台湾开会,除了开会,高元清还喜欢逛书店。台北的书店,他比我清明。他让我充满了在诚品书店、唐山出版社、文思哲出版社经营的书店、还有台北的老书店找书发现的乐趣。台湾和香港的书比较贵,所以高原厅的工资和稿费多用于买书。正如他所说:“我多次去宝岛和香港、澳门等地购买资料。2007年秋天,我扔了万金买了几盒台湾版的书回来。正是这些书给了我很多写作灵感,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告诉我武汉红山竹园的家里有20多个书架,每个书架放两层的书,要找里面的书,拿手电筒去找。有时候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这真是书惹了不少祸。由于围着西城坐着,使他具备了在当地交出他的一本书的条件。

能否“写一辈子作文”是我们考察作家品格和贡献的重要维度。很多有成就的人认为退休是事业的终点,从此培养了两年。与古代厅不同,他有生命不息和奋斗的精神力量。退休并不是为了他的事业而停工,相反,它是他开辟新旅程的起点。虽然他在新世纪初退休,但他对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中国文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2006年,他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并顺利结算。其40万字成果《台港澳文坛风景线》于2010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0年冬天和春天的交融,新型新冠病毒肆虐,我想念武汉的朋友们,给高原厅发了电子邮件。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果然是电报体,在邮件主题词一栏打了两个字。“平安!”“只有这两个字,我心中的石头掉到了地上。后来,他在一封长邮件中说,他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件大事。也就是说,在夫人的帮助下,编纂了名为《当今台湾文学风貌》的书信集,正式出版。这件事他想做很多年,但在回家的过程中完成了。

在此期间,我们在北京组织了《世纪末台湾文学地图》创刊40周年纪念活动,我向他约稿,很快收到了他用幽默亲切的笔法写的长文《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2020年11月下旬,他去北京香山饭店参加了《当代作家书简》创刊40周年纪念和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热情的发言。2021年5月29日,为纪念高元清诞辰80周年,中南财经大学新闻文化传播学院主办了高元清与世界中国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我应邀作了题为“高元清对中国诗学研究的贡献”的发言。在这次会议上,我注意到高远青身体状况不好,脖子后面贴着白色膏药。他说是颈椎病。不仅头部活动不方便,而且头晕。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新闻)他的妻子具烈珍因脑梗住进了医院。6月12日,新诗史料和百年新诗学事件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酒店举行。分权主持人高元清因妻子生病未能出席会议。此后不久,他也病倒了,住进了武汉陆军总医院。8月29日,我

到他的微信:“我在陆总消化科住院,患了败血症,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我精神很好,一定能闯过鬼门关。谢谢你过去对我的关爱!我的课题会托人发你。”在已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情况下,他还不忘自己承担的课题,这让我非常感动。还好,古远清终于闯过了“病危”这一关。

2022年2月8日他给我发来“百年新诗学案”台港澳卷完整的电子版,约49万字,这是“百年新诗学案”六位分卷主编中最早完工的。3月5日,古远清给我发来《谢冕在写文学史,文学史在写他》一文,我遵他嘱咐,把文章转给了《中华读书报》的舒晋瑜。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新诗理论建设与吴思敬诗学思想研讨会,外地代表一律在线上与会,古远清自然未能来京,在线上作了发言,我们失去了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12月9日,古远清在微信中转来他发表在《文学自由谈》2022年第6期的《陈晓明“文学批评史”的得与失》一文,这应是我读到的他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文笔还是那样老辣,笔锋还是那样充满感情。此后我没有与他电话或微信联系,十几天后便传来他逝世的消息。

古远清去世前没有留下一句话,但他确实是为学术拼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拼命三郎”这一形象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3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