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Big Talk的逼格越来越高。上次是北京午门外的太庙。这次是山景城谷歌眼皮下的电脑博物馆。
这两个地方都有“历史崇拜”的意思。只是一段历史已经死了,另一段历史很生动。
Big Talk描绘了人类的未来。
这两次Big Talk演讲者,包括世界银行能源效率高级专家丹尼尔卡姆曼,重点关注斯坦福大学虚拟现实的沃尔特格林里夫、亚历克斯桑迪彭特兰、奇点大学生物技术负责人雷蒙麦考利、本田硅谷研究所董事尼克西格本、康奈尔大学创意机器人研究所主任赫德立翁、奇点大学人工智能项目
这些人的知识和观点基本上涵盖了未来可能出现破坏性技术的所有领域(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虚拟现实、互联网金融、能源)。如果非要说漏了什么的话,恐怕还有探索的空间。喜欢高谈阔论的埃隆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刚刚经历了一些挫折。
对所有到场的媒体人来说,这确实是视听盛宴。他们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到硅谷,其中一些人曾发表过中国移动互联网将超过美国的言论。来电脑博物馆有助于让中国人保持清醒。
但是,谈论未来人类命运和生活方式的主题虽然宏伟,但对于台下已经听了太多“趋势”、“布局”的媒体人来说,已经没有兴致了。直到最后一位演讲嘉宾,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魏兹尼亚克也出现了。直到沃兹的速射炮般的回答出来,《MIT 科技评论》主编Jason Pontine很好地控制了全场的节奏。
沃兹着重为库克辩解。几乎所有人都在库克奇批评苹果缺乏破坏性创新,但沃兹认为大屏幕iphone做得很好,苹果瓦茨将改变世界。(比尔盖茨、苹果瓦奇、苹果瓦奇、苹果瓦奇、苹果瓦奇、苹果瓦奇、苹果瓦奇、苹果瓦奇)
用自己的手做苹果II的憨厚工程师现在和苹果的业务没有任何联系。他和其他普通粉丝一样,必须掏自己的口袋,才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神奇产品。在这个计算机博物馆里,你的地位不是你发表的论文,而是你制作的产品。所以是沃兹,而不是这些科学家和未来学者,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这就是工程师对技术的表征吧。几年后,人工智能成为现实,我就不会给阿西莫夫或布里克立功了。(约翰f肯尼迪)。
人工智能正循环中还缺少产品的一环
目前,百度可能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最热衷技术投资的巨头。2013年,季度R & ampd成本提高到10亿元人民币,2014年全年研发ampd费用预计将达到10亿美元。百度在财报中称R & ampD成本激增,研发人员;d归结为工作人员人数的增加。这次百度美国R & amp访问了D中心,高级技术总监余厚昌介绍的百度美妍从4年前的两人迅速扩充到100多人,明年要保持高速增长。
李彦宏豪爽被很多人比作微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R & ampd人员正从微软流向百度。张亚根前亚洲R & ampD集团董事长的加入可以说是对这一趋势的阶段总结。但是微软的R & ampd系统总是存在离产品太远的问题。例如,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微软几乎领先于谷歌和苹果的时代。但是最终,Cortana比Siri和Google Now推出得晚。
从此次百度Big Talk媒体下榻的酒店走4个街区就可以到达阿里巴巴北美投资部门所在地New Montgomery 140号。阿里巴巴北美的公关负责人告诉36人,北美的技术团队只有4个团队。研究一些非常明确的产品,包括数据挖掘、价格系统、推荐系统等。
百度的战略是,根据百度首席科学家Andrew NG之前接受36氪采访时的表现,首先突破基础设施和算法层面的技术难点,然后考虑有什么应用可以生产哪些产品。产品不是一件难事。技术瓶颈一旦突破产品化,只是时间问题。
Andrew Ng在这次Big Talk上做了开幕演讲,他再次提到了人工智能循环的概念。
海量用户带来海量数据,海量数据改善产品,更好的产品获得更多用户。人工智能和产品是连接整个循环的两个枢纽。
但是这个循环有潜在的危险。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改进产品的基础将不复存在。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 QQ 身上做多少改进也产生不了微信。好产品从 0 到 1 的问题仍然有赖于人的创造力。什么产品才代表百度的未来?
百度 Big Talk 硅谷活动的第二天,从北京传来了百度构架调整的消息。全公司被整合为三大事业部:
- 移动云事业部和 LBS 事业部合并为移动服务事业群组,有副总裁李明远、副总裁刘骏负责,刘骏转向李明远汇报;
- 新业务群组、用户消费业务群组、国际化事业部合并为新兴业务事业群组,由总裁张亚勤负责;
- 移动云事业部的搜索底层基础技术部分和移动搜索联盟业务并入搜索业务群组,连同团购业务,继续由高级副总裁向海龙负责;
这个调整的亮点在于,移动云事业部的基础底层技术部分被抽离,而百度目前在移动端最强势的垂直应用——百度地图被划入。这是去年年底就有过的传闻,李明远如今终于如愿以偿。百度地图和贴吧,也是百度年会上仅有的两个被李彦宏点名的产品,整个移动云业务事业部被表扬,但是没有一款具体的产品被提及。
如果不能解决移动端产品的形态问题,事业部划来划去,并没有太大意义。腾讯的微信事业群在去年 5 月份才成立,这已经是张小龙在广研院苦心孤诣的第十个年头,微信那时候的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 4 亿。
李明远号称一手打造了百度 14 个用户量过亿产品中的 9 个。但是对于百度来说,打造一个又一个用户过亿产品并没有太大难度,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间更具有挑战性。微信已经证明了,让用户长时间停留在自己的平台上想象力有多大。李彦宏在年会上发出了向垂直领域进军,打造无数新百度的号召。但是用来承载这一需求的新产品,无论是轻应用还是直达号都没有达到当年百度贴吧的高度,留给李明远的时间并不多了。
在百度内部,有希望孵化出下一代产品的部门还有深度学习研究院 IDL。这个机构和 Google X 和微软研究院有气质上的相通之处。微软最新发布的 HoloLens 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它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雏形。在 IDL 内部,头戴式 VR/AR 设备的研发也是重中之重,根据36氪掌握的信息,Baidu Eye会在年后以全新面目示人,下一款头戴式设备也在研发当中。
但是百度硬件团队的整体情况,无论是 IDL 内部的还是 IDL 之外的,都还是传统的项目组模式。需求的发起者千奇百怪。根据36氪从百度内部获得的信息,有些产品需求甚至来自公关,还有一些项目组在产品规划没有明确的同时在开发多款硬件。这和小米投资硬件生态链,做单款爆品的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率的高下也是一目了然。
但是这不是否定 IDL 研发模式的理由。“中国这么大,总要有一家互联网公司不计回报地对技术进行投资”,出门问问的 CEO 李志飞告诉36氪。
“但是 IDL 成立的时间还太短,想一下子做出来 HoloLens 那样的产品,积淀还是不够”,百度美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发人员告诉36氪。
所以没人知道,未来究竟会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让百度重新容光焕发,站在 ATM 身旁。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