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小老板怎么取微信名字】2022年上半年,产品经理的55项经验总结。

时间:2023-01-31 22:56:3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编辑导游词:无论从事什么职务,经常复习和总结经验是帮助个人成长的重要步骤。产品经理职位也不例外。产品设计、项目后续、项目落地、期间的各种事件都是促进产品经理能力增长的极致。这篇文章的作者总结了最近半年的心情,一起看看。

2022年上半年,平淡无奇。

平淡的是,继续做产品经理的工作,在和老板跨方案和开发打交道的过程中,又花了半年的时间,看起来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不平淡的是感慨。这半年好像突然掌握了某种天赋技能,了解了更多的人和事,从思维框架到认知水平,经常会有感悟,会有非凡的收获。

在明宇的想法还在的同时,我仔细梳理了这半年的各种事情,从产品策划到商业洞察,从处世到学习成长——,总共做了55个总结。

一、产品规划

策划是测试解决方案,即考试水平和大局观。

1、2022年没有未满足的用户需求。用户的所有问题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垂直行业的产品也有解决方法,不同的是体验比普遍性弱的产品。因此,招聘新鲜产品没有市场。

2、新产品的机会在于旧产品的替代。替代不是直接竞争,而是“产品理念”的维度下降。例如,元气森林的碳酸饮料替代是0党理念的胜利。

3.产品策划的价值在大势下行时不值一提。人不能战胜趋势。和新闻客户端一样,无论如何优化推荐算法,都无法阻止那些通过短视频看新闻的人的行为变化。菲尔德已经不一样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北方新闻》前情提要)。

4.好的计划不能陷入毫无意义的执行过程。要向前看,看到新的机会。每个季度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看大方向。大方向决定了事情是否正确,执行决定在什么程度上正确。

5、互动是越来越重要和低的职位。互联网的下半场都是现成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的翻译是:——互动体验不太差,很难比现成的方案好得多。这时候,工作岗位的价值并不突出。

6.产品的打法不同,团队的心态也不同。例如,一个是打磨产品的口碑驱动,另一个是投入购买量的营销驱动。结果都是用户增长,但电子产品是核心,团队更有耐心。以后者运营为核心,如果不能通过模型验证,就会被放弃,团队更加急于公益。

7、C端工具类产品,只要不是个人开发者,团队基本都要赔钱。对枯竭和捕捞的考虑应该降低现金不安,找到新的增长点,继续折腾。下到老板,下到职员,很累。(莎士比亚。)

8、计划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执行过程,包括基于理想状态的思维发散和基于现象的强制收敛。解决分散和收敛之间的冲突的关键是通过取舍、集中手中的资源来实现核心目标。

9.在节省费用的大环境下,能为业务赚钱的产品经理是好产品。所以产品经理背业绩的时候到了。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就是了解业务。

10、产品经理转行的热度最长将在一年内下降。当互联网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产品经理跌落神坛,(付费)转行也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二、业务洞察力

一切都是生意。我们做的是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对社会机器的运转起着很小的作用。

11.转换事业的核心是有持续的流量,而不是现有的粉丝集团。因为有现有流量枯竭的一天,新的流量可以填补缺口,但此时团队已经有足够的规模,业绩压力可能会增大,玩不好会崩溃(甚至倒贴赚来的钱)。

12、流量是生意,但不能成为商业。流量转换模式建立后,竞争对手蜂拥而至,流量变贵,印度参差不齐,口碑变差,预计行业将崩溃。所以流量很适合闷声发财。

13、好的转换事业,原始的欲望一定是自己驱动的。比如用户要赚钱,所以要买副业课程,大学生要进大厂,所以要买产品课程,成年人要学英语,所以要买培训课程。需求越原始,转换就越容易。

14、事业和商业的界限模糊不清,但从一个明确的区分可以看出:边际成本。客人的边际成本是否越来越低,已经售出的商品能否给未售出的商品带来价值。

15、没有人能理解趋势。提前就位只是概率问题。更多的时候,我们做的事情正好在下一个趋势,所谓的时运来了。例如,快手gif比短视频,例如字节也不知道抖音(抖音),西瓜哪一个会赢。

16.一件事至少要从两个层面辩证地看待。比如现在毕业生就业特别困难,要从使命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就业,提高社会稳定性。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其中有赚钱的机会吗?

17、触摸是所有商业的核心,传统的触摸是在线上下的渠道建设。但是直播提供了另一个触摸解决方案——,让用户自己找到,所以直播是以一套话术来来回回的,每天当10个小时老母亲就像在摊位上卖菜一样。

18.生意越大越好。个人有边界,组织有边界,服务有边界,适应性有边界。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成为安逸的小老板也是不错的选择。

19.十年二十年无计可施。大工厂也在不断地用新产品接力。收不到的时候,就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例如腾讯的QQ微信、字节头条抖音(抖音)等。

20、新鲜的把戏。

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一招鲜的核心是解决用户的需求,但现在模仿的门槛很低,用户的可选择性大之后,不可替代性几乎没有。现在的商业是一招鲜+效率的竞争,一招鲜决定市场地位,效率决定长期发展。

21、商品的定价的背后往往是一套复杂的逻辑,有其合理性。比如2块钱的水,既要考虑到包装运输的成本,又要预留利润让渠道有动力销货,定价1元就无法平衡两者。因此在商业逻辑上,我们喝不到1元水(不是绝对,市面上还有1元水)。

22、商业的不变的逻辑是人货场。基于人是流量的竞争,核心是注意力。基于货是供应链和效率的竞争,核心是降本。基于场是成本和转化率的竞争,核心是投入产出比。

23、商业的核心要么是赚钱,要么是帮别人赚钱。但自己赚钱的创业路径基本很难,所以帮人赚钱渐渐成为了生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都在转型直播——直播是帮别人赚钱的最小化产品(MVP),搭个草台班子就能开工。

24、后疫情时代,线下的消费机会可能在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小城市试错成本低(租金低、人力成本低、生意模型客单低),这样就可以在小城市里去验证模型,然后快速复制。比如蜜雪冰城,大概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故事吧(不喝奶茶的人喝奶茶了)。

25、商业链条的核心是让大家赚到钱,这是人情生态,也是渠道的价值。这也是小米线下必须直营的原因,没利润就没人干。那么怎么解释小米现在有加盟经销商?有且仅有一个变化——利润率高了。

三、为人处世

人情达练即文章,我们需要借助他人和团队的力量达到某种目的。

26、职场的核心是价值,需要在有限的区间内做出亮眼的成绩。这个成绩可以是业绩、可以是成长、可以是担当等等。要有亮点,才不平庸。

27、做一件事情要尝试寻找第二目的,即当主目标未完成的时候,能找到其他亮点。即第一目标在追求上限的可能性,第二目标在保住下限追求确定性。

28、跨部门沟通先讲背景和对方的好处,这决定了对方合作的欲望。但自下往上推的合作还是很难(需要向上汇报合理性,老板也未必同意),自上往下的推的合作才会顺利。

29、在别人未踩坑之前,建议是无用的,说了他们也觉得你事多,他们听了他们也记不住。因此,现在别人问我的时候,我只描述事实,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效果是真不错。

30、站在朋友的角度,正确的建议是「保持选择的多样性」,让别人自己去做决策。但现实是他人寻求建议时,一般已经有了某个倾向性的答案,他们只是谋求赞同而已。

31、大部分人的期望是一份安逸的生活和工作罢了,他们感兴趣的是热门的地方,对于以后要怎么办,他们的答案是——那样就挺好的。比如毕业做产品,再进大厂,等社保买房摇号,然后呢?不知道,因为他们的榜样还没到那一步。

32、我们的习惯是从结果的层面去评价经历的意义,结果好经历的价值就大,结果差经历就毫无价值。这个弱点对我们的启发是——只要做好结果,那么经历都有正向意义。

33、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要理解每个人的不同,不要评价他人的决定和行动。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景和现状,都有他的期望和苦衷,理解不同,做自己。

34、做自己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自己坚定的做符合情形和目标的事情,不要让别人影响自己。另一层是接受别人做自己,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别人。比如是合租多存钱还是整租提高质量呢?没有对错,只是选择。

35、认同感来自内外和外在两方面,最好的永远是内在自驱,而不是外在的评价体系。因此,「寻求认同」这四个字是错的,寻求是用外部的评价体系调整自己的行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是最大的认同。

36、我们有两个误区,一是因为太信任放大了陌生人的专业性,二是因为太熟悉忽略了身边人的专业性。前者比如听信专家买保健品,后者比如劝朋友不要买P2P。

37、人其实不复杂,都在用某种逻辑支撑做事,核心是看到别人行动背后的动机。同时,用一套逻辑做事的人相对单纯,用不同的逻辑做事的人相对难猜。如此,就能看懂职场的人和事,做到心如明镜。

38、降低自己的好奇心,大部分事情都是在干扰自己的注意力。现在别人在给我说一个八卦时,我都会说: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

39、如何看待XX、对于XX你怎么看,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用一个标准答案:我没啥看法。这么回答有两个原因:一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不说服他人;二是不为了讨论而讨论,浪费时间。

40、为人处世的核心是制定原则并遵守。比如建议只分析利弊让别人做决策、尊重他人的不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原则制定之后,一面要严格遵守符合决策逻辑,另一面要根据新认知不断迭代;

四、学习成长

保持成长,保持先进性。

41、学习是反人性的,我们的缺点是贪图享乐,尤其是现在的消遣唾手可得。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时间和场景来改变自己,比如周末去咖啡店坐几小时。再在学习中找到正反馈,比如读书心流飞逝的时间。

42、不要沿用固定的渠道学习成长,边际效用递减。当读书多的时候看看身边的好人好事,当项目多的时候注意复盘总结,当思考多的时候看看行业发展验证判断。总之,海纳百川。

43、学习的作用是门槛,把我们送到一个又一个平台。即成长是跃迁式的,短期内是平稳的毫无变化,但迈过去就是一个崭新的节点。因此,在迈过去之前请耐心等待。

44、厚积而薄发,相信时间的力量。职场中的学习不是抱佛脚,短期内无法任何变化,但请不要怀疑学习的价值。请把时间拉长到一个季度的去看,潜移默化的成长会肉眼可见。

45、成长是职场的第二要义(第一是工作本职),即经历过的项目和决策要对自己留下痕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某些方面,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是谓借假修真。

46、成长要有计划,给自己留下思考和独处的时间。陷于忙碌的执行肯定是不对的,要边做边想:现在的做法有没有优化的可能?我该怎么做的比上次更好?这就是总结的习惯。

47、不要制定读2本书的成长计划,这种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将没有任何进展。要定就定每周1本的年度计划,这种长期的紧迫感决定了此事不能应付,如此才会真正有提升。

48、决策的混乱,往往是目标不清晰导致的。既要又要还要,永远做不出决策。抓住主要矛盾,只解决主要矛盾,就能解决工作生活中99%的问题,且能解决的很好。

49、不要轻易去做一件事,要想好关键路径,找到事情的核心(不超过2个)。比如短视频是稳定更新+质量,培训是新的流量+转化。明确了关键路径再启动,才是一个好的开始。

50、当不知道走哪条路的时候,走难的那条路。一是因为对的事情往往很难,解决难题的过程成长速度更快;二是因为困难能筛选掉很大一批人,越往后走竞争越小。

五、一些看法

51、生活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就会被环境改变。30岁时不要把自己限定死,一切才刚刚开始。

52、等风来的前提不是all in,而是妥善打理后方。前者是机会主义输了暴毙,后者是了无牵挂一往无前。

53、站在整体层面上,大城市肯定好于小城市,但站在个体层面,对个人来说就是鸡头和凤尾选哪个的问题?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答案。

54、抵抗风险的核心是保持流动性,不要把资金都投在固定资产上,要给自己预留变现的缓冲期。(可是要发生了挤兑践踏呢?)

55、以后将越来越难,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但好坏是相对概念,我们保持中上等的名次就很不错了。

六、最后

2022年的感触和思考,明显比去年多了很多。

去年的我更关注产品本身,今年我更关注商业本身。去年的我更关注底层逻辑,今年的我更关注事实现状。

站在高处多做多看,匿于尘埃多想多写,变化的是认知和决策,不变的是投入和专注。

保持前行,有意思的事情正在发生。

#专栏作家#

王海,公众号:王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易产品专家,对产品增长和商业模式有深入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