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好听的微信名字加枪】20世纪在中国广泛使用并大量装运的10支枪。

时间:2023-02-09 01:35: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门\沙漠丹塔

20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100年来,特别是过去50年来,中国人使用枪支的种类、品牌和数量都非常庞大,有“万国际组”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对枪支统一严管的国产化、制式化、系列化阶段。20世纪中国枪支以进口和模仿为主,完善了自己的设计和国产。如果综合衡量世界和中国枪支界的地位、在中国的保有量、中国人的爱和推崇程度、军队经济式热装的规模、在战争中的作用等,则按时间顺序列出广泛使用和大量列装的十大枪。

一、德国MG-08式麦进7.92毫米重机枪\国产民24式7.92毫米重机枪。

枪空中量65公斤(不包括冷却剂),枪总长1175毫米,枪口初速900米\秒,射速450-50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0米。

麦金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自动发射的重型机枪,它拉开了枪支自动化的序幕,改变了地面作战的范式,在兵器界和枪械界的地位和意义非常大。麦晋重机枪的发明者是英裔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麦辛。1884年,麦津开发了以火药气体为动力自动发射的机枪,申请了专利。这把枪使用250发子弹,火力非常密集。英国军队最先装备了19世纪末在中非作战中首次亮相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麦进重机枪,欧美多国纷纷引进专利制造麦进重机枪。 (英国名言)德国制造的MG-08式MG-08式MG-92毫米重机枪,工艺精湛,质量上乘,是众多MG-MG重机枪中的精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麦晋重机枪成为杀人最多的武器,使传统的步兵密集型攻击成为过去式。

中国是早期引进和模仿麦津重机枪的国家。1888年,清政府的南京金陵机器局开始模仿麦晋重机枪。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大规模组建国军“德兵器公司”,开始大量进口德国MG-08式MG-08式MAKKIN 7.92毫米重机枪。1935年,金陵兵工厂以引进图纸为基础,成功复制了德国MG-08式重机枪,进行了大规模生产。1935年是民国24年,所以这把枪被称为“民24式”重机枪。除金陵兵工厂(抗战时迁至重庆为21兵工厂)外,大邱、工县、福建、湖南、山东兵工厂也仿制麦晋重机枪生产。因此,玛欣重机枪在中国拥有非常大的保有量,是中国军队的标准装备,在历次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火力压制作用,在抗日战争和日军92式重机枪的对抗中尤其占优势。麦进重机枪在中国使用到70年代,从民兵装备退役。

二、德国1888式委员会7.92毫米步枪\国产“汉阳造”八八式\ 79式7.92毫米步枪。

总空中量3.166千克,总长955毫米,5发弹匣容量炸弹,枪口初速639米\秒,有效射程300米。

德国的这种枪不是德国人发明的,而是引进了法国的1886式“水平”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由德国毛瑟兵工厂仿制生产,定型1888式。由于那支枪有问题,德军决定用新型毛瑟步枪替换。根据中国清政府洋务派对“毛瑟”枪的迷信,德国人谎称这种法国步枪是德国毛瑟步枪,设计图纸和生产设备等都以高价出售给清政府。

1896年湖北汉阳兵工厂开始仿制生产1888式步枪,名字叫88式步枪,因此这种枪被称为“汉阳造”。早期进口的德国1888式步枪在枪管外部安装了隔热套,国内早期仿制品也使用了这种套,因此早期枪型也被称为“旧套”。中后期生产的八八式步枪,枪管钢优化和改进,不再使用隔热套管。1899年,上海江南制造局开始生产八八式步枪,1939年重庆21兵工厂生产八八式步枪(此时汉阳兵工厂也转移到了21兵工厂),改为“韩式七式步枪”。这种步枪在中国生产到1944年,前后近50年,总产量超过108万支,是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步枪。

“汉阳”步枪在技术上并不先进,但在中国产量很大,加上从清政府和各军阀进口的大量原产于德国的1888式步枪,几乎装备了清政府新军、北洋军阀军、国民党军、地方派军、我军等所有武装部队,成为主要制式步枪。汉阳步枪50多年来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所有战争或战争,在中国战争史和枪支史上是不可替代的象征。

三、德国毛瑟M-1896式7.63毫米驳船枪

large/tos-cn-i-qvj2lq49k0/68dd05d2ebfe41199ea641d93d41e3e8?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5582472&x-signature=0ZraLnYKRmoZ1zknabDa8hpuRQU%3D&index=2" width="623" height="900"/>

M-1896式也称C-96式,枪空重1.12千克,全枪长293毫米,弹仓容弹量10发,枪口初速425米\秒,有效射程50米。

驳壳枪是中国人的称呼,源自其木制枪盒,还有盒子枪、盒子炮、匣子枪等近二十种俗称。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枪能像驳壳枪一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和创造如此绚烂的辉煌,而在驳壳枪的老家德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对驳壳枪的喜爱,都远远达不到中国人的热度。

毛瑟驳壳枪并不是德国毛瑟兄弟(威廉和保罗)设计,而是由毛瑟兵工厂的费德勒三兄弟发明,他们于1895年完成样枪设计,1896年定型由毛瑟兵工厂制造,此为世界第一款军用半自动手枪,后改进为容弹量20发的全自动手枪。毛瑟原厂生产和改进的驳壳枪型号有:M-1896、M-1898、M-1912、M-1930、M-1932等多种,口径、弹容量、枪管长度等各不相同,长枪管驳壳枪配上活动枪托(枪盒),可当冲锋枪、卡宾枪使用。德国原厂驳壳枪总产量约100万支,而西班牙等国引进毛瑟驳壳枪专利进行了大量仿制,产量在原厂之上。欧美各国军队制式装备都未大量采用驳壳枪,这是因为该枪当自卫手枪用,尺寸和重量过大,而当冲锋枪使用,威力又偏小,上不上、下不下,如同鸡肋。

从清末到民国,相比阔绰的西方国家军队,羸弱的中国军队缺乏机枪、冲锋枪、突击步枪等自动武器,相对便宜的毛瑟驳壳枪近可防身、远可进攻,正好可弥补自动武器数量不足,加上驳壳枪外形威猛,有很强的震慑力,故驳壳枪才能在中国大行其道,备受推崇。据统计,仅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末,中国就进口了50多万支各型德制毛瑟驳壳枪,占德国原厂产量的约一半,而进口西班牙仿制廉价驳壳枪的数量则更多。

从1918年四川兵工厂最先仿制德制毛瑟驳壳枪开始,中国至少有上海、沈阳、太原、大沽、汉阳、巩县等16家正规兵工厂仿制生产各型毛瑟驳壳枪。驳壳枪在中国军队不仅是低中级军官的标准佩枪,还受到我军高级将领的青睐,像朱德、林彪、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杨靖宇、罗瑞卿、许光达等等,都使用过驳壳枪,因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将领也随时要投入一线战斗。在中国军队,可将驳壳枪成排、成连、成营甚至成团建制装备,并作为近战突击的杀手锏,这在世界上是独有的。在旧中国警察队伍中,大量使用驳壳枪;民间的地方武装、青红帮、土匪、保镖等团体中,也拥有大量驳壳枪。在中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驳壳枪更是不可或缺的“明星”。

四、比利时勃朗宁FN M-1900式7.65毫米手枪

枪空重615克,全枪长162.5毫米,弹匣容弹量7发,枪口初速290米\秒,有效射程30米。

M-1900式手枪由美国天才设计师勃朗宁于1897年设计,它是世界第一款自由枪机套筒式半自动手枪,也是现代手枪的开山鼻祖,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初始面对勃朗宁的样枪和合作意向,美国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司和柯尔特公司竟然拒之门外,比利时一家不知名的FN(赫斯塔尔)公司则趁虚而入,拉勃朗宁入伙,勃朗宁随后成为FN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此枪于1900年在FN公司投产后一炮走红,生产了72万支,FN公司发了大财成为业界知名公司,勃朗宁则确立了在世界枪械界的至尊地位。

M-1900式手枪在清末进入中国,该枪握把护板上方或套筒座左侧刻有一个小手枪图案,所以中国人形象地称它为“枪牌撸子”。民国时期对进口手枪排名有“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之说,枪牌撸子排第一名,号称“民国第一枪”。中国进口枪牌撸子大约有10万支,国内数家兵工厂都有仿制,只是质量远不及比利时的原装货,保守估计仿制也在15万支以上。在中国枪牌撸子成为中高级军官的佩枪,在民间也有大量枪牌撸子。战争年代毛泽东从不带枪,但他的佩枪就是枪牌撸子,只是由警卫员保管。贺龙、叶剑英、刘志丹等我军将领都用过枪牌撸子。中国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片里,频繁出现枪牌撸子的身影。曾影响一代人的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用木头枪缴获日军翻译官的枪,就是一支枪牌撸子;前些年曾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潜伏》,余则成的佩枪也是枪牌撸子。

枪牌撸子因设计很早,性能逐渐落后,大师勃朗宁就认为它的威力和安全性有欠缺,比如保险设计太简单,陕北军阀井岳秀就因枪牌撸子掉地上走火而丧命,但这些问题都不能抹杀枪牌撸子在中国的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后来勃朗宁在枪牌撸子的基础上,又改进设计出M-1903式、M-1910式、M-1911式三种手枪,前二即著名的“马牌撸子”和“花口撸子”,后一则是装备美军近百年的制式手枪,同样在中美两国大火。

五、捷克斯拉伐克ZB-26式7.92毫米轻机枪

枪空重10.05千克,全枪长1150毫米,弹匣容弹量20发,枪口初速744米\秒,射速500发\分钟,有效射程1000米。

轻机枪的出现比重机枪要晚很多,由于重机枪过于笨重,不适合伴随步兵进攻、撤退等机动作战。一战中及之后,各国纷纷开始研制轻机枪。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兵工厂设计师瓦克拉夫·哈里克与同事鲁道夫·杰兰合作研制轻机枪,1923年样枪问世,遂参加军方选型考核试验。该枪融合了当时各国轻机枪的优点,性能和成本具有明显优势,最终被军方选定,并开出大笔订单。但在1925年11月,布拉格兵工厂濒临破产,故将该枪授权捷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制造和销售。1926年该枪开始批量生产,正式型号“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轻机枪(Zbrojovka Brno vzor 26)”,缩写即ZB-26,在中国则简称为“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性能先进,结构简单,动作可靠,重量较轻,枪管能快速更换,可保持火力的持续性,该枪在装备捷克军队后,也迅速行销世界各国。英国恩菲尔德兵工厂对捷克式轻机枪进行仿制改进,形成布伦式轻机枪,装备英军并出口多国,成为二战盟军的主力轻机枪,名气比“捷克式”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是进口和仿制捷克式轻机枪数量最多的国家,原装进口的捷克式轻机枪在3万挺以上。1927年,天津大沽兵工厂首先仿制出捷克式轻机枪,之后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浙江省官办的浙江铁工厂、重庆21兵工厂、昆阳51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等都投入仿制生产。据说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修理所,前后至少有30所,总产量近10万挺。

捷克式轻机枪以极大的保有量,成为中国军队步兵的主力装备,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该枪操作简便,射击精度高,一个3发短点射基本就能命中目标,虽然弹匣装弹不多,但可使用快速装弹器提高供弹速度。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与日军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直接对决,占有压倒性优势。在众多的抗日神剧中,必有捷克式轻机枪的身影,以致其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六、日本三八式6.5毫米步枪

枪空重3.95千克,全枪长1280毫米,弹仓容弹量5发,枪口初速765米\秒,有效射程460米。

日本三八式步枪的命名来自日本纪年明治38年(1905年),三八式步枪是在三十式6.5毫米步枪(明治30年\1897年)的基础上改进。三十式步枪的设计思路来自德国的毛瑟步枪,由东京炮兵工厂有板成章大佐设计(三十式步枪也称“有板步枪”),三八式步枪则出自有板成章的下属南部麒次郎大尉之手(“王八盒子”和“歪把子”的设计者)。南部麒次郎的改进主要是增加了枪机防尘盖、加强了撞针强度等。1907年,新枪在小石川炮兵工厂投入量产,装备日本军队逐步取代三十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在日本生产了近40年,总产量达到560万支,是二战中日军的主力装备。

三八式步枪防沙土,射击精度高(瞄准基线长),坚固耐用(钢质好),后坐力小(子弹口径小),枪身长利于拼刺,主要缺点是杀伤力不够。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受到极大推崇,当年谁能拥有一支三八式步枪是件令人自豪的事。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中国各路军阀从日本进口了40万支三八式步枪,国内的多家兵工厂还进行了仿制生产,其中以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产量最大,超过20万支,称为晋造六五式步枪。侵华日军总兵力最高达到200万人,伪军数量也极其庞大,抗日战争中大量三八式步枪被中国军队缴获。1945年“8·15”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100多万侵华日军就地投降缴械,有68万支三八式步枪被中国军队缴获。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咱中国人有些瞧不上眼,但优良的三八式步枪几乎全部用于装备军队了。

由于有“中国98K”之称的“中正”式步枪产量不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汉阳造”和三八式步枪才是真正的主力步枪,尤其是我军的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许多步兵连队几乎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此枪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我军使用三八式步枪一直打到抗美援朝战场,直到被苏联制式武器统一取代。

七、苏联莫辛·纳甘M-1944式7.62毫米步枪\国产53式7.62毫米步枪

枪空重3.92千克,全枪长1020毫米,弹仓容弹量5发,枪口初速820米\秒,有效射程500米。

莫辛·纳甘步枪是俄国\苏联的一支老枪,最早的型号是M-1891式7.62毫米步枪。这支步枪实际是拉郎配三个设计师的产物,一位是俄罗斯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另两位是比利时设计师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兄弟,他们分别设计的两种样枪,在俄国政府组织的军用步枪招标大战中走到最后。俄军相中了比利时纳甘兄弟的步枪,俄政府为了国家尊严力推本国莫辛的步枪,双方互不相让,最后还是招标委员会和稀泥,要求把这两种步枪的设计合并在一种步枪上。结果经双方合作,莫辛设计的步枪采用了纳甘兄弟设计的供弹系统,因此这种步枪最后被命名莫辛·纳甘步枪,定型为M-1891式。该枪射击准确性较好,故障率较低,投入量产后成为俄国军队的制式步枪。

之后,莫辛·纳甘步枪有多种改型,不过已与莫辛和纳甘兄弟无关了。到1945年莫辛·纳甘系列步枪已生产2000万支以上,是苏军在二战中使用的主力步枪。M-1944式步枪是在M-1891式\M-1930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在枪管右侧加装了可折叠刺刀,枪管由之前的730毫米缩短至520毫米,故也称为步骑枪、马枪,可此时苏军骑兵部队基本淘汰了,实际还是主要列装步兵部队。

中国规模引进莫辛·纳甘步枪是在北洋军阀时期,以奉系东北军使用最多。抗战时期,苏联为牵制日军,曾一次援助中国5万支莫辛·纳甘步枪,装备了国军5个苏械军。这支枪的枪声清脆,如水珠溅落,在中国被称为“水连珠”步枪。新中国抗美援朝后,志愿军36个步兵师换装苏联武器装备,包括莫辛·纳甘M-1944式步枪在内的50万支苏制枪械顶替了“万国造”,与美军及联合国军刀兵相见。狙击英雄张桃芳用这种枪在狙击点位战斗32天,用436发子弹击毙敌人214名,创下中国军人狙击杀敌的最高纪录。1953年,我国仿制莫辛·纳甘M-1944式步枪,定型为53式步枪,大规模生产总产量达上百万支。该枪成为我军五十年代的制式步枪,但进入六十年代后,53式步枪被56式半自动步枪迅速取代,遂转入庞大的民兵队伍,持续使用到七、八十年代。

八、苏联波波沙41式7.62毫米冲锋枪\国产50式7.62毫米冲锋枪

空枪重3.63千克,全枪长843毫米,弹鼓71发\弹匣35发,枪口初速488米\秒,射速900发\分钟,有效射程200米。

波波沙41式冲锋枪出自苏联枪械设计师乔治·斯帕金之手,1941年定型命名为“ППШ-41”,英文为“PPSh-41”,即“斯帕金冲锋手枪1941年型”的缩写,中文译为“波波沙41式冲锋枪”。波波沙41式冲锋枪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坚固耐用、火力猛烈、射击准确等优势,其问世不久苏德战争爆发,波波沙41式冲锋枪迅速投入大规模生产,以每月超过10万支装备苏军投入对德作战。在决定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凶猛的德军最终失败,波波沙冲锋枪在惨烈的城市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手榴弹和狙击步枪并列成为苏军获得战役胜利的三大法宝。二战中,波波沙41式冲锋枪总产量超过500万支,在此基础上又产生波波沙43式冲锋枪,由苏达洛夫改进设计,将固定木质枪托改成折叠钢制,弃用弹鼓,重量减轻,总产量也有100万支。波波沙冲锋枪是二战最优秀的冲锋枪,没有之一。

波波沙41式冲锋枪随苏军对日宣战进入我国东北,中国人称其为“转盘冲锋枪”。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国兵工厂仿制波波沙41式冲锋枪成功,命名为50式冲锋枪,并迅速投入量产,当年就生产了3.6万支,加上苏联直接援助的波波沙冲锋枪,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此枪在朝鲜与美军展开血战,让美国大兵吃尽了这种高速冲锋枪的苦头。1954年我国兵工厂又仿制了波波沙43式冲锋枪,命名为54式冲锋枪。波波沙\50式\54式冲锋枪成为解放军五十年代的主要制式冲锋枪,雷锋那张著名的持枪照片,正是国产54式冲锋枪。我军的波波沙冲锋枪直到被56式冲锋枪所取代,而国产56式冲锋枪(AK-47)本是自动步枪或突击步枪,在中国之所以称为冲锋枪,也是被“前任”波波沙冲锋枪带跑偏了。

九、苏联TT-1933式7.62毫米手枪\国产54式7.62毫米手枪

空枪重850克,全枪长196毫米,弹匣容弹量8发,枪口初速420米\秒,有效射程50米。

苏联TT-1933式手枪是苏军的制式手枪,这款手枪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费多尔·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试生产型为TT-1930式,在1933年改进定型为TT-1933式,也称托卡列夫军用手枪。托卡列夫在研制该枪时参考借鉴了美国勃朗宁设计的FN M-1903式手枪的外形和柯尔特M-1911式手枪的内部结构,前者是由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世界第一款套筒式军用半自动手枪,后者是美国柯尔特公司为美军生产的大威力手枪。不过,托卡列夫考虑到苏联的国情,设计尽量走简化的路子,内部机件更少,比如没有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成本自然更低,也便于生产。

国产54式手枪之前还有一个51式手枪,即1951年我国首次仿制生产的苏联TT-1933式手枪,装备我军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第一款国产制式手枪。54式手枪与51式手枪外形基本是一样的,内部零部件有细微改进,并且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开始在国内兵工厂大量生产。

54式手枪射程远、穿透力强,属于大威力军用手枪,并不适合作为警用手枪,整体设计属于二战时的水平,谈不上先进,特别是容弹量较少,人机工效不佳。但54式手枪具有成本低廉、生产简便、震慑力强等优势,与我国的国情、我军的军情十分贴合,才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受到军警各界的欢迎和肯定。不过,关于54式手枪的产量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3500万支,理由是该枪的序列号排列如此;还有一种说法是270万支左右。不过该枪在我国确实非常普及,并持续使用半个多世纪,不仅是我军和武警的制式装备,在地方公安、检察院、法院、保卫(科、处)、民兵队伍等单位也是广泛使用。另外,54式手枪还是我国对外军援军贸的主要枪械,遍及亚非拉许多国家,甚至卖到了美国。

十、苏联AK-47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国产56式7.62毫米冲锋枪

空枪重4.03千克,全枪长874毫米,弹匣容弹量30发,枪口初速710-730米\秒,射速600发\分钟,有效射程400米。

AK-47式自动步枪是二十世纪的一个传奇。该枪的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并非专业设计师,而是坦克兵出身,他在二战中受重伤,在医院养伤期间萌生研制自动步枪的想法。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自动步枪,采用导气装置、冲压铆接机匣、中间威力弹和30发弧形弹匣、手枪型握把、木制前护木和枪托等,结构简单,可靠耐用,中间威力弹单兵可携带更多。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的样枪,在苏军新一代自动步枪选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定型为AK-47式自动步枪。AK-47式自动步枪不仅成为苏军的制式装备,也是华约组织即东欧各国军队的制式装备,南斯拉夫、波兰、捷克等国还进行了仿制生产。AK-47式自动步枪诞生70余年间,活跃在世界各地,总产量上亿支,已是无法超越的一代枪王。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总参谋长赴苏联访问时,谈判中确定引进苏制中间威力弹系列轻武器,在苏联专家帮助下,1956年我国仿制AK-47式自动步枪成功,与半自动步枪、班用轻机枪共同命名为“56式”,但中国称自动步枪为冲锋枪。在五十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到六十年代换装完毕。我当汽车兵时使用的是56-1式冲锋枪,钢制折叠枪托代替了木质固定枪托。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步兵的56式系列轻武器,全面压制印军的司登冲锋枪、李·恩菲尔德步枪、布伦式轻机枪,打得印军屁滚尿流。但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56式半自动步枪在丛林地带近距离接战中暴露火力不足,战后,解放军步兵班原来占多数的56式半自动步枪,被56式冲锋枪取代。56式冲锋枪在中国的总产量达到200万支以上,直到被81式自动步枪和95式自动步枪逐步取代,但56式冲锋枪从军中全部退役已是二十一世纪的事了。

二十世纪中国使用和列装枪械的总体水平与欧美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应以历史观看待的中国国情。所以,以上十大名枪还不足以涵盖应有尽有。每一位中国军迷可能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名枪,像美制M-1式和M-3式冲锋枪、苏制转盘式轻机枪、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和班用轻机枪等,影响力和产量都是不小的,只是受到“十”的限制罢了,有兴趣者不妨在评论区谈谈你认为的名枪。还有人可能要问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92式手枪、95式自动步枪为何不能入选?很简单,这两种枪大规模列装是在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是中国伟大复兴的世纪,它们能不能入选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名枪,那将是后人的事了。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独家首发,各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个人自媒体、论坛等如转发,请务必保留作者署名,违者或抄袭者追究其侵权责任,勿谓言之不预也。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