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参与公益,张晓月怀疑公益是每个月从银行卡里扣钱,拿到一张证书。作为公益项目的产品经理,肖然多年来一直以可持续的过程困扰着公益,但是到哪里才能找到长期稳定的捐赠人呢?
两个困惑是指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公众更积极地参与公共利益。现在,一朵小红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一朵花梦想”活动中,平日收集小红花的用户可以向自己支持的公益梦想捐赠小红花,快速开始和实现。那些小事背后的善心得到了一次集中的反馈,公益热情也随之传来。
今年99公益日,16个公益梦想得到了超过1亿朵小红花的支持。善意的回声产生了回声,一颗心照亮了另一颗心,让陌生人通过一朵小红花连接在一起。
文|西喵黄店
编辑|卢枕头
运营|月尾
回声
张晓月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清晰明快。得到了相同频率的回音,就像朝着山谷呼喊一样。
9月6日,她向微信爱心餐页捐赠了10元,第二天晚上5点56分收到了长时间的回复。据信,一位环保工人吃了这份爱心餐。"他在尊宝披萨上享受了鸡肉奶酪热敷."在信的右下角,代表微信支付的一只吉祥物——手里拿着一朵小红花,眼神闪烁,旁边的小泡泡上写着。谢谢你们一起做好事。
在得到反馈的这一刻,她突然说:“在明暗中,和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联系在一起。也许我们永远见不到面,永远见不到面,但我会想象那个人的感受。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就像我现在感觉的那样。”
不久,她的微信状态上标记了一朵小花,状态的背景图上也出现了小红花的影子。张晓月把那封信保存在手机上,向朋友圈、“热情呼吁”朋友们一起捐款。在她的鼓动下,办公室里有很多人捐了一份。
事实上,这不是张晓月第一次参与公益。张晓月在90年代以后,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作为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参与了募捐。上大学的时候,她做过公共活动志愿者。毕业后,她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每次拿到工资,都捐赠固定项目月租。
但是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捐赠,她都有距离感。捐钱后,她不知道这笔钱做了什么,帮助了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她甚至怀疑公益是每个月从银行卡里扣钱,拿到一张资格证。
近年来,她开始学习新的网络公益。在微信体育界面上,每天1万步(后期步门槛下降到6000步)意味着可以给低碳生活注入力量,捐赠步数,获得一朵红花。这种方式让张晓月有点神奇。“我以为做公益是给谁捐款,没想到不花钱也能做公益。”
之后,张晓月的小红花有更大的用处。8月31日,腾讯公益推出了“一朵花梦想”,在99公益日开始前,向公众聚集了8000多个“梦想”,有人想关心孤独的老人,也有人关心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其中还有包括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在内的更广泛的议题。最终,16个公益梦想在活动期间上线。用户捐赠自己的小红花,捐款达到最低执行金额后,腾讯公益基金会可以赞助公益梦想开始并落地。
张晓月把平时收集的红花捐赠给了保护10000名农村儿童精神健康的项目,在她捐赠鲜花的第二天,共提前完成了目标500万朵小红花。看到显示100%的红色进度条,张晓月有点期待。这个项目该怎么办?以后会收到什么样的回复?
像张晓月一样,三年级的肖也捐赠了自己的小红花。她的花来自腾讯公益的答案游戏,答对一道题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她把两朵花捐赠给了“带着1000名乡下孩子去看博物馆”的项目。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是她被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肖逸在中部的一个小县城长大,那里没有博物馆,也很少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漫长的青春期,她在好奇心和渴望中度过。长沙大学第一个学期,肖毅拉着室友挑周末去市博物馆逛了一圈。那里有射阳方尊的仿制品、古琴、古人的劳动工具,还有马王堆出土的漆器,花纹很精致。
看到这些文物,她突然感到历史从书中蹦出来,向旁边缓缓流动。她第一次想到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古人究竟是如何生活的。现代社会究竟拥有什么,改变了什么?博物馆给了一个小镇女孩们更深的思考,她希望那些乡下孩子也能去一趟。
秋天悄悄临近的9月份,做公益的方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一位年轻的母亲以儿子的名义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收集了500个鸡蛋。一个年轻女孩第一次捐款1美元帮助孤儿。捐赠了自己拥有的900朵小红花,分散在多个项目中。
中国人民大学三年级学生苏珊珊,加入了名为“光”的公益团体,与团队伙伴一起推出了为农村儿童教授诗歌课的项目。9月7日上午10点,忍了几天的项目组成员迅速将募捐海报发送到朋友圈,这次募捐了
的钱,会变成孩子们学习诗歌的教科书和读本。他们发现,在99公益日这段时间,资深公益用户捐款,得到配捐的比例就会更高,而资深用户的标签包括长期集花捐花、连续多年参加99、捐步达到一定数量、多次捐助等等,这些信息都会在用户的小红花公益账户里沉淀下来。而来自“协作者”社会组织的王冰,在9月8日,跟大家一起忙碌到晚上,直到平台配捐结束。“协作者”发起的项目是关注困境流动儿童的“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他们努力为孩子们建起更多藏书丰富的图书角。
朋友圈成了大家分享爱心最重要的阵地。苏杉杉亲戚家的小孩,今年刚刚高考完,受苏杉杉影响,决定报名成为“是光”的志愿者。张晓月也在发出朋友圈之后收到留言,有人说,链接在哪儿?我也要去捐。张晓月觉得,是回响引发了回响,一颗心灵映照了另一颗心灵。
▲ 图 / 受访者提供
信任
在成为“一花一梦想”的产品经理之前,肖渊也曾经历与张晓月相似的公益之路。
几年前,她还是一位博物馆项目的产品经理,也是一个年轻妈妈。初为人母时,她常常被公益宣传海报上一双泪光闪闪的大眼睛打动,然后捐款。她知道,对那些刚生下来就患有疾病的孩子来说,钱就是命。那时,她对公益的理解也相对简单:“就是帮上一把,江湖救急。”
在成为公益项目的产品经理之后,她的想法变得不一样了。在行业内的一次次学习和交流后,她意识到,公益得是个“可持续”的过程。比如,除了帮患有罕见病的人购买高价药,是不是让药进入医保更好?一个总是心疼烧伤小孩的医生,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想通过教育的方式告诉大家,被烫伤之后的第一步是用凉水冲。
另一次,在公益机构的数字化分享会上,名为“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的项目也给了她极大的触动。项目的目标是让心智障碍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的方式却不是直接资助心智障碍者,而是去改变普通人的观念,让普通人学会接纳,学会跟心智障碍者分享同一个世界。
肖渊一下子被点醒了,公益与钱有关,但公益并不只是需要钱,而是社会结构、文化氛围、规章制度的改变,它需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需要每个人都拿出身上最柔软的情感、最热忱的善念。那是一个更宏大、更艰难的问题,也是肖渊最想要做成的事——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从拥有公益的意识开始。
肖渊对公益理解的转变很有代表性。其实腾讯公益平台两年来都在思考,新的时代背景下,公益事业如何找到源头活水,那个足以支撑公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经过公益组织走访、调研,与行业专家咨询共议,再结合平台一线从用户那里得到的互动反馈,大家形成共识:激发用户内心的善意是根本,与用户共创共建是有效手段,让个体的公益愿望得到施展是未来的方向。于是,“以公益用户为中心”的思路,在腾讯公益平台确立了下来。
在这样的思路下,小红花的意涵也变得更丰富。最初,那朵有五个花瓣的小红花只是作为腾讯公益的形象和奖励标识,用户做出公益行为,捐款、答题、捐步,就会获得一朵。在设计logo和奖励的措施时,肖渊和团队成员一直在讨论,要不要区分捐款行为?捐款金额越高小红花是不是应该越多?要不要培养达人?如果只是答个题、走走路,得到的花要不要小一点?
最终,大家决定,任何捐赠,捐一次,就是一朵小红花,小红花不分大小不分类型,因为他们觉得,善意是平等的,背后有一种质朴的价值观,“做了好事,那就奖励”。
后来,“做公益得小红花” 升级为“做好事得小红花”。发花更注重好事,好事既可利他亦可悦己,一次低碳出行、一次公益知识的学习、一次公益主张的表达都可以称为“好事”,而捐花则更聚焦回公益,各种做好事得到的小红花可以捐到公益项目、公益梦想,完成公益行为的闭环。这样的模式,既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多元化的行为被小红花激励到,也可以让有公益心智的用户除了捐款外,还可以身体力行地支持公益。
过去的一年,平台累计发出了4.6亿朵小红花,但在之前的活动中,用户仍然是被动的,“小红花还能做好事”这样的心智,还在逐渐建立的过程中。
肖渊想要鼓励更多人加入,她和她的同事花了大心思:分享卡要让用户有保存图片和分享的欲望。他们尝试了各种设计,熊猫栖息保护地项目,图片上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孩子们有关的,就有小朋友拿着纸飞机和恐龙的画面。在实践之后,她发现,有超过30%的用户会把卡片保存下来,作为留念。
团队也尝试与腾讯的不同业务合作,大家也很快感受到,各个业务团队对于公益抱有极大的热情。比如QQ邮箱团队,打造了有关乡村儿童美育的项目,如果推进顺利,孩子们画出来的画,会出现在QQ邮箱的封面和贺卡上;QQ浏览器团队也参与进来,用户在QQ浏览器上的每一次搜索行为,都可以变成爱心值,然后帮助公益项目上墙,转化成更多的流量关注和募捐额;腾讯新闻利用强大的内容生产力,那些令人触动的文字,吸引了更多保护石窟寺的目光;腾讯游戏《和平精英》想要守护孩子们的航天梦想,《王者荣耀》关注的则是助农项目。这些巧妙的连接,让公益依托腾讯的生态运转起来。
肖渊说,小红花的初衷,就是把它变成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物,先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来做公益,然后再通过“一花一梦想”,在腾讯基金会的资助下帮助更多的人,以此肯定用户们所作所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需要一方主动去点燃的过程,“腾讯很愿意做这件事”。
发动机运转起来只是第一步,建立信任是维护它持续运转的关键。
公益平台产品团队设计了一个名叫“小红花来信”的产品,通过“小红花来信”,公益机构能够把项目执行情况推送给用户,让用户知道,捐赠款到底流向何处、如何使用。而做得更加透明、清晰的机构们,也会得到来自于平台的认可和支持——拿到更多的配捐额。
信任可以降低人参与公益的心理门槛,让善意突破怀疑和犹豫,真正变成行动。
▲ “小红花来信”可以看到捐赠的流向和项目进度(上下滑动可完整查看)。图 / 受访者提供
惊喜
一切都让人猝不及防。9月4日,看到腾讯视频发起的美育项目数据时,肖渊吓了一跳,“以为数据错了”。她点进进度台,小红花的数量蹭蹭蹭地变,一天超过了600万。“要不要查一下?”反复确认之后,大家终于相信,数据没有错,是用户捐花的热情超出了预期。
相似的情景在一天前也曾出现过。99公益日开始之前,肖渊和伙伴们对“一花一梦想”能否被用户接受有些信心不足,“怕这个模式太新,用户没有感知,不愿意捐”。大家最后选了个稳妥的方式,8月31日就开始引流,想着“一天能有30万捐花量也好”。但上线之后才1个小时,数据一下子窜到100多万,达到了目标数量的一半。运营的同学紧急打电话给肖渊:“还引流吗?要不要先下了?”
用户接受了“一花一梦想”,比想象中还要快。在这一年的99公益日,肖渊收获了更多的惊喜:
“为10000名乡村儿童开展航天科普教育”,目标2000万朵 ,9月2日达成;
“给1000名乡村学生上职业启蒙课”,目标30万朵,9月2日达成;
“为孩子们培养1000名守护生命的急救员”,目标60万朵,9月3日达成;
“支持300名听障儿童的音乐康复课”,目标60万朵,9月3日达成……
这是一份激动人心的数据。但肖渊和她的伙伴们都明白,花捐满了,并不是工作的结束。
“99只是一个开始。”肖渊说,“还是希望‘一花一梦想’的项目能够更有生命力,有效地运转下去。”
梦想的小红花筹满后,腾讯公益基金会会以创新资助的方式助其实现。以职业启蒙课梦想为例,作为这个梦想的主要发起方,SSV数字支教实验室根据对该领域的深耕,已经制定出执行机构的筛选标准和流程,后续腾讯公益和SSV实验室将发布梦想资助计划,启动项目招标,落实项目的具体执行。项目开始执行后,预计将以两个月为周期,对用户进行进展反馈,让当初投出小红花的“梦想合伙人”们一起见证。
9月9日17:30,超过5620万人次为“一花一梦想”捐出小红花超过1亿朵,本次99期间的16个“一花一梦想”全部达到启动标准,这个结果给了腾讯公益团队大大的惊喜。
带来惊喜的不只是数字,在数字背后,肖渊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一种更长远、宏大、确定的希望。
一个给留守儿童写信的公益项目长期招募志愿者,成为志愿者的门槛很高,要先在公众号报名,写两封信,才能通过初审。平时,每天的报名人数不到1000,99公益日期间,这个项目一天就获得了近2万人的报名信息。
9月8日这一天,社会工作者王冰和同事们忙得不可开交,突然,有同事告诉她,有一位他们之前帮助过的流动儿童家庭,刚刚在平台上捐出了2元钱——王冰眼眶红了,她知道,这些家庭很不容易,愿意伸出手帮助别人,是更大的善念,这说明,善意正在传递着。后台数据显示,“协作者”项目的捐赠额,大多集中在10元钱以下,但爱心不能用金额衡量。
▲ 图 / 小馆长小航感谢支持自助图书馆的捐赠人。图 / 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些人从对公益一无所知的状态中参与进来。肖渊发现,那些会在微信运动捐步数的用户往往年龄偏大,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他们爱走路、爱运动,活跃度极高,每周捐赠3-5次,但这群人很难转化为捐款用户,转化比例只有5%。
这个行为模式相对固定的群体,他们的捐花意愿会是怎样呢?在今年99公益日的“一花一梦想”的活动里,肖渊与伙伴设计了一个产品。过去捐赠6000步才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在99公益日期间,捐赠999步就可以有一朵,可以拿去支持公益梦想。跟团队反复测算之后,大家把这部分用户的捐花目标定在了300万,相对比较有把握,但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有些勉强,“害怕完成不了”。
但真的在微信运动上线公益项目之后,只用了一天,那个项目的进度条就被拉满,用户的热情空前地高,肖渊说,“后来我都不敢上线捐花入口了,我怕捐满了,其他用户到平台没得捐”。最终的数据是,三天里,这部分中老年用户在不同的项目里带来了共计1500万的捐花量,平均每个人捐出了近40朵花。肖渊用一种轻快的声音感慨:“是我们目标的5倍!”
在她看来,那些捐步的用户渴望找到善念、公益的出口,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不需要花钱就能做一件好事的时候,会很开心,这份开心结合着对平台的信任,可以带来改变。她想,有没有可能这些用户自己也有一个梦想,或许是跟运动相关的,比如帮助乡村小学修建跑道。有没有可能他们会成为真正的公益用户?她相信,小红花会是达成转变的桥梁。
就像北京大学教授金锦萍说的那样,“一花一梦想”放大了需求端的声音,一定程度脱离了传统慈善组织给定的议程,是一种鲶鱼效应,“它顺公众而为去激发了公众内心本来就有的那些良善,带有一定的社会创新”。在这朵小红花的背后,潜藏着无尽的善的能量。
作为产品经理的肖渊,自己也是用户。前段时间,肖渊为一个帮助喜憨儿(心智障碍人士)的项目捐了小红花,项目设置了规则,捐 89 朵小红花,可以获得一份喜憨儿做的手工饼干。她把饼干带回家,给儿子讲了喜憨儿的故事。她说,有些小朋友不太一样,不能正常地去上学和工作,但我们也要好好爱他们。她想,在一个疲惫、沉重、割裂的时代里,她感到自己还能做点什么,还可以改变些什么,比如,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一些种子已经发芽。苏杉杉讲了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偏远地区的男孩,父母不在身边,是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学校里有人打架,回回都有他。但是,上完诗歌课之后,男孩突然对诗歌里的植物产生了兴趣,又有一次打群架,这个男孩“居然”错过了——他骄傲地跟老师解释,“你知道为什么这次没我吗?因为早上的时候,我发现有一盆植物的土松了”,男孩把植物的土重新弄好,错过了打架。
相信会有一天,这个男孩也能得到一朵属于他的小红花。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除肖渊和王冰外,文中其他人物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