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名字微信英文格局】中小学英语主课的地位需要取消吗?学生、家长、老师都这样说

时间:2023-02-17 14:05:4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小学英语主课的地位不能动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外语)的主课地位,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置为与语文数学同等的主课,不再将英语(外语)设置为高考必修课。这个建议一提出,就引起了社会话题。支持者认为,英语作为主课过度应试,偏离了学习初衷,反对者缺乏远见,不利于未来国家发展。那么,是否应该取消中小学英语的主科地位呢?

支持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外语

小学生家长王女士

我是“80后”。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教英语,初中开始上英语课,后来在高中、大学一步一步学,成绩还算不错。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不认为我学英语晚了。而且,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出国,或者长大后不直接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英语学习就足够了。不如把节约的精力集中在语文、数学等主课学习上。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英语。我上学的时候,语言能力不好,一直给英语成绩拖后腿。

现在的英语学习过于应试

中学生家长杨老师

我支持取消英语(外语)地位的提议,特别是在中小学的主要科目。英语确实要学,但没有必要和语文、数学同等对待。物理学、地理、生物都可以实行满分80分,为什么英语不行?我不明白它比这些学科有多重要。事实上,物理、地理和生物学领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知识。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孩子学英语过于应试,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向孩子们报告英语培训班,上初中后也害怕放学后休息日参加校外训练,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大多数人达到英语普及水平就足够了。没必要那么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出现资料翻译等问题,可以用专业软件解决。

不是主科,孩子可能更感兴趣。

英语专业毕业生张女士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抑制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当外语作为主课和高考的亮点时,教师和家长强迫孩子学习,使很多孩子讨厌外语,甚至讨厌外语。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有这种反抗心。老师和家长对我越重视英语,我就越不想努力学习,成绩也不好。后来出国旅行,亲身感受到英语学得不好,无法交流的时候,我才真正对英语感兴趣。因此,不必强迫孩子们学习,孩子们反而可以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动力。最近流行的国学、编程、体能训练都是这样。好的有用的东西谁都能自然地学会。

做题要考试,偏离语言学习的初衷

某中学英语教师

英语作为主要科目的缺点是,性压力很难使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回到语言学习的科学道路上来。

主课考试比重大,为了取得高分,我们在日常教育中不得不采取大量做题的方法。(约翰f肯尼迪,教育)但是众所周知,要想学好英语,必须用一种语言思考,而不是一门学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交流,而不是把问题都做对,不仅仅选择ABCD。(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育)近年来,英语教育改革浪潮掀起,但为了在中高考取得好成绩,大多数体制内的公立学校仍然通过刷题的方法,很多学校甚至从初一开始刷题,老师和学生都脱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更糟糕的是,许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严重压制了简单的刷题、背诵和语言学习的乐趣,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当然,如果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很多学生将来阅读外国文献时可能会遇到一定障碍,但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因为虽然退出了主科的地位,但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会学英语,在这样的基础上,以后进行短期在岗训练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就可以了。有一定需求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学习者有内在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动力,因此不需要漫长而低效的学习过程。

反对

学科格局不能轻率地改变

小学生家长后一峰

提出问题本身是有意义的。敦促大家思考如何协调中小学教育的学科布局,改革各科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但不能单纯引导减少一门课。(约翰f肯尼迪)。

特别是是否取消外语主科的地位,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在教育层面,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时代的变化设计更符合时代趋势的学科格局?教育本质上是“未来工程”,即塑造未来的工程,所以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前瞻性。更深更广的全球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今天的教育要为未来建立符合这一趋势的基础,而不是相反。其次,从文明的角度来看,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明的载体。在当今世界,没有人会否认文明交流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也应该建立在对其他文明的充分理解和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翻译软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但至少目前的翻译软件没有准确传达语言中的文明魅力。第三,在社会层面,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必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查和预审,轻率地改变长期形成的学科格局,最大的可能性是社会无法满足对英语素养的需求,必须由校外教育“代偿”。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好英语和国际大城市很相配

中学生苏州

我两三岁开始学英语,英语成绩一直很好,英语可以说是我的强势学科。特别是上了初中,科目很多,平时不复习英语考试就能得高分。节约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数学、语文等。我不想取消英语的主课地位。因为那样我就不会占优势了。此外,如果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很多学生不会重视这门学科,甚至会提早放弃学习英语。北京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以后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学好英语,以后会参加的。

与国家建设时肯定会遇到困难,会影响国家发展的。

学习成本可能转嫁给家庭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 娄树华

我认为取消外语主科地位的做法不妥。先做个假设,把外语改为选考科目。如此一来,学校在课时分配上有所减少,但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如何保证、如何提高呢?而退出主科地位,无形中会把学习任务权限下放,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外语补习班、提高班、强化班、冲刺班,从而变相增加了外语学习的时间及费用,而这种负担和成本实质上转嫁给了学生与家长。

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绝非一日之功。心理学上普遍认为:3至7岁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与关键期。我自己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直至大学毕业最终学得的也是“哑巴英语”。与其他从小开始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差距明显,而且学起来也特别吃力。从长远来看,外语的用处不可小觑。当今是国际化社会、全球化时代,外语尤其是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必须学习。很多世界名著、文献资料、论文等也都是英文版本,作为学生和学术研究者等都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是适合新时代、新形势的英语“因材施教”方案,而不仅仅是外语退出主科的问题。

专家观点

中小学应降低英语学习难度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王旭明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人才培养实际,我认为,英语不宜作为高考三科必考科目之一,可根据学生报考专业,确定是否必考英语和确定考试难度。同时,中小学应降低英语学习难度,至少小学低段不宜把英语设为必修课。理由如下:

第一,当下学校教育“加”的东西太多,而且还在与日倶增。人们总在为教育做加法,即教育应该增加什么什么内容、应该强化什么什么方面、应该补充什么什么东西,如此“加”的结果,就是让已经重得不能再重的教育更加沉重。从这个角度说,对英语教学要求的反思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如果说教育不堪其重,考试为最。考试原本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在中高考指挥棒下变成了不少学校的教育目标,甚至有教育管理者认为,凡重视一件事情,一定要在考试中体现。把教育异化为考试,重了说是对教育的无知和浅陋;浅了说也是好心办坏事,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从高考历史考量,英语并不是一以贯之,不可撼动。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既然外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是后来不断强化而成的,为什么不能逐渐弱化而亡?

第四,从实际需要看,恢复高考40多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眼下与当时百废待兴,改革开放急需大量外语人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外语作为一般性的工具使用,完全可以不用大面积、大数量地作为覆盖所有人的共性要求。

第五,高考改革方案多年多种,语文、英语、数学三科必考似成定局,但想想看,所有考生三分之二基础内容考核是语言类考核,这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必须强调,我们多年下大气力改变的主要是教育内部的改革。以高考为例,总是在考什么和怎么考上改,改来改去,高考为教育和全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减弱。这提示人们,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必须全社会协同,教育内外齐动,改变全社会用人、选人和判断人的体制机制,而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精耕细作。外语考试改革之争议,特别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

取消或者弱化英语教育是对还是不对呢?不能笼统地下结论。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深入调研,设计具体方案。比如,将语文和外语合并为语言考核,或将外语从必考的3科中改为选考,将必考3科中的外语改为综合题目,以适应当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渴求,等等。总之,降低英语学习在教育中的重量,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太值得研究和论证了。

英语学习需改进而非“翻烧饼”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 储朝晖

现在讨论要不要将外语作为中小学主科的问题,不妨先回顾与此相关的两件事:一是在1922年新学制设置安排全面开设科学课(物理、化学),这是此前数年当时的教育专家们对中国教育调查发现其主要问题是“不实”而提出的改进方案,当时遇到“无用”“条件不足”等一堆反对意见,后来的事实证明学过的物理、化学大多数学生确实没有直接使用,但对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提升、思维方式改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将20多年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外语作为主科和现在有人提出取消其主科地位的社会与教育发展背景作一比较,便不难看出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需要进一步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目标而做出的选择,尽管在教学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个决策对当下建设教育强国、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依然是没有错的,依然需要进一步改进措施将它落实好,而不是撤退或“翻烧饼”。

从根本上说,外语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决定的。这种需要一方面来自每个个体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人文视野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发展对个体的人类交往意识、跨文化理解力、参与全球竞争与发展能力提升的需要,它是国家竞争力和发言权的语言基础。如果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世界使用率最高的外语,就可能让一代人处于语言孤岛而无法参与全球竞争。

那些将外语与素质对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外语除了直接的语言交流工具,就如同科学类课程那样,本身就是素质、素养的重要构成,也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所不可或缺的能力;将义务教育课程中的外语课与培训机构开设的外语课等同也是误解,前者满足基本素养需求,后者成为比拼晋升工具;将外语的用途仅局限在直接使用或考试是狭隘的,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理解、学习也是必要和重要的用途;将学业负担重的责任归到外语上更经不起推敲。

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是开设外语本身也是政府承担的一项义务,若要取消外语在义务教育中的主科设置,有人会站出来要求政府不能疏于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又该如何回应?当未来某个时候有充足证据证明取消对整个民族复兴大业造成严重后果又需要由谁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阔的决策,需要理性、慎重。

简而言之,外语教学的目标没错,设置为义务教育的主科的必要性比20多年前更显得充分,但在评价、功能运用上出了较大的问题,也就是教学效能过低,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目标看,从中国与世界各国国民外语基本能力的比较看,外语教学需要加强、改进,而非取消、撤退。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