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69微信名字】青少年模式就像是虚拟的“视频号码”隐藏的担忧。

时间:2023-01-27 16:40: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从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很多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正在加快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升级,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但是记者发现,一些网络平台,特别是头部网络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仍然存在很大漏洞。例如,没有进入“视频号码”区域的“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唱提示,内容过滤主要依靠家长监督,导致“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业界专家指出,目前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直播、网络游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隐藏的忧虑越来越大,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网络平台的责任。同时,家庭和学校履行相关主体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等问题很突出

刘老师16岁的儿子刘浩(化名)沉迷于网络直播,给爸爸银行卡上近160万韩元的直播平台的主播全部颁奖。2020年,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审理了该未成年人因高额费用引起的合同纠纷案件,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直播公司返还了近160万韩元。

这绝不是个例子。近年来,未成年人投入短视频、直播、巨额充值玩网络游戏、给主播“奖励”等现象屡见不鲜。“16岁少女欣赏播音员,55万家庭在浪费”,“孩子欣赏播音员12万韩元,父母报警要求证据”。这种消息经常登在报纸上。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比2020年3月达到8540万韩元,互联网普及率为70.4%。在我国网民中,学生最多,占21.0%。

据47集《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8.73亿人,71.5%的受访者感到短视频中毒。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出招”。国家新闻出版署此前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

公安部5月7日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围绕网络社交平台、论坛社区、搜索引擎、弹窗广告、网络文库等主要传染途径、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主要传播领域,依法打击网络色情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儿童色情信息传播。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从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全国检察机关实施“同业保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特别措施。如果“儿童青少年模式”流入形式问题,将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提高对青少年用户的认识准确度。

另外,全国综合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联席会议的15个成员单位也获悉,今年还将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业界指出,未成年人的自制力相对不足,特别容易陷入短视频或网络直播,因此短视频平台的防潮措施尤为重要。

一些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很大漏洞。

相关部门也要求网络游戏、视频、直播等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希望通过使用期限限制、在线时间、服务功能等方式规范和指导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

例如,根据国家网络办公室的要求,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在线“青少年模式”在打开应用程序时会显示弹出提醒消息,提示您设置“青少年模式”。这个模式不仅对每天的使用时间、使用期限等有明确的限制,还会调整更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方面。例如,有一个为青少年提供专用内容池的短视频平台,主要推送教育类益智性内容。

但是记者的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漏洞很大,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微信“视频号码”为例,没有进入“视频号码”区域的“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出窗口提示必须进入微信设置界面并手动打开。关于重设密码,微信可以通过短信直接重设登录密码,从而解除青少年模式。

在内容过滤中,很多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会筛选出教育、知识、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等多种内容,并关闭直播功能。其中,抖音(抖音)也有按年龄推送内容的功能,因此更加有针对性。微信视频号码更依赖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决定在青少年模式下可以看到的内容。其中包括“我的关心”、“无法访问”、“全部”等三个选项。如果选择“全部”,青少年模式就会变得虚幻。

针对未成年人未经授权的直播平台支付、欣赏问题,许多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中关闭了支付和欣赏功能,其中,抖音(抖音)和Express还提供了专用的未成年人观看退款通道,在提供交易和身份信息后,可以申请退款。相反,微信虽然切断了部分购买功能,但朋友之间的转账仍然可以使用,缺乏有效的退款措施。

新华社客户端的问卷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模式“没有多大用处,漏洞太多,容易钻漏洞”。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0名未成年家长进行的调查中,24.4%的受访者表示效果不好。

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管理和法律研究基地专家彭玲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青少年模式上线后,推动了互联网平台企业自查,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不可否认,目前青少年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彭玲指出,一方面,由于技术漏洞,青少年模式在密码设置、实名认证、清除和重新安装方面可以钻“空子”。另一方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年龄较高,对青少年模式年龄较大。

式下的内容供给,低幼龄少年也许可以得到满足;但对于初高中青少年而言,则很难吸引他们主动选择青少年模式。此外,互联网企业提供青少年模式更多是源自外在压力,在流量吸引、盈利驱动和竞争压力下,一些企业缺乏内在动力来持续优化完善青少年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四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企业来讲,青少年模式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需要增加运营成本。因此,在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以商业利益为重,而不是以社会利益、社会责任为重。

从监管角度来讲,监管缺少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法律规范,各企业平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标准。

进一步强化网络平台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应当在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的安装渠道和方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业内认为,网络平台在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头部企业更应落实企业责任,率先垂范。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网络平台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方面的义务。青少年模式应成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平台的统一要求。

“网络平台应依托强大技术手段,提高对青少年用户的识别精准度,建立分级分类的青少年模式,满足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主动规范青少年模式的专属内容池,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干净、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同时应当根据年龄设置不同的消费限额,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彭伶说。

王四新认为,首先互联网企业要摆正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社会利益为重,以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为重,以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网络氛围、网络环境为重。其次,互联网企业要将提升平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应该有青少年模式,及时堵上青少年模式等存在的技术漏洞。此外,还要发挥相关配套制度的作用,比如,平台投诉举报机制,对用户尤其是家长反映的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诉求进行及时回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指出,青少年模式目前还不是法律方面的硬性要求,导致部分重量级的平台并不能积极采取此类模式。因此,建议提供推行青少年模式的强制性标准,对青少年模式推行不力的企业及时曝光和处罚。

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保护方面也需要承担好相应责任。彭伶表示,网络平台在激烈竞争中,吸引与黏住用户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期望网络平台像父母那样“盯”住孩子,让青少年完全隔绝于网络,既不现实也不利于青少年全面成长。因此,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与交流,增强自己的监护责任,防止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譬如,针对一些网络平台上出现的巨额打赏情况,家长首先要看管好自己的账户,不能放任青少年去使用和消费。

“社会其他参与者,比如,家庭、学校等也应将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作为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王四新表示,比如,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让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来陪伴孩子。学校也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被网络不良信息侵害。所有互联网服务平台,都应当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细化青少年模式。同时,也只有将青少年模式及其所传达的保护青少年权益的理念,推广到所有与青少年相关的服务及内容建设方面,才能使青少年模式发挥真正的作用。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