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是一种病吗?家长们怀着不安和疑问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儿童医院,学习困难的诊所,寻找答案。
2021年2月4日,南京市儿童医院举行了学习困难门诊,当天上午有30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到目前为止,该诊所已经诊治了4000多名孩子。开学季节和考试开始后,学习困难的外来门外更是并肩作战。
01
一号难求
也许家长们希望在这里得到提高孩子成绩的指导,对这里的医生来说,学习困难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
诊所开设前一年,吴丹丹主治医生在进行心理行为门诊时,经常听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总是上不去”、“一个单词能记住几天”等诉苦。通过对今年医疗数据的大致分析,发现家长的困惑都指向——学习困难。
“孩子的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有些孩子有一定的病理原因,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智力低下、学习功能发育障碍最常见。”吴丹丹告诉记者,一些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患上精神疾病,对心理诊所表示尊敬和远离。所以在来这里之前,父母们多走了一段弯路。例如,带孩子们去非正规机构进行所谓的注意力训练,似乎用了九牛二虎的力量,没有多大效果。
如何帮助陷入困境的孩子找出问题?该医院儿童保健科决定,除心理行为门诊外,还开设新的门诊,重点处理学习困难。“也许这种名称能让家长和孩子们放下心里的戒备,安心接受治疗。儿童保健科主任刘天奇露出了初心。
这个诊所的火爆程度,刘天奇没有预料到,甚至连一号都很难挽救。“现在计划每周二、周六王振,星期四再开一天。”目前,2名儿童心理医生、5名专业心理治疗师和1名康复技术人员组成了核心团队。因为要详细了解小儿的病情和日常细节,一次诊疗基本需要15 ~ 30分钟左右,每天40次在现有人力条件下很难继承。
02
(换了孩子)
几周后,欢欢妈妈抢了号码。看病当天早上,她带着小学二年级的欢悦在诊疗室门外等着,不时透过门上的小窗户看着,恨不得马上进去寻求答案。
因为她实在受不了。欢欢觉得自己比同龄孩子调皮,成绩有点差,但欢欢妈妈几乎每天都要接到老师或其他孩子家长的“投诉”电话。最近,欢欢撞了一位同学的门牙,赔偿了2万多韩元的医疗费。
“他上课总是坐不住,东戳西戳,有时故意把橡皮扔在地上。二年级的学生总是写作业到午夜,我和他爸爸都要饱受神经衰弱的折磨。焕妈妈一看到吴丹丹就疯狂地“输出”起来。吴丹丹耐心地听着欢喜妈妈的诉苦,偶尔问一两句。“欢欢和其他孩子相处得怎么样?”“”一年级的时候有人和他玩,二年级以后就没人理他了。“欢欢的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
经过20多分钟的沟通后,根据各种典型表现,吴丹丹认为幻丸有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此后,经过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接受了注意力测试等专业评估,确诊了换汇。
“在学习困难诊所,约65%的患者像欢喜一样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根据现在的诊疗指南,对学龄儿童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吴丹丹说。对于这样的诊断结果,焕妈妈担心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这是吴丹丹在接受诊疗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每次都要反复说明药物的利益、风险和必要性。幸运的是,欢欢的妈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服药后不久,欢欢的教室表现逐渐好转,但欢欢和家人之间的冲突仍然很激烈。
焕妈妈忽略了吴丹丹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环——家长的介入。吴丹丹解释说:“不能只吃药。”“家长要学会正确地积极和消极地强化孩子的行为。”焕妈妈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力量,开始上家长培训课,仔细记录了焕熙生活中的小细节,不时向吴丹丹征求意见和反馈。
有力的方向和力量都到位了,欢悦的妈妈对吴丹丹说:“好像换了别的宝宝!”高兴地分享。" "
03
家长要一起努力
中国青年儿童精神疾病发病率的油条报告显示,在6至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总发病率为17.5%。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比重最高,为6.4%。
但是,根据2015年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我国各州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不到10%。
资料显示,吴丹丹也留下了“约1/5的患者看了一眼就再也没见过”的遗憾。父母说“再见”有很多原因。就是不相信孩子真的生病了,不想给孩子吃药,自己工作太忙,治疗周期长。
最近吴丹丹第二次见到小飞和他妈妈,这次小飞病得更重了。去年9月,小学四年级小飞多次在教室顶撞老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妈妈诊治,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过度障碍,合并了自闭症问题。因为当时需要药物治疗,小飞妈妈认为“宝宝没有救了”,所以不再跟进。在这次会面中,吴丹丹发现小飞又增加了新症状——对立违抗性问题。“这样的孩子不太理解别人的脸色,也有注意缺陷,经常受到批评。(莎士比亚。
吴丹丹向记者解释说,关键是要早点发现早期治疗。否则,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拖得越久,就会引发一系列新问题。因此,建议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最低年龄从6岁降低到4岁,尽早实施行为干预。
“与学习困难相关的疾病大部分是慢性疾病,只有少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治愈,大多数需要长时间治疗。而且,光靠医生的努力是不够的,父母也要共同努力。”柳奇说,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与医生的合作程度对儿童的治疗至关重要。刘千奇队在父母方面继续发力,他们通过了微信。
信群向患儿家长科普相关知识,并及时督促家长要做到位;此外,还将因疫情难以在线下开展的培训课转至线上。吴丹丹说,有时发现孩子并没有疾病,而是家长们对孩子学业期望值过高而陷入焦虑。此时,她的患者便成了家长。
透过“学习困难”现象揭示孩子患病的本质,学习困难门诊直指“社会痛点”,但如何接住一个行为失准的孩子,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学校、社会用更多耐心来共同作答。
文:健康报记者 吴倩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