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形容贫穷的微信名字大全】大龄研究生考试人:学习中该吃的苦都招了吗?

时间:2023-02-03 03:31:3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在一家研究生教育机构工作了5年,张帆遇到了背着吸奶机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计划升学途径的父亲——他看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子女父母中至少有一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想的外贸公司总经理。有渴望重返职场的主妇,也有想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识的上班族。

5年来,张帆公司每年的营业额从90万韩元增加了近10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

她给学生的“画像”是35岁左右,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70%-80%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成人生活的痛苦,你躺在床上就来了。但是学习要吃的痛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无法理解逆行的高龄研究生报考者。但是“不要在意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一群追求改变的人。”

逃跑?

在一个网络问答社区网站上,“大部分阅读行为是对现实的逃避”的信息得到了较高的赞数。33岁的研究生陈元源说自己不是。

考研前,陈元元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气氛不如以前了”,大家都在充满干劲的状态下变懒了。“那种能力的快速上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觉到了。他越想越糊涂。

工作了8年的陈元元和妻子积累了“房子地板”,房贷差不多。儿子才一岁多,还没到花很多钱的时候。

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不是特别同意。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有多少人渴望吗?即使考研成功,毕业后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比以前更好吗?而且不一定要通过考试。

陈元源也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和本科生薪资差别不大,很多岗位考虑年轻,研究生学历反而处于劣势。

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危险系数”太高。万一考试不及格怎么办?

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考研。郭靖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了9年,提出了鼓励员工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晋升计划”。“毕业后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不包括晋升,但对发展也是有益的。”

几年前入职的同事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的。但是像她一样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屈指可数。郭靖知道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不受限制。“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必须的,人们就不再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

郭靖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说了一句考研的话。父母更关心她什么时候谈恋爱结婚,“在适当的年龄做该做的事”。

张帆的学生大多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研究生研究聚集区”。她坦言,这是因为公司专注于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工商管理硕士联合考试。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的“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

“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的难度在考研专业中比较低,研究生周末上课,所以不需要脱产。”张帆介绍说,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10多万韩元增加到现在的近30万韩元,“远远超过了当地房价的涨幅”。

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新生相比,这些在工作中逆行到学校的人各自都有心事。 人生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年人研究生考试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对当前状况的不满。例如,在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职位或待遇,想获得更好的学历,跳槽,成为职业经理人或创业等。另外,一些考生有很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确定选择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导师选择谁”。另外,因为《电视剧电视剧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进入最好的私立学校读研究生,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必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计算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一年通过考试,三年毕业,没有耽误女儿入学。

本科毕业9年来,陈源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收集考研所需的信息。他虽然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三战”的朋友,但仍然增加了一小部分年龄较大的人,一群“比年龄大一点”的研究生微信。

考试前五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和图书馆一起闭馆。

压力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都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

“矛盾集中的一点是时间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年龄,有工作,面临出差加班,如果没多少空闲时间刚刚休息,就要面对如何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凡的学生中不乏孕妇或哺乳期的母亲,有的学生在备考期间从未抱过。还有学生哄孩子睡觉,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上7点起床送孩子上学的学生。

一个从单位回学校读研究生、读博的人承认过年回家是最麻烦的。家乡的人说他会摇头,怎么做好工作又去上学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好。

张帆为学生加油的例子是,在外国企业担任高级人事监督的女性连续三年参加考试,生了两个孩子,出成绩的时候抱着两岁多的小女儿。还有一个人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一边输液一边背单词背卡片,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

交了3万韩元的教育费,一半以上的听课生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性很高。“只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了。我的家人身体不好。”有的学生对张凡说:“在做决定之前很苦恼,一旦做了决定,就很容易放弃。”

杨云是那些进入考场没有放弃的人。和张凡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的时候她25岁,用本科学的法语工作了近3年。她的教父

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

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

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

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

“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

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

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

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

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

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

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

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

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

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

“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

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

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

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

“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

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

“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

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

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 记者 马宇平)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