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常年有红马甲的志愿者、银发,尤其引人注目。她熟练地在自助挂号机触摸屏上快速划了一根手指,帮助患者挂号、取号码、带路,老少患者都很惊讶。
银发奶奶是虚恩,72岁,在医院做志愿者已有9年了。有人问。“奶奶这么大了,还要做吗?机器玩得这么顺畅吗?”她假装神秘。“我年龄不大。你看我多大了?”" "
人们推测60岁,她捂着嘴哈哈大笑。这位天生乐观、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的老奶奶,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故事。
从小被领养,47岁时自己偷偷做寿衣,和老公一起抗癌20多年,成功抗癌,一次能喝半斤白酒,每天在几十米路的门诊刷两万多步。……。
72岁,每天做志愿者。
把脸扫得整整齐齐
中毒九年,可以避开丈夫。
如果整理她的日程表,真的比年轻人上班要忙——
早上5点起床,7点去临平府步兵院做志愿者,11点半回家做饭。
下午1:00 ~ 4:30在临平第一人民医院做志愿者。和每天一样,周末也不例外。
“我妈妈今年71岁了,没有家,几乎每天都做志愿者。”临平区拘留所的民警徐伟说着妈妈许恩,无奈地笑了。“九年过去了,阻止不了!”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在关闭的管理监察区工作,上次见到妈妈的时候,按正月计算。
不久前,记者在林平日园遇到许奶奶,她跑步前跑步后相当熟悉。
九年前,社区组织退休人员做志愿者,许阿姨自己也没想到她一年到头都会上瘾。遇到病人咨询的时候,她就像医生一样。报告里有什么数据不好,要看什么课,要手拉手来。“你说所有医院都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吗?因为我们很快。”
手机号码吗?你洗脸吗?是的!“有点学不会。我和年轻人学了很多东西,很高兴不能在家学。我很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
没说几句话,许奶奶就会被来大厅看病的人打扰。
“大姐,骨科在哪里?”“奶奶,你在哪里买药?单击
许奶奶熟练地打了招呼。“你付了钱吗?到了这台机器,你跟我来。”
在医院一直做志愿者,许奶奶也有自己的理由。
丈夫徐某身体不好,得过胃癌胆管癌。“老人太依赖我了,要避开他。其实生病的人整天躺在床上不好,一个人走路、倒水、活动。他现在好了,人都重了20斤。医生说:“我家这位是奇迹。”
还有一点,许奶奶也是为了儿子。徐伟有严重的反应性关节炎,许奶奶也很方便在医院配药。“我有一个愿望,想多做点好事,也算是给儿子积福。有些人年轻时身体不好,年龄大了反而身体好。也有这种情况。”她说。
47岁,请做“兽医”
陪伴同伴进行抗癌20多年,7次手术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许奶奶从小领养来的,如果想起来了,就和养父母一起住在卢余杭。
15岁要工作赚钱,她虚报年龄,去塘鑫丝绸厂当工人,工厂发16元工资,她给父母发了10元补贴。
像抽丝一样工作,她工作了31年,手上长满了老茧。
20多岁,许恩在双方家长的介绍下认识了他3岁的徐某。双方的家庭条件都很紧张,两个人很穷,所以两个人真的没有钱,所以请朋友在这里借一点,下个月付工钱再还。
47岁时许奶奶得了子宫肌瘤和乳腺囊肿,不得不接受手术。她急得不行。公公、丈夫、儿子、三个男人以后怎么办?儿子连妻子都还没有结婚。
“不知道,20多年前,做手术还是很可怕的。我知道有些病人开着大刀死在手术台上。那一年我其实偷偷做好了自己的寿衣,挂在门口,万一我没了,他们也很快拿走了。后来我说,我们老人说你脑子有问题。
可能是身体原因,辛苦了,许奶奶的头发很早就白了。“四十多岁了,我的头发是白色的。像外国人一样,还有几缕金色。”她充满自信,指着自己的一只银发。“我从来不染发,但还是不漂亮吗?”" "
许奶奶一直说自己很幸运。“那年手术后正好遇到丝绸厂,做不到,工厂让我提早退休。”
但是,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家里遇到的车厢一个接一个。
丈夫徐某接连得了肾上腺素、胆管癌、胃癌,前后动了7次刀。她吃了很多苦。多次以为徐过不去,徐慢慢好起来了。
去年3月1日,徐某因肝胆结石需要手术。看徐的身体,满是手术刀疤,有些医院不敢接
。后来是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团队做的手术。“从白天到晚上, 手术做了八个小时。我看到医生出来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了。我很感谢他们医生的。”她说。
许奶奶这些年做志愿者不轻易“脱岗”,只有老头子身体不好了,她才暂停、请假。“我很感谢我们老头子,也很坚强,他身体好我才出得来,不然哪里有心力哦?”
许奶奶说起这些来,满是对人生风雨的感激,“我想都想不到,我和我老头子,都没有兄弟姐妹,从前那么穷,现在两个人过得这么好,活在天堂一样的,想想都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
半辈子夫妻,吵架拌嘴少不了,她有自己的智慧:他有时候发脾气骂人,我也不响,自己出去跳跳广场舞多好。做人不要想得太多,一辈子就这么过去吧,什么事都想得很完美,不一定完美的。
每天能在门诊刷2万步
爱喝酒的奶奶懂年轻人:太“卷”啦
许奶奶从前虽没读过几年书,却老早有了对于生命的思考。
“我老早打听过,现在海葬、树葬都有的。等我老掉,撒撒掉嘛好了,清清爽爽。也好方便子女,今后省得跑来跑去。后代给你扫墓,能扫几代呢?”她说,“其实我们六七年前公墓也买好的,就是老头子生癌的时候,那时以为救不活了。”
老头子生病开刀那些年,儿子徐伟总是放不下心,每每要请出假来陪护照料,她却从来不愿叫儿子帮忙。
“我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太辛苦,从前我们在厂里一个工种可以干到退休。现在的人不行,这样要会、那样也要会,太卷了,一代人有一代人吃的苦。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年纪大的一定要自觉,活得开心点,身体好一点,就是儿女们的福气。”
所以,许奶奶的下班夜生活还挺充实,只要天气好,她一定会约了三五姐妹,到小区里跳跳广场舞,流行舞曲下,那彩带被她飞舞得风生水起。
她也参加社区、医院的文艺演出,把年轻的精神状态带给别人。她是位“酒国前辈”,“白酒、黄酒我都要吃的,半斤没事”。晚上看菜好一点,她总要喝两杯,再舒舒服服倒头睡一觉。
到傍晚4点多,门诊病人渐渐少了,许奶奶走到自助挂号机、报告机前一一检查,新的打印纸都装装好,拍拍衣服下班去了。
许奶奶习惯地打开微信,她每天都能在门诊大厅走出两万步左右,步数排行榜长期占据前三。她往下一划拉,对着每个好友步数一一排队点赞,俨然一个深谙朋友圈社交之道的“社牛”。
天气不冷不热,晚上,她和小姐妹还约了广场舞。
致敬劳动者!
记者 钟玮
来源: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