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后,在社交圈中占据第一把椅子后,微信昵称成为网络骚动时的江湖称号。
作为90多岁的一代,微信昵称是爸爸妈妈给的成人礼。不顾父母的期望,不要说现实的束缚,在“别名”一词后的空白中,我就是我。看到我都生气了。
在互联网世界里,坐在屏幕对面的妖怪是什么,完全不知道,但从他对自己的认识来看,大部分人都能猜到十有八九。
很多人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就像所有的第一次记忆一样,需要很深很长时间。
一旦你的外号太直白,你的交际之旅就会格外艰险。
你我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并不容易,但以这样的场面见面,总是给人不那么纯粹的遐想。
和一样,有“叫爸爸”、“爸爸是你爸爸”等违背纲纪伦理的外号,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转移亲生父亲和亲妈妈出家的人。
当然,有些人的外号充满朝阳群众的气息,让人一眼就感到安全无害的心。
例如,躺在我通讯录里的这两个人,可能是生活中都能义勇为的好青年。
与相比,这位哥哥表现出的生活状态只能用“禽兽不如”四个字来形容。
我记得微信起火的时候,第一代微信男孩因为微信朋友太少,经常感到深深的自卑和不安。
有码的地方,都要打开摄像头扫一番。可如今,通信录里的人越来越多,能真正聊天的却所剩无几。反倒是那些不知何时添加、昵称以A开头的好友们在朋友圈里为我们的健康与生计日夜操劳。
他们从不在乎自己的姓名,只要能成为别人通信录里的排头兵,在A字后面增加几个0又有何妨。
不过,还有些人敢在票圈里和微商们比霸屏,那就是运营能力早已过十级的重度追星狗。
爱豆生日,九宫格来一波,爱豆发新片,九宫格来一波,爱豆接广告,九宫格再来一波。
如果爱豆说错了话,那作为粉丝也得率先替爱豆谢罪。
我能懂你救爱豆心切,但是咱能不能在我面前消停一会儿?
这类人最好辨识,一看就知道是干啥的,比如,蔡X坤的小心肝,抱走一只薛X谦,钟爱二爷张X雷,等等。
如果只是安安静静发些辣眼睛的照片和瞎吆喝的文字倒也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可若你隔三岔五让人给自家爱豆点赞、打分、刷榜,那被拉黑也是早晚的事。
这世上有为他人舍身打call的舔狗,自然就有沉迷自我难以自拔的自恋狂。
为了显示出自己的遗世而独立,昵称必须如同祠堂里灵牌上的姓名一样庄重肃穆。
更有些为让身上流淌的异国血液得以展现,不惜在微信昵称限制的16字逼仄空间里,书写下自己曲折的混血史。
与之相反的还有一类人,他们的昵称处或空白无字,或用一堆不明所以的emoji表情填充,以一种高深莫测的形式来掩盖贫瘠想象力下一颗想装逼的心。
这些昵称平日里倒也没什么,但当你需要把TA拉进某个群,或者需要在群聊里@他时,你才会发现这样天马行空的昵称,会给搜索带来多大的不便,此时内心深处往往会传出一句恶毒的咒骂。
邻居李二狗倒从没想过装逼,即使如今已位至公司高层,也依旧坚信村里的那句老话“名贱,好养”。
只是偶尔面对下级浮夸的昵称,不知该如何与他们共处。
也许阿富汗总统、美国大兵之类的昵称,只是代表了他们儿时的梦想,但这些过于不切实际的幻想真不如“不瘦到200斤,不换头像”来的实在。
还有些人,把昵称当成了自己的动态更新处:备考中,徒步中,休假中……英文名后的状态随时随地修改不断。
公司小张一直以为甲方的财务身体欠佳,每到月末,必有几天卧病在床。
直到自己混成了甲方才知道,用这招拖乙方的款最合适不过。
可是,并非所有乙方的遭遇都只是被拖款那么简单,更可怕的是临近收款才发现,自己的甲方已经更名改姓逃遁他乡。
还有一些人改昵如尿频,更狠的连头像都给你换了,不备注下第二天压根找不着。
在他们看来,每个名字都是一张面具,代表不同的身份,此刻的昵称又怎么能配得上下一秒的自己?
正当我忿忿于这种傻逼给我带来各种不便时,一位熟稔上下五千年的大哥提醒了我:中国历史注定了——正是这样的人,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存活下来,把基因延续至今。
就连鲁迅自己都说过: 多个微信多条命,少个昵称多堵墙。
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ziquanM),加入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