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释放压力】面对压力和感情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时间:2023-01-29 05:41: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要让人关注营养和健康已经很难了,但更难的是让人们关注心理和健康。

要不是确诊抑郁症、焦虑症、精神疾病,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找不到心理咨询师,我也不会参与一度完全认为是胡说八道的心灵修炼。

但实际上,根据《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的数据,全国112万城市人口中,73.6%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真正拥有心理健康的只有10.3%。

挫折、悲伤、自责、烦躁、愤怒、不安、后悔、失望、孤独、内疚、自我否定。

这种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该如何解决?

这一切都可以从压力开始。

心理学中,压力一词源于拉丁语“Stringere”,意思是痛苦,是指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认知和行为体验。

也就是说,我们说的压力不是狭义的工作、学习压力,而是人与人、人与事物互动时产生的思想、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不良情绪的发生是大脑无法应对外部危险刺激(压力)的表现。

因此,要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远离危险刺激,另一个是优化大脑对压力的反应(大脑感知安全或控制事态的能力)。

摆脱危险刺激也是绝妙的方法,但这意味着不再有压力来源,但问题是,大多数人辞职就辞职,换家庭就换家庭,破涅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大多数人能做的只有优化大脑对压力的反应。

现在,让我们从——心理学上著名的“战斗”或“逃跑”选择开始看,在面对同样的危机时,别人的反应为什么不同。

回顾学生时代,每个人都要面对学业和学业,大家的心理感受是一样的吗?

选择“战斗”的人往往设定太高的目标,忘记侵蚀,生活非常忙碌,所以产生心理情绪通常是紧急的、烦躁的、担心的和不安的。

虽然身心都累了,但一旦获得了控制感,就能处理好作业或考试,就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防止掉队或被超越。

敢于选择“战斗”的人不多,能“胜利”的人更少,如果有的话,在社会上很容易成为“成功人士”。而且,外向的人格很多。

从疾病脆弱的角度选择“战斗”的人容易激发愤怒、比较、骄傲、傲慢、蔑视和欲望的能量,因此要经常刺激肾上腺素以应对压力和危机,因此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那"逃跑"呢?

一般人在压力大的时候会选择更多的“逃避”。选择“逃跑”意味着避免压力。就是用小说、游戏、视频转移注意力。玩手机可以暂时脱离危险,但会产生不安全感、内疚、混乱和失落感。

需要注意的是,“逃跑”没有解决问题(压力仍然存在),只是拖延问题,所以“逃跑”到了“Deadline”,仍然需要“战斗”。

而且,躲得越久,拖延的问题也越多,局面的控制也就越困难。这时才进行“战斗”,可能会吓死。——真的可能会吓死。

或者以学生时代的学习为例,去掉一两节课就可以补上,但是如果整个学期都不听课,就完了。这时大脑由于危机蔓延,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极端情绪。

就像被狮子追着逃到悬崖边一样,在面临无法战胜的威胁之前,很多人跳下悬崖自尽。压力并不直接压人,但会令人吃惊。

其实在这一点上,唯一的补救措施还是满足了困难,但更好地再次推进(例如反复),积累了一点认识,只要多控制一点,压力真的可以释放一点。

总之,“逃跑”实际上比“战斗”造成更多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也更长,容易陷入后悔、绝望、自我否定、自我封闭等能量水平最低的情绪中。

当然,有些人在任何有利的环境(大脑觉得有胜算的环境)或生死时刻也选择决战的典型场景就是撞向领导人。

他们平时看起来温和、关系好(甚至欺负),但关键时刻也会炸毛,完全释放肾上腺素的能量,开始反击。以前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但是平时以“逃跑”为主,没有多少“战斗”经验,所以爆炸后的副作用也是——心慌,手抖明显。

最后,“逃避”的人的情绪趋于内化,生理问题倾向于患癌症、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胃肠疾病、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好吧,说那么多,我们应该选择"战斗"还是"逃跑"?

答案是,在这两个选项中,更好的选择是——“共存”。

如果现在有一头狮子在你面前,那就是压力和危机。你逃不掉,打也赢不了。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驯服它。(约翰f肯尼迪)。

在现实世界中,想在狮子面前生存的方法真的是这样。要勇敢张开双臂冷静地面对。不要前进、攻击或触摸,不要逃跑或暴露脆弱。

面,反正就是跟它保持气势上的平衡,努力彰显自己的强大,最终让它知难而退。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我们同样不能踩尽油门,更不能退缩、认怂,压力是没完没了的,会一个接一个地来,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共存“。

只要顶住,压力就会自然消失。

但是,顶不住怎么办,怎样做才能让压力来临时从容应对呢?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聊聊“正念”,它就是那个能让我们掌握与压力“耍太极“,提高大脑对压力的宽容度,使大脑在压力下仍能感到安全,从而积极调动能量控制事态发展的最佳选择。

所谓的“正念”,是一种强调当下的心理疗法,起源于佛教禅修,它要求我们用心(大脑)感受当下发生的一切事情,但不对发生的事作判断、分析和反应。

静坐冥想便是一种专门腾出时间训练正念的修行。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感受阳光、温度、呼吸,聆听风声、水声、虫鸣和鸟叫,也可以打开眼睛观察花草、山川、动物,如果身处宁静的古村,还可以看看人群、建筑。但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正念的适用场景不止于此,它可以延伸应用到任何一件事情上,比如正念饮食、正念呼吸、正念生活、正念运动(例如某些流派的瑜伽)。

以吃饭为例,吃饭时应眼里看到食物、鼻子闻到食物、舌头尝到食物,同时还要对咀嚼、吞咽有所察觉,但内心不对口味进行判断,也不产生喜恶。

你可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觉得玄乎,这么做就可以了吗,正念真的有用吗?

是的,活在当下是正念的大智慧,它虽简单,却很有效。

让大脑连接身体,观察身体现在做的事,身心合一,每分每秒保持同步,与人类唯一能感知到的四维空间里的时间同步,我们就能彻底从糟糕透了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得到真正的休息和疗愈。

在信息量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复杂的当代社会,压力无处不在,它使人心无法安静下来,我们不是在想过去,就是在想未来,或者干脆跑到虚拟世界逃避问题(很多人一到学习或工作就想拿起手机),身与心总是连接不到一起。

压力带来了忙碌、烦躁感,人们没有耐心,总希望事情能一步到位,如果做不到一步登天,能一夜暴富也是好的。

于是,不管是工作、生活,节奏都越来越快。为了让自己显得善于管理时间,很多人吃饭时看视频、走路时想事情、拉屎时玩手机、一边看剧一边处理工作……

而且总是优先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琐事,因为它们阻力小、容易完成,使我们误以为做好就能减少焦躁。

但事实上,我们迷失了方向,离目标越来越远,那条真正能通往自由的路连一步都没有踏出过。

一直“蜻蜓点水”的话,大脑就会破碎、陷入混乱。尤其是当身体正在做的事与大脑想的事不同时,身与心就会渐行渐远,逐渐失去对压力的宽容度。

现在很多人的思想活动与肢体活动就是脱节的,俗称“魂不守舍”。

你记得过去一周做过的事、吃过的东西吗?不是你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你的大脑与身体疏远了,你在做事时根本没有入魂。

你在很多信息、工作、任务间来回切换时,大脑只是在被迫营业,很多任务根本不在计划之内,它不但来不及反应,而且不知道该不该记下。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没有人强调“正念”,因为当时的工作、生活很简单,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所以当时的人都很“正念”。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有这一代的年轻人的抗压能力不行,而上一辈人特别能抗压、吃苦耐劳的错觉。

其实,问题不出在我们身上,而是现在的世界多了很多冗杂的信息,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让大脑专注于做有意义的事,“灵魂”就容易离开躯壳、身心分离。

坐地铁时我留意过身边的人,90%都在看手机,这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拿着手机在不同软件间高频地切换,时而刷微博、小红书,时而回复微信消息,时而换首歌听一听,甚至把每个软件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漫无目的地点来点去、滑来滑去。

这对拥有多核CPU和大内存的手机来说确实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人的大脑来说却是非常艰难、危险的任务,尽管你不以为然,可大脑就是这样被你搞坏的。

你以为自己是在休息、放松,实际上是强迫大脑陪着手机CPU一起嗨。

为什么我们的专注力越来越差,工作、学习的效率越来越低,拖延症越来越严重,生活中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事要操心,只不过是我们给大脑制造了过多的碎片罢了。

做计划、下指令、监控身体、应对危机,这才是大脑要做的事。可如今呢?很多人的大脑是被动调遣的,更像身体,所以你说它还能做好本分工作吗?

在这种状态下,有限的资源已被垃圾任务占据,大脑根本没有足够的能量与压力周旋。

此外,大脑习惯了被安排后,也就对自主控制越发生疏,所以,哪怕只是一个小矛盾的出现,都容易被大脑当成是巨大威胁,要是扛不住就跳崖呐喊,这就是情绪失控、说崩溃就崩溃的原因。

很多名人或企业家(比如马云、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之所以定期禅修,并不是财富自由后爱故弄玄虚,而是真的需要正念来连接身心,让他们能从惯性、不知不觉的状态中醒来,从而触及生活中不曾自察到的各种可能性。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练习正念。

在这个过程中,察觉当下但不作评判、反应是最核心的原则。比较适合新手的正念练习是察觉生物本能就能完成的事,比如呼吸、走路、聆听自然噪音。

一旦进入正念,大脑将与身体紧紧地连在一起,无暇忧过去、愁将来。

在当下,这一秒钟里,没有情感发生,下一秒也没有,如此连续一段时间,大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它被身体感知的自然状态所治愈,重新获得了安全感,提高了对压力的宽容度。

在学习、工作中,正念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只对当下负责的话,即使是需要10天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不过是“做就完了”。

毕竟,10天有864,000秒啊,假设等效压力是864,000牛,在当下这一秒里,大脑不过是承受了1牛的压力罢了。

所以,正念可以使你一牛接一牛地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一下子接过864,000牛,逼得大脑喘不过气,然后只能拖延、逃避,结果越来越靠近“Deadline”,压力的雪球也越滚越大。

一下子做不到正念学习、工作是正常的,别着急,先从简单的正念行为开始,例如呼吸、吃饭、刷牙、走路、聆听自然噪音,它们都容易完成,能提高大脑的安全感和事态可控感。

练习得越多,能为大脑腾出的资源也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大脑就能开始正念思考了。那会儿,你就进入了心流,一种忘我的专注状态。这有点闭关修炼、学成出关的意味。这篇文章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的。

正念,当下即是所有,这种觉知优化了大脑的记忆、专注、休息、思维和抗压能力,就像一间整理后的房间,没有多余、无用的东西,用起来舒服。

如果要用一个网络流行语来形容那种感觉,就是“佛系”。

没毛病,正念本就是从佛教禅修悟出的心理疗法。

云淡风轻、静若安澜,希望你也能从正念中获益,远离压力和不良情绪。

相关文章(点击蓝字查看):

1. 放下手机后,困扰我3年的压力和焦虑都消失了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