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五行缺金男孩】“领导”让你转账,这有帮助吗?

时间:2023-01-30 06:03:5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用某某快递收到了12次以上,请给我一套无送空气风扇!”两个月前,小华收到假扮快递公司的手机短信,卷入了诈骗。最后,她不仅没有收到免费空调风扇,还把东拼西凑的近27万韩元送给了骗子。

近年来,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客服、领导等实施通信网络诈骗的事件频繁发生,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通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材料”。

根据腾讯《守护者计划》等团队发布的《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去年十大诈骗类型中,冒充身份诈骗的有三种。针对手法不断更新的欺诈行为,腾讯的“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正在建立预防识别、拦截警报、打击追征的全过程反诈骗体系,并对资金转移采取异常识别和冷静期等保护措施。

帮帮"领袖"吧?

转账要有各种“心”

领导向你求助,要不要帮忙?如果是帮助转账呢?那你要有多个“心”!最近发生了很多“冒充领导”的通信网络诈骗事件。

据广东开平公安通报,6月10日,当地周老师在办公室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教育局长,有事约教育局面谈。周老师看到对方坐出租车,相信是真的,加了对方的微信。

第二天在教育局门口,周老师用微信语音联系对方,“局长”说他在接待领导。让周老师等着。接着,“局长”发了微信,要求周老师转到上级领导卡上。因为“不舒服”。周老师将自己的银行卡号报告给“局长”后,对方表示,已将6.3万韩元交给周老师,同时发送了一张银行转账截图。

这时,“局长”通过微信语音让周老师赶紧转账,处理完后出来接她。按照要求转账6.3万元后,周老师又接到“局长”,要求5000元给司机吃饭,周老师突然觉得可疑,就去教育局保安室问局长是否在办公室。保安说局长在城里开会,周老师现在才知道被骗了。

5月份,公安部公布了5类举报通信网络诈骗案件,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据调查,上述《报告》度也是电子商物流客服、公检法及冒充政府机关、冒充领导人的人类诈骗、案件量前6名,占20.3%。

《报告》表明,这种伪造其他身份进行诈骗的手法非常具有欺骗性,很容易上当受骗,在持续打击的同时,要警惕其他身份变体类型的出现。

对于冒充这种身份的欺诈,腾讯的“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警告说:第一,不要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第二,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应用程序,也不要在危险网站或应用程序上填写个人信息。第三,有资金往来的时候,要仔细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账户信息,谨慎操作,避免轻易转账。

没有冒充领导,没有刷刷吗?

融合诈骗手法频繁

“你接到陌生电话了吗?有人冒充公检法吗?有刷子吗?单击

“没有。”

今年4月,福建的小华遭遇了通信网络诈骗。一天之内,她收集的、向朋友借的、网络贷款,通过近27万韩元的网络银行,5次流向骗子的海外账户。在与骗子交流的过程中,她多次收到反诈骗中心的电话提示和网贷平台的通知,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诈骗。

原来小华遇到了一种融合诈骗手法。

诈骗从手机短信开始。短信告诉晓华,因为使用某快递公司超过12次,所以可以免费得到一套空调。根据指示,她进入了某平台聊天群,注册了地址和联系方式。然后,集团内的“工作人员”要求小华帮助下载内部“测试软件”。

小华成功下载“测试软件”后,从对方那里收到了15.8元红包。对方还提供兼职。也就是说,给某个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点赞,一个3元,团结。抱着尝试的心理,小华从中午1点到晚上8点30分每30分钟对相关短视频点赞一次,加上签字费等,当天获得了80多元的“收入”。

之后,点赞任务升级,改为“网红助推器”。也就是说,网红充值刷流量,每个人可以得到20%的回扣,至少100元。对方由一家媒体公司委托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主播粉、潮力合同,晓华进一步确认了兼职的合理性,甚至在一家企业查询软件中搜索了合同上的公司。当天,晓华在第三局充了1600韩元,收回了320韩元。第三天充值的最低限额变成了1000元,小华的警惕几乎没有,真正的诈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小华记得早上第一个帮手充值,因为那个操作失误,组内的“导师”说要罚整个队,充值不能退款,另外4个人失去了打工资格。“当时我想说(钱)没有了就消失了,我不干了。”组合内其他成员的抱怨使小华感到内疚。有的会员是孝华一个人的错,怎么能剥夺大家的资格。

“其实都是托儿所。”得知被骗后,小华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诈骗,发现套路差不多。一位网友表示:一旦进入局面,不管用户程序是否错误,骗子都会找理由让你犯错。

由于“导师”和其他成员的协议,小华需要4次充电40万韩元以上才能弥补错误。当时她已经懵了,充值了9.8万韩元后,小华没有钱继续投入,“导师”说可以向公司申请救助金,但最多申请了5万韩元,剩下的钱“有助于找到方法”。所谓的“帮助”实际上是网上贷款。从未接触过网贷的晓华在“员工”的“帮助”下,先后向十多个网贷平台申请贷款,最终在四个平台借了近12万元,全部转给骗子。

把小华放进坑里的“测试软件”是像微信一样的社交软件,只能通过组内的链接下载。有网友称,由于微信风控问题,很多骗子集团将“任务”转移到了自建的应用程序上。

腾讯的“守护计划”安全专家告诉记者,这种任务型诈骗手法和多种诈骗类型有可能结合在一起,非法团体的交流经常用于社交软件。但是,随着反欺诈努力的增加,确认了对抗的准确性。

提升,骗子开始诱导用户下载运行第三方非正规或境外聊天APP,进行信息传递和刷单任务布置。他提醒广大用户,切勿轻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要下载运行来源不明的APP。

“虽然方式经过多年演变,但诈骗其实主要有两个要点,一种是利诱,另一种就是虚构事实冤枉恐吓,让人自证清白配合骗子操作。”上述安全专家告诉记者,晓华遭遇的诈骗其实是一种由刷单演变来的融合类诈骗,目前诈骗方式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打着公益的名义让用户在相关正规平台配捐,再给予奖励,接着就布置刷单的任务,一步步引诱,实施诈骗。

个人信息泄露或为源头

诈骗阻断功能再升级

4月,最高检发布10个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物料’,犯罪分子或是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注册手机卡、银行卡,以此作为诈骗犯罪的基础工具,或是利用这些信息对诈骗对象进行‘画像’实施精准诈骗。”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

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表示,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上游,坏人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职业、教育背景、通讯录等。这些个人信息成为诈骗团伙筛选潜在行骗对象、精准实施诈骗的重要工具。

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在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最高,为22.1%。

现实生活中有多种情况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如恶意APP窃取用户通讯录、照片、录音等并回传;地推人员利用送鸡蛋等小恩小惠引诱用户扫二维码或填写个人信息表格;部分违规网站打着“免审核”“免征信”等噱头引诱用户填写信息进行贷款等。

个人信息泄漏的源头和方式很多。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检索一些网站中公开的信息,获取目标人群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等,作为支撑骗术的重要素材。

“手机实时定位、聊天记录查询与恢复、酒店住房记录……一键轻松搞定!”一名用户曾先后3次,向宣称可提供以上服务的诈骗分子转账6000多元,最后一次被对方拉黑。据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介绍,最终警方在其团队的协助下捣毁上述诈骗团伙,抓获34名犯罪嫌疑人。

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会根据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要求,在线索分析和调查取证等方面积极配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以遏制诈骗态势,保护用户安全。

与此同时,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针对典型和新型诈骗手法,不断提炼特征,总结经验,优化模型算法,提升对抗打击效果。

如果遇到仿冒类的异常添加好友行为,平台会通过提醒或系统消息预警用户,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如果判定用户账号存在高风险异常行为,或遇到高风险可疑交易时,平台会通过预警阻断、拦截交易等方式进行保护。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你,当前交易有诈骗风险,请谨慎交易,以防被骗。”平台评估风险程度较高的账号进行大额转账时,会发送上述语音提醒。用户听完语音后确认无误,再继续支付,完成交易。

遇到风险交易时,微信支付界面弹出“接听提醒”按钮。《报告》截图

“对于一些已经被诈骗人员深度洗脑的情况,需要采取更多形式的干预保护措施。”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表示。

为避免用户损失,2020年7月3日,微信推出“转账冷静期”功能。用户转账过程中,当系统识别出收款账号涉嫌欺诈违规,或恶意程度较大时,会对用户进行15分钟的拦截保护,帮助其冷静下来,核实交易信息以确认风险,同时也为反诈中心、银行的劝阻工作争取时间。“我们会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调整优化冷静期时限,可能考虑延长冷静期。”

此外,对于涉嫌违规交易的账号,微信平台会予以清退,不再提供支付服务。“对于用户而言,简单来说就是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

记者:杨乔 金慧慧 黄钰

来源: 人民网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