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微信名字带有乌托邦】微信群都是鸡肋吗?一个人把一群微信变成了粘性最强的乌托邦社区

时间:2023-01-28 22:53: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15年以来,由于对所谓的“社会经济”的关注,增加了大量的微信群体,下载了大量的社交应用程序,玩得很开心。

首先,别说社区应用程序,光是微信组就很失望。

我加入了逻辑思维的图书共享群,加入了吴晓波书籍同好会群,加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种群,加入了同学、公司群和自媒体互助群。但是这些集团无一例外都是“死”集团。除了大量发送各种链接外,无聊的人还在谈论一些无聊的事情。

我们每天的信息过载太多,无法一一访问这些没有价值的人群,也无法从那么多人群中筛选出少得可怜的有用信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知识分子)这群人就像鸡肋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微信中,食物的味道,放弃的可惜。

弱水三千,我喝了一瓢酒,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努力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不断寻找归属感,但最后越来越失去,手指滑落的瞬间,那群人已经无法刺激我们心中的涟漪。

某咨询企业因为老板的知名度,利用粉丝创建了5个微信群体,每天抛出话题,发起企业内的咨询师进行网上共享,起初热度开始升温,但时间长了,大家都可以看到。这只是企业建立影响力和宣传自己产品的平台,粉丝的存在感几乎为零,所以也能看到粉丝好奇心耗尽的瞬间。

这就像是特别是假日期间在广场上举行促销活动的商家。商家声嘶力竭地赚钱呵斥,几个和自己没关系的好奇路人和几个廉价大妈,其他都是托儿。

另一个新媒体平台建立了8个微信群体,聚集了新媒体平台的数千人。他们聪明得多,每天都向新媒体行业推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每天让我看几次。当然,不是价值和感情的归属,只是从功利的心态中去认识圈子而已。

另外,还有一群新媒体范文峰建造的。范范峰知道媒体界多年来一直沉浸在信息的过载中,所以与其他微信群不同,他想活跃群众气氛,而他的军规是禁止表情、禁止工作、禁止浸泡、禁止发行毫无意义的字节,只分享和讨论有价值的信息。

这一群人是我平时最重视的一群人。因为里面有很多小人的洞察力,也不需要做太多的筛选。一句话,是排斥郡内信息水分的话。

这实际上是一个“少的好”的群体。活动度不高,但不仅不会死,而且是唯一一个认为我不是鸡肋的团体。除此之外都是鸡肋,只有一点肉,有些全是骨头。他们呆在我的微信里,每天不停地交流各种信息(广高)、各种毫无意义的聊天、使唤我的微信,急于退出。

我一度认为一群微信注定要成为鸡肋的存在。微信社区不活跃,还谈院士社区经济?但是这个观点在我加入文章集团后改变了。

15年末,看到朋友圈一位媒体前辈每天发表一起写500字的计划,瞬间让我眼前一亮。这个会很有趣的!二话不说地付了费用,提出了参加申请。

这个小组共有160多人,做什么事都有。最大的共同爱好是喜欢写作,但由于各自的原因,每天坚持写作并不容易。这种集团瞬间击中了大家的痛点。大家都很高兴,热烈地开始了一个月的写作。

据说是500个单词,但很多时候:一开始找不到感觉,但因为只写500个单词,所以没有太大压力,可以用相对容易的姿势写,一旦真正开始,写完500个单词,就完全处于写状态,所以一发,有时写不出high

这样在感官状态下写的文章放到群里,自然会引起群友的膜拜,同时刺激别人写更高质量的稿子。所以500字似乎是低门槛,但某种程度上催促了朋友们的自发高要求。

当然,一开始状态很好,一旦忙起来,难免会有状态不好的时候。这时,你收集的500个字自然会被选择性忽略,有感觉的人自然会成为这一天最受关注和称赞的人。

所以每天都会诞生新的作品,每天都会自动筛选出好的稿子,长期保持高质量的人会成为这个群体的红人,偶尔群里会出现“现象级”的作品,引发整个群体的讨论,大家表达感动或发表不同意见,整个群体充满生机。

在这个群体中,随着交流的深入,自然也开始产生很多奇怪有趣的关系。比如某男和某女的文章感差不多,群里开始炒“CP”。例如,如果与某人魅力契合,自然会有更多的精神交流。——虽然不都在一个地方,但每个人的人格都通过文字。

另外,这群人中女性较多,比起强盛的男性,女性的思维更接近自然的人性。他们心地美丽、温柔、善良、富有诗意,比男性更有感知自然的能力。

据我估计,这个写作团体大多数人在郡内活动的时间平均达一个多小时,春天

节比较闲的那几天,甚至能达到两到三个小时。就我自己而言,我曾经有过半天的时间完全泡在这个群里的经历。

这样的活跃度,我从来没有在其他群里感受到过。这么长的活跃时间,我也是第一见到。这样的内心满足感,以及存在感,我也是第一次体验到。

一个月的时间,不断有人坚持不下去,自然而然地被淘汰。大家因为这样的淘汰制度,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意识,但同时也让大家开始习惯每天的写作。

一个月之后,这个群真的就像线下的班集体一样,天天在一起写作、分享、交流,互相产生了很浓厚的友情(当然,或许也有爱情)。而跟班集体不一样的是,大家在这个群里分享的都是比较隐秘的、比较灵魂一些的情绪,所以我们看起来要更亲密和熟悉,我们之间的“共振”也会更多,找到跟自己相似的人的几率也会更大。

这时候,群管理员在干什么?她其实除了收作业、清除违规人员、邀请人分享写作技巧、教新手一些方法这些基本的维护工作之外,跟其他微信成员一样,她也在写作业,跟其他成员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存在,没有任何特权。

这其实很考验管理人员。你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老师?班长?话题制造者?都不是,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做一个自然的人,说一些人话,就OK了,而这些,这个群的群主都做到了。

发现了吗?由于制度的设计出自天然,这个群看起来是没有任何阶层的,没有老师,没有班长,没有管理者,没有对立和小圈子,没有党派之争,每个人都几乎处于平等的对接,这个群里一切好玩的东西、一切美妙的关系都是基于写作这件事自然生发而来的。

而群里的每个人都是主体,他们不再是坐在舞台下鼓掌的人,他们都走上舞台,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去扮演自己,或者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角色,每个人都是主角——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线上的民主社会雏形,是一个精神的乌托邦社区。

我在群里的角色有过几次转换,之前是蠢萌和纯情的小正太角色,深得群里的文艺大妈们喜爱,后来逐渐熟悉之后,终于本性暴露,开始不断地“污”和“基”,被大妈们各种唾弃。群里有一个好基友,叫禅二哥,一副道行高深、道貌岸然的样子。他说,无为而治,绝对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你做了正确的事、合乎自然的事,根据人性做出了最好的制度设计,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然后才能无为而无不为,让整个生态自发地生长。

有时候我们过多地把目光聚集在大V们的身上,把自己当做别人人生的看客,其实真正的力量永远都在我们自己的内心,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草根和精英之分,我们只需要在一个道法自然的生态中,发现一个任逍遥的自己。

在这样的生态里,既不需要君子以厚德载物,也不需要强调君子当自强不息,这里既没有什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没有“德”和“不德”的概念,这里的万物都是刍狗,每个人在这里自适其性、自得其乐。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