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公务员平时不怎么发朋友圈。
因为朋友圈被领导误会了。
以前我一直喜欢QQ。因为很多朋友、同事通过QQ联系,邮箱功能非常方便。何况还有很多QQ工作组。
之后因为工作关系,被周围的同事要求尽快注册微信账户。否则,连正常的业务信息都不会收到。
正好迎来了我从组织部借调来的,出于好奇和尝试,晚上睡觉前发了一张关于工作状态的朋友圈。具体的文章内容记不清了。大意是“我一个人受聘的人,每天要加班到凌晨,不知道这种事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张只有晚上的冷清的街道和昏暗的路灯的照片。
第二天,我派出的系副科长(已经互相加了好友)单独把我叫到走廊,问我是想回到原来的部门,还是在原来的单位施压。
01
我真糊涂,完全没有把领导的表情、反映和话语的意义和我亲自发的朋友圈联系起来。所以赶紧解释一下,自己没有立即回到原来部门的意思,原来单位也没有给我打电话,原来单位的领导也嘱咐我在借调期间做好工作。像这样的东西。
副科长亲自问道:那你发的朋友圈是什么意思?
我赶紧看手机,删除照片和文章,再解释一遍,这小小的风波才算过去。
后来我也反思了我的反应为什么这么迟钝!添加了那么多微信朋友、第一个朋友圈、赞词或评论,说明已经发送的内容不合适。
此时,微信头发朋友圈或QQ头发的故事,非常小心。
没有圆圈的原因分析
不仅是我,我周围的很多同事,特别是中级以上领导人很少发放微信朋友圈。
个人分析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微信朋友的范围太广。我们的微信朋友除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外,还有同事、领导人、特殊的服务大象(大众和托管企业等),大象范围很广,超出了个人的期望。
02
为了我自己,微信朋友们有几个上级和下级单位(由于丰富的派遣经验)的同事、领导、村集团干部、因工作需要增加的企业高管、为了生活便利而增加的超市老板。简而言之,1700多名“微信朋友”涵盖了生活和工作的各种人物。
第二,朋友圈是一个小型的信息传播平台。我们发送的所有朋友圈都传达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一个人的认知、学识和涵养、性格、修养等方面反映出来。相当于比较全方位的自画像。
很多人不经常接触或不太理解我们的同事、领导人、朋友等,通过我们发出的朋友圈信息判断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理解我们对工作、生活、事件等的态度,并为对我们的印象奠定基础。特别是对生活或工作的感悟。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网友说“这是建立朋友圈的好地方”。
03
第三,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要求。由于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及职务性质特殊,我们不仅要遵守日常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言行在不犯规不违纪的基础上也要符合人情道德。
我经常听到老领导对新人的警告。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公职人员,不管说什么,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职场的形象,整个地区的形象。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公务员们慎重发放朋友圈。
想出圈,写这样的应对措施。
但是,公务员也是人,有自己的烦恼和快乐,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违法违纪,无害的朋友圈也不是不能适当度过的。
这四个建议不妨试试。
25&from=ar;x-expires=1705598986&x-signature=WpNeWCzUG5O4Gt0oQ4Fo4Hv6ZRc%3D&index=3" width="640" height="442"/>04
首先,分类管理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除了可以添加“备注”外,还可以设置“标签”“描述”等内容。
把我们的好友根据某个需求或者杠杆,分别设置不同的“标签”,可以在“描述”里添加具体的要求。这样在发圈的时候,通过设置“谁可以看”这一选项,就能根据发圈的内容选定可以查看的好友类别及群体。
比如我,在发一些吐槽家庭生活方面的内容时,会主动屏蔽我所有的领导和个别很事儿的同事;发布关于工作方面的内容时,会主动屏蔽我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诸如此类。
其次,依据个人“人设”选择合适内容,
提前设定好自己的“人设”。虽然这个做法有点小心机。
05
根据自己的“人设”需求,发送一些积极、阳光、正向的文字、图片。
我一个同事就特别喜欢转发一些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公告文章,如“中国新闻周刊”等,在同事和领导心目中树立了“理性、思考、中正”的理想形象。
再次,择需发一些跟工作相关的信息。
我时常看到老前辈发的朋友圈,有“市某重要活动需要您的参与”“全市开展某项调查,赶紧来参加”“疫情防控常识”等等,内容多数都跟个人岗位工作有关。
既能展示近期的工作重点,又能起到很正向的引导作用,还刷了一波存在感,可谓一举多得。
但有一点,尽可能不要涉及“保密”。
06
最后,主动屏蔽那些不能发的信息。
有些信息最好少发或者不发,如个人牢骚——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热点事件追评——在没有事实真相之前,不发或者少发;偏激的、颓废的、不合时宜的、违背社会公德的内容等,也要谨慎。
例如7·20大雨之后第二天,由于受灾严重,身边同事的朋友圈多是如何自救、防疫等方面的内容,或者表达个人哀伤情绪的,有个同事竟然在朋友圈转了一个“段子”。
据说,当天晚上他科长就给他打电话训了一通,内容也及时删除,虽没有造成什么坏影响,可在那些看到此信息的同事、领导心中,多少留下了一些不太好的印象。
所以,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不是不发朋友圈,而是要谨慎,故而可见的朋友圈信息就少多了。
关注我,了解更多体制人、体制事儿。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