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2月17日新闻(记者安文通讯员胡蒙)“昨天晚上睡得很好,但是早上不拉,没有骑。现在胃口不好。”“昨晚14床睡得很好,体温正常,早晨大小正常。偶尔咳嗽1-2次,没有不适。”从上午7点开始,名为“肺6科通讯群”的微信郡内消息开始主张雪英一天的工作。张雪英是湖北省中医院光谷原区儿科主任,1月30日成为肺育和隔离病房的负责人。张雪英为了方便查看患者的病情,方便家人和医疗护理患者的情绪,建立了微信集团。军队中有40多人、医疗队、10多名新冠患者、家属、张雪英成为了该集团的“队长”。
为了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而成立的小组。
“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能真实地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危险和困难,这是唯一能投入的事情。经过14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后,我经过从重症病危到安的转变,今天即将出院。“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身体里。”2月14日,68岁的重症新冠患者杨老师在湖北省中医院治疗出院,出院前在肺6科通讯组写了这样的文章。感谢肺6科医护人员的真心和细心照顾,支持和鼓励还在治疗中的患者。
杨老师今年68岁,2月1日因发烧和咳嗽住院,成为肺6科成立后的第一位患者,也是微信集团的第一位用户和受益人。
张雪英在谈到建立微信军队的初衷时表示,事实上,最初是为了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而建立的集团。张雪英一接管隔离病房,就发现了“如果完美地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眼镜很容易被水汽遮住,无法确认患者的舌苔和其他情况”的问题。张雪英想起了自己建的儿科沟通群,小组成员是就诊的慢性病儿童家长,平时孩子有什么症状,家长可以随时咨询医生,非常实用。“隔离病房里也要做一个。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知道患者信息,患者也可以随时找到医生。”张雪英想。
1月31日,肺育科成立的第二天,成立了“肺育科沟通军”,肺6科的所有医务人员都在郡内,医院里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也陆续参加了群聊。
杨老师说,住院时症状严重,体温达39度,舌苔黄腻。进入人群后,张雪英主任在群里发布了通知,告诉患者自己的舌苔该怎么拍。“患者自己拍的比我们带防护眼镜看的更清楚。这样观察,我们可以调整对个人的中医治疗方案。”张雪英说。在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药参与治疗新冠肺的效果显著,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舌苔脉象等进行辩证治疗。
只为了必要的安全感
“88床的CT结果出来了吗?”“医生给我开了一盒便宜,我忘了从家里拿。谢谢你。”“医生,我有点恶心。一吃午饭就想吐。”在微信群里,患者的咨询和请求不断,3分钟内医生在群里做出了答复。张雪英表示,为了节约保护物资,进入隔离病房的人有限。有些患者的要求没有时间解决,外面的医生可以通过微信群回答。
“微信群体会给人一种感觉,患者在医疗的瞬间和他们在一起会给人安全感。对他们建立信心很重要。”正是为了这种安全感,从学科成立之日起,张雪英就再也没有回家。“24小时都在医院。所以系里有事,可以按时去。对我们队来说也是安全感。”
心理咨询,耐心地给患者安慰
张雪英认为,微信集团扮演的角色比帮助医生理解患者信息重要得多。经常鼓励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康复建议也是微信群体的功能之一。张雪英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特别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关注。
护士刘梦琪在护理时发现,43床的黄奶奶焦急得不能吃饭,也不理睬人。她下班后,在医生和患者群中与黄奶奶的家人进行了沟通。“这几天通过护理和奶奶聊天,觉得奶奶很担心,想办法和奶奶笑,家人应该多鼓励奶奶。”如此细心嘱咐,使黄奶奶的家人非常感动。“非常感谢。非常感动。你们辛苦危险,我们会努力配合医疗要求,也希望你们多多关照。
这可能和我们从儿科出来有关。”张雪英笑了。平时面对的是孩子,需要更多的温暖、温柔和耐心。这次面对新冠患者,一点也没变。经过这几天的顺应适应,这个病房和更大的家庭差不多,患者一天天好转,医护人员也更加团结。所有患者的病情好转后,张雪英和她的团队提高了成就感,增加了责任感。”每个患者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与一个家庭的希望有关,所以我们不敢放松和懈怠。“张雪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