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内向】心理学家:性格内向的人完全不需要社交

时间:2023-02-03 13:33:3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每天努力工作的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第一,“我不是不想说,只是不需要和人说话。”——被误解的内向者

性格内向的人容易被误解。通常他们在人们眼里是这样的。

沉默寡言、孤僻、害羞、神秘不喜欢争论和竞争,但细节行动力慢、思维慢、不轻易发表意见,总是通过揣摩对方的反应从心理学上调整自己的状态,性格内向是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这种人的话,思维,感情总是指向里面。

艾森克个性问卷将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向、喜欢独处、不喜欢见人。

他们总是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除非他们是密友。总是按照日程办事,不依赖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为了遵循传统伦理观念,我列举了几个计划。

很少有主动攻击行为,多少有些观念和情感上的悲观。本人焦虑、紧张、易怒,易患抑郁症,睡眠不好。

总之,性格内向的人具体表现出来的与个人的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基本属于中医的“气虚”体质。

相应的外向者又是什么性格和行为呢?

外向的人的性格特征与内向的人完全相反。

长期以来,速度、竞争、魄力等外向性格的优势都是社会追求的主流价值。

在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实际需求下,外向者的各种行为、语言、情感和判断更能让人感受到人和社会前进的激情,改变天地的魄力和魅力越来越受欢迎。

他们的成果,内向的性格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度将内向性格标记为缺陷,小心翼翼地在外向性格主导的社会环境中隐秘地生活,身心都受到了考验。(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二、内向性格外向性格=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获取方式各有优点。

此时,你会发现内向的性格和外向的性格与外在的行为或思维方式截然不同。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个人社交生活来说。

本质上,人的社会交往是一种主动行为,是根据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自发展开的一系列人之间的链接和沟通。

但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内向的人总是倾向于从内心获得能量,更喜欢在安静的沉默中独立思考和反思,所以最好远离外部社会。更有利于他们探索万物,获得内心的稳定。

相反,外向的人通过人际关系、参与、双向互动等方式获得新的个人能量。

所以通俗地说,你总能看到内向的人像鸡一样安静,岁月静好不变的样子,其实内心的她/他一直在从静止蜕变。

外向者历来风华正茂,来去如风,哪里热闹,哪里就一定有她/他的影子。有时候动乱的人会受不了。

就是这样动态活跃的性格和深度的社会交往不断向外向者输入能量。

3,性格内向的人郑明:尊重自己的天性,性格内向的人完全不需要社交。

“安静生活的单调和孤独可以启发创造性思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内向和外向其实两种完全不同

能量获取方式,各自有各自的优劣势。

只不过,相对于外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的人更容易遭受误解而被定义为不合群,平白遭受很多委屈,一些内向性格的人会被贴上“内向者不擅长社会交际”的标签。

为了摆脱这一标签,一些性格内向者就逼迫自己尝试着参与社交,想改变自己在人群中的印象。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内向者根本不需要社交。

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个人如果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征,就会尊崇自己的原始天性,以正确的方式让自己获得能量和舒展,而不是刻意为难自己去迎合外部世界的刻板印象。

据统计,这个世界上大约有1/3到一半的人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鉴于内向性格一直被一些不懂心理学的人所误解,现代心理学通过对内向性格的特征、习惯和需求进行的深入研究,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给内向性格的人“正名”。

比如布鲁默(Herbert Blumer)在他的《象征性互动论》中,就提出了“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的概念。在现代心理学中,这一个概念被认定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我觉醒的过程,其结果就是自我认同。

根据这样的解释和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内向的人而言,一次次内向传播就是一次次的自我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自我逐渐走向觉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独处、深度思考万物本质等内向传播和完善,能使内向者形成与外界社交一样同等紧密的社会联系,而且获得的都是优质回馈和朋友关系。

不仅完全杜绝和避免了与人接触、频繁社交等行为给性格内向者带来的厌倦和疲惫感,还从本质上让内向型性格的人更加了解自己,更懂得与社会和外界和谐相处。

而与此同时,性格科学家也发现,内向跟外向其实刚好是性格上的两端,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各有长处——只是彼此有一些不同而已。

社会公众应该对二者有客观公正的认识和态度,而不是完全推崇外向型性格。


内向作为一种内在气质,它无法被改变。

作为性格内向者最好学会利用它,了解到它是自我觉醒的一个过程而不是对抗它。

请记住,欣赏自己与生俱有的个性,以安静的方式走自己的路,走向自己的目的地,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和认知,是一个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上对自己最大的成全。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放松身心尊重自己的天然性,并学会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常规交往中如婚姻关系、亲子教养、人际关系、工作职场等环境里,与世界和谐相处。

四、注重主观感受的未来社会形态,将会以内倾型为主

“请忠于身为内向者的自己,去做适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你将安静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改变这个世界!”——西尔维娅·洛肯

虽然当下社会是典型的人际交往社会、人脉社会、人情世故社会,对性格内向者一点也不友好,也经常误解他们。以至于他们经常被劝说和告诫,要多去人群中走一走,多多开展社会交往。

荣格在其另外一部著作《心理类型分类》中说到,虽然我们的现代社会总体偏向于外向型人格,属于外倾型社会,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群居的生活方式,但对主观性情感和体验有着实际需求。

当物质条件越来越发达,人类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将不再单纯关注物质需求,而是越来越重视主观感受、重视内心更深层面的东西。

而这些正好是内向型性格的人所擅长的,这意味着在未来,内向型人格将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未来社会的最终形态,也是内向型社会。

所以,了解了以上这些以后,我们希望你更充分的了解自己,肯定自己。

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你就应该知道,作为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其实真不需要什么社交,保持好你自己最擅长的状态,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同与福利。

认清自我,特意为之!——美国乡村音乐女王多莉·帕顿(Dolly Parton)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