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怎么弄空白名字】豆瓣截图显示身份吗?谈谈盲水印。

时间:2023-02-12 10:38:4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PConline杂谈]最近豆瓣App截图通过暗示水印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神经紧张。豆瓣应用程序捕获的截图中隐藏着肉眼难以识别的水印,水印的内容包含截图者的UID等信息,这一事实得到了网民们的发现。这意味着,在豆瓣App上拦截屏幕,可以根据水印轻松跟踪屏幕捕捉者的一层。对此,豆瓣回答说,豆瓣是豆瓣小组的防止搬运机制。

豆瓣App截图有隐藏水印,基本上很难检测到。部分手机打开夜间模式就能清楚地看到

据豆瓣介绍,豆瓣组长打开内容广播设置后,在捕获组内容时,会自动生成加密的屏幕用户ID、截图帖子ID、截图时间信息。网民们发现,这一信息对屏幕截图者来说并不显眼,水印文字的颜色和背景相似,只有打开夜间模式才能明显观察到。

实际上,豆瓣应用程序的这种方法在业界被称为“盲水印”。顾名思义,盲水印很难注意到,但知道其秘诀后,可以通过几种技术手段检测和恢复水印。盲水印通常适用于对机密有需求的情况,例如企业内部。企业在内部论坛或聊天工具中添加员工信息身份的盲水印,如果员工捕获发送到外联网,则可以通过盲水印轻松找到并处理泄露者。

豆瓣似乎不是内部使用的应用程序,现在作为面向普通人的应用程序,作为追踪身份的抑制手段,启动了秘密防泄漏机制,这让很多网民感到惊讶。

据悉,豆瓣团队启用“防止搬运”功能时,主贴纸底部会出现明显的提示。尽管如此,豆瓣盲水印的影响已经可以用——豆瓣这样做了,其他App也会跟进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今天简单谈谈盲水印和网络社区。

不可阻挡的盲水印

让我们简单地看一下与盲水印相关的技术。

豆瓣上使用的盲水印是融入背景颜色的策略,表面上看起来很隐秘,但实际上这是不可阻挡的水平。

有些照片盲水印肉眼根本检测不到,必须使用特定的算法恢复才能观察到。同时,这种盲水印很难去除,即使击中盲水印的图片经过反转、裁剪、遮挡、涂抹等处理,也可以通过算法恢复。

a是原始图像,B是添加了盲水印的图像,肉眼看不到差异

这种盲水印不仅对别人不可见“盲”的隐秘——水印,而且如果想追踪“打印”的可靠——,那么不管图片进行了什么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确保水印不会受损。

这种盲水印是如何实现的?原理并不复杂。通常将图片转换为离散余弦、小波或傅里叶变换,获取图片的光谱信息,将水印的编码信息叠加到图片的光谱上,再进行一次反变换,结果图片有一个几乎无法检测但可以准确还原的盲水印。

mp;from=ar;x-expires=1705594350&x-signature=6hfsMufVbYdMJNCzwlBGAQaLxCw%3D&index=5" width="640" height="386"/>

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添加盲水印的方法

而这样的盲水印制作也非常简单,网络上就有开源算法可以实现,下面以“blind_watermark”为例。

blind_watermark:

是一个关于盲水印的开源项目,依赖于Python运行。安装了blind_watermark后,只需要简单的几行命令,就可以为图片添加文字或者另一张图作为盲水印。

blind_watermark向图片添加文字盲水印的案例

添加了盲水印后的图,即便经过多种修改,依然可以还原出水印。而这一切,都是可以用开源免费的方案实现的。

加了水印的图即使经过各种修改,也依然可以提取出水印

除了图片可以添加水印,文字也是可以作标记的。下面举个“text_blind_watermark”的例子。

text_blind_watermark(demo):

text_blind_watermark为文字加“盲水印”的原理也很简单,在文字当中穿插特殊的符号(demo演示的是空格),解码算法识别出特定符号,就可以解出隐藏的信息了。或许demo中的空格键肉眼看上去还比较明显,但如果所使用的是更加隐秘的字符呢?字符分布更加稀疏呢?恐怕就非常难以觉察了。

简而言之,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可以用已有的成熟方案轻易添加“盲水印”。只要某个App有这个心思,完全可以0成本使用强力的盲水印,而且还不会被察觉到,不至于像豆瓣一样引发舆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豆瓣的水印方案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如果启用更强力的盲水印,用户甚至完全无法察觉,这才是真正的“防不胜防”。

为什么豆瓣小组要添加盲水印?

正如前文所说,盲水印主要用于防泄密,企业内部页面、电影放映画面等都是盲水印的常见应用场合。由于盲水印不可见且带有泄密者的信息,因此它通常用于追查、震慑泄密者(所谓“抓内鬼”),而从某个层面来说,盲水印具备区分“敌我”的功能。

例如企业内部会议投影,加水印可以防泄密(图为必捷网络产品演示)

这就很微妙了。豆瓣作为一个面向公众的App,为何竟然有“抓内鬼”的需求,甚至说竟然有区分“敌我”的需求?

豆瓣官方的说法是,加入盲水印是为了“防搬运”,这似乎并不能完全平息舆论。如果是一些版权网站,例如小说网站、视频网站启用盲水印“防搬运”,是说得通的,但即使是版权网站,也往往只在水印中添加版权信息,或者禁止复制文字或下载内容,水印也通常不会掺杂用户个人信息,且往往会明确告知水印的存在。而豆瓣作为一个社区App,使用个人信息作为盲水印“防搬运”,似乎多少有点不妥。

文字版权网站保护内容不被抄袭的手段往往是禁止复制(例如起点),为何豆瓣要在截图加水印?

这次启用盲水印机制的是豆瓣的SNS社区豆瓣小组,而并非豆瓣全站。豆瓣小组分为不同主题的小组,各个小组需要申请加入才能发表讨论,而其管理员“小组长”则可以审核入组申请,也可以决定小组成员的去留。如果小组长启用“防搬运”,意味着可以通过截图的盲水印追查到截图者的身份,并对其进行处理。

换言之,如果小组长认为组员截图导致组内讨论内容产生了传播,是不恰当的,则可将该组员禁言。盲水印“防搬运”机制,会促使组员不再外泄小组内所讨论的内容。加之豆瓣小组长本来就有删帖等权限,如此一来,小组内的讨论内容会更容易变得更具符合小组长的管理意愿,组内的观点也会变得更趋同。

显然,如果豆瓣小组想要团结意见观点相似的人,盲水印会是一个非常立竿见影的机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QQ群微信群中也启用了盲水印机制,那么群员很有可能就不再敢轻易截图,将群聊记录留证或公诸于众,否则一旦被发现,就面临着被踢出群聊的风险。有了“抓内鬼”的能力,网络社群管理者的威权,也就得以加强。

豆瓣小组加入盲水印,有利建立起更加整齐划一的讨论基调、聚集起观点近似的人群,这或许非常符合豆瓣想要打造的社区氛围。但是盲水印毕竟包含个人信息,作为一个公众App,在这方面使用个人信息,并可能间接致使相关信息广泛传播,多少有侵犯隐私的嫌疑。或许正因如此,豆瓣小组已会明确提示已开启防搬运功能,用户不至于完全没有知情权。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App对截图加入盲水印且不被察觉,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有更多网络社区想要打造价值观趋同的圈子,认同这种运营理念,神不知鬼不觉加入更加强力的盲水印,也是有可能的。

总结

盲水印作为追查内部泄密者的手段,这次如此大规模用于公众社区,无可避免会引来议论纷纷。作为普通用户,或许大家并不希望个人信息用于这等用途,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加监管,进一步规范平台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吧。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