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武汉某高校教师采用甲骨文教授,学生临摹甲骨文的作业。
你知道图中这些甲骨文是什么意思吗?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但人们对他的理解仍然有限。这种有趣的字形背后隐藏着什么文化秘密?
“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又名“体文”、“甲骨文副词”,它的发现非常偶然。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著名的金石学者生病了。他的名字叫王英英,也是当时的国子监济州。一位医生给他开了一剂处方,需要一种叫“龙骨”的药材。
王永英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于是派人去药店买了没有压碎的“龙骨”,意外地发现上面有很多奇异的花纹。
土方征用主妇骨阁寺,商人,长22.5厘米,宽19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国立博物馆提供图
这时,他擅长的专业立刻发挥了作用。观察后,王永英认为这些龙骨是古老手骨的遗产,上面的“画纹符号”与青铜器上的铭文不同,开始以高价大量收购有文字的甲骨,甚至为此倾家荡产。
另外,王英英对照典籍文献研究了他的“发现”,开始推测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产物。他去世后收藏的一千多个甲骨文被朋友、《老残游记》作家刘毅收购。1903年,刘玺与王永英以《铁云藏龟》本书撰写了自己收集的1058篇甲骨文,这也是中国记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专著。(美国电视剧《Northern Exposure》)。
从王英英开始,刘英、王国维等众多学者开始了对甲骨的收集和研究。他们以深刻的学识不仅考证了甲骨文上的文章,还通过这些文章考证了史书上关于商朝的记录。
资料图:2014年5月15日,山东博物馆通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学银商事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山东博物馆手套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发现了10余件申见者、人头骨副骨、龟甲等新材料。甲骨文实物。
甲骨文被发现后,引起了古董商等大量搜索。但是,这种不科学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了甲骨的埋藏,大大损害了甲骨的价值。
1928年秋,在确定甲骨出土地点后,著名考古学家董祖斌等一批又一批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的昭通村一带进行了10年来的15次考古发掘。据说共发现了24900多个甲骨。
资料图: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收藏的甲骨文珍品四方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文发掘工作。此外,河南辉县郑州、伊利江、河北等地的相对遗址也出土了紫甲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也发现了周大的贾甲骨。
发现的甲骨文将记载文字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还有一大半不知道
对于目前发现的甲骨髓,自1899年首次发现甲骨门以来,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甲骨门收藏品估计在13-15万件之间。有人主张,目前国内外约有16万个,共有4300多个单词。
很多人想知道这个不可理解的甲骨文上记录了古人的哪些秘密。
据《说文解字》报道,昌浩的草书覆盖了根据象形古名写的文章。之后,形态上的利益,即那个词。古人利用日常生产生活的经验积累,创作了文章。
例如,“石头”是圆的,“月亮”是不足的。因为乐器租借是尼布甲尼撒制造的,所以“石头”是租借的形状,因为租借而发出美丽的声音,所以古人在租借中间加上耳朵和嘴巴,形成了声音的“声音”。
1GKQx3?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5590269&x-signature=ElSuuRPgn2aurz1e5oKPzZG9zXQ%3D&index=4" width="640" height="325"/>来源:《开讲啦》视频截图
很多我们如今理解的汉字意义,在甲骨文的形状中便能体会一二:
“得”字像手持贝,表明古代的“贝”为宝物或用作货币;“獲”为手持一只鸟形,表示俘获的“获”;“监”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为镜的习惯;“休”字像人在树荫下休息,所以古代“休”字有休息、止息和“荫”的意思;“保”字像一个大人背着一个孩子,所以“保”字古代有“保护”和“依仗”两个意思。
从已识别的甲骨文文字来看,它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记录了殷商时期祭祀祖先、农作物丰歉、天时气象变化、战争胜负,乃至生育、疾病等社会和生活内容。
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将甲骨文研究接续传承,并让这门古老的学问不断推出新的成果。
但即便如此,甲骨文破译之路依然无比漫长。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教授说,虽然甲骨文研究已过百年,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一是认字,二是片数,三是断代。
以认字为例,学者编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4300多个,其中2000多字有人进行过研究,但目前取得共识的破译字仅1300多个,一大半字还不认识,只能放在字典的附录中存疑待考。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关注。公告称,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做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真可谓“一字千金”。
来源: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告
走向未来的甲骨文
无论如何,甲骨文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2017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现在,甲骨文虽然古老,但却并非身处“冷宫”。比如,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在斗图圈一度很流行,还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结合起来,很受欢迎。
图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教授设计的“甲骨文表情包”系列。
在学术方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正式实施;甲骨文书法和甲骨文实物也走出象牙之塔,使学者的研究成果走近大众、走向世界。
近日,国家博物馆将迎来年度大展——“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
到2019年,甲骨文发现已经120周年了。在接下来的日子,也仍将有无数学者为它的破译而努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