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拍拍微信名字】她微笑着和他们一起平静地结束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时间:2023-01-27 15:43:5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每年3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世界社会工作日,也称为国际社会工作日,也称为世界社会工作者日、国际社会工作者日。

2021年国际社会工作日主题“Ubuntu(爱):我是因为我们而存在的”

生命是春夏秋冬,从起点到终点,所有的人生都应该得到爱和尊重。这些特殊的社会工作者向一名临终患者微笑,让他们和他们一起平静安宁地结束最后的旅程。他们是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

最近,天津电视台记者进入治疗临终患者的天津延安医院,会见了专门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社工——“90后”少女彭云桥。

“奶奶,我是新来的社工。”

记者采访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透过干净的窗户照在延安医院走廊上,一个身影从走廊尽头轻轻走过来,戴上口罩也掩盖不了她脸上的微笑。

彭云桥,1992年出生的石家庄小姐。2016年,她从闽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系毕业后,来到天津学东养老集团,在养老院担任驻院社工、院长助理、院长。去年9月,考虑到她是社会事业专业的大学生,决定调到延安医院做医疗社工。决定以临终患者为对象,专门开展临终管理工作。

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在养老院四年的工作实践,彭云桥掌握了与老年人相处的大量心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了使她能够快速进入临终管理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延安医院以前的医疗社会工作者专门进行了专职前工作培训和工作交接。但是,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临终患者,所以刚来医院的时候,彭云桥心里还是有点紧张。

“小姐,你是新来的吧?“坐在轮椅上的一位老奶奶好像注意到了她的谨慎,主动说话。

“是的,奶奶,我是新来的社工。”彭云桥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事,我们这里没事,别害怕。”奶奶拍拍她的手,给她做了“导游”。“看那个,那个是张奶奶,80多岁,有心脏病。那是王爷爷,差不多90了,肺不好。还有那边的那几个。”介绍完以后,老奶奶又从我的介绍中转过身,说:“我姓崔,90多岁了!”说。说完后,龇牙咧嘴开心地笑了起来。

彭云教也忍不住和崔奶奶一起笑,紧张的心情完全缓解了。

后来她发现崔奶奶91岁了。心脏不好,住进了延安医院,发现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但特别乐观的老妇人。从那以后,彭云桥和崔奶奶成为了好朋友,一有空,彭云桥就去和崔奶奶聊天,崔奶奶也热情地牵着手问这问那。

彭云桥发现崔奶奶的一生很坎坷。她原来是河北省保定人,新中国成立前夕来天津谋生,后来定居在这里。崔奶奶是个坚强乐观的人,不管怎么辛苦,都要教育孩子们。年轻的时候,她和爱人的工资很少,不足以支持四个孩子上学,她节俭努力工作,最后四个孩子都上了大学。

几年前崔奶奶得了心脏病,妻子也去世了,孩子们忙得不能24小时护理。她复发一次后,家人征得她的同意,把她送进了延安医院。即使住院,崔奶奶也不认为自己是患者。她总是喜欢笑,看到某个病人情绪低落,她会说:“你学我吧,天乐,身体好!”为了说服,往前走。" "

是一位乐观开朗的老奶奶,28岁的彭云桥很快让她融入了医院80 ~ 90岁老人的生活。

"一听到你的笑声,我的身体就不痛了。"

天津延安医院隶属于鹤洞公益养老集团,位于花园阿斯多,治疗着近80 ~ 90岁的老年人,其中半身或全身麻痹占大多数,并伴有智慧、失语、耳聋、失明、各种恶性肿瘤等。患者住院时,医生评价他们的健康状况,在预测生命只有半年左右时,被认为进入了临终阶段。此时,医院将为患者提供24小时24小时不需要家人陪伴的安宁治疗和临终治疗。

作为社会工作者,彭云桥的工作不涉及治疗和生活护理,但他是医院最忙的人。每天早上8点,她准时到达单位,开完晨会后,跟着医生和护士依次查房。医护人员关心患者的身体,她随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彭云桥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

早晨查房结束后,彭云桥正式进行了一天的工作。

开始。医院收治的120多位患者中,目前有十几位已经进入临终阶段,她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心理抚慰,帮他们减轻疾病带来的恐惧与痛苦。

“刘奶奶,昨晚睡得怎么样?”走进一间病房,彭云娇笑着跟一位卧床老人打招呼。老人的身体有些虚弱,但见到彭云娇,脸上立刻浮出笑容。

83岁的刘奶奶是一名退休教师,不幸患了胰腺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被疾病折磨得骨瘦如柴的她,去年一入院就被评定为临终阶段。刚入院时,由于疫情,儿女不能入院探望,孤单的老人感到心灰意冷,经常自己唉声叹气掉眼泪。

于是,每天查完房,彭云娇都第一个来看刘奶奶。她跟刘奶奶聊天,聊老人的儿子、孙子。刘奶奶最欣慰的事就是儿子继承了她的事业,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孙子也很优秀,刚刚考上大学。彭云娇就跟刘奶奶的儿子约好时间,帮老人跟儿孙打视频电话。看到儿孙的刘奶奶非常开心,似乎忘了病痛。

当彭云娇得知刘奶奶年轻时很爱美时,每次陪伴老人,她就一边聊天,一边帮老人梳头发,把一头白发梳得服服帖帖,再拿镜子给老人看,老人高兴得直点头。

有一次,刘奶奶握着彭云娇的手说:“闺女啊,一听到你的笑声,我身上就不疼了。谢谢你啊!”

那一刻,彭云娇真切地体会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彭云娇出生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从小,父母和哥哥都很疼她。很小的时候,彭云娇就跟在哥哥身后,跟一群小哥哥、小姐姐们玩儿,所以养成了开朗、活泼的性格。长大后,由于父母很宽容,从不干涉她自己的选择,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她自己做主,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

“其实当时也并不了解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就想学学。学了以后才知道,社工是一个为别人带来快乐的职业,无论你服务的是老人、小孩还是其他人群,都是要让人们感受到快乐的。我就觉得,这个工作挺好的。”彭云娇笑着说。

爱笑的彭云娇就这样喜欢上了社工这个“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工作,来到延安医院后,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临终关怀社工。

让他活在希望和快乐里

临终关怀就是陪患者聊天、哄他们开心吗?当然不是。作为一名临终关怀社工,彭云娇的工作要花更多的心思,也面临很多挑战。

在彭云娇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一段视频。视频中,延安医院的医生、护士、护理员们围在一张病床前,大家一起拍着手,唱着生日歌。病床上,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老人很瘦,两侧脸颊都深深的凹陷下去,但是看起来精神还不错。他戴着红色的围巾,靠坐在床头,向大家点头微笑。

彭云娇为患者举办生日会

说起视频中的这位老人陈爷爷,彭云娇的思绪又回到了老人刚来医院的时候。

那是去年冬天,患了癌症晚期的陈爷爷转院到延安医院。当时,医生判断他的生命只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陈爷爷是个倔强的老头儿,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来到医院就一言不发,根本不配合治疗。延安医院护理部主任王艳丽有着15年的从业经历,她对陈爷爷当时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医生问话,他根本不理,把头扭到一边不吭声;护士给他输上液,还没走出病房呢,他就把输液针给拔出来了,还把枕头、被子都丢到地上。”

在陈爷爷这里碰过钉子的,还有延安医院四楼楼长黄冬梅。看到老人闷闷不乐,她就陪着笑脸,主动打破僵局:“陈爷爷,以后就由我来照顾您啦,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的,您就告诉我。”

这回,陈爷爷倒是说话了,直接怼她:“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啊,到时候别急眼!”

看着再一次闭上眼睛不理人的陈爷爷,王艳丽和黄冬梅都无计可施,没办法,只好找彭云娇来搬救兵!

彭云娇来到陈爷爷的病房,开始试着跟陈爷爷唠嗑。可不管她聊什么,陈爷爷都不接茬,听烦了,还会直接让彭云娇“出去”。彭云娇也不恼,出去转一圈,再回来,还是不厌其烦地跟老人说话。

“陈爷爷,您老不吃饭可不行,要不尝尝这个营养液吧,是甜的。”

“陈爷爷,一会儿让护士给您输液吧,能缓解疼痛,输上您就不难受了。”

“陈爷爷……”

彭云娇一边试图打破僵局,一边观察陈爷爷的反应。可陈爷爷或许是真的失去信心了,对她的劝说毫无反应。

再一次被撵出门后,彭云娇也感到很挫败。她见过不少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的临终患者,但陈爷爷无疑是最棘手的一个。

“怎么办?还进去吗?”彭云娇问自己,“当然要进,脸皮要厚,不能放弃!”

给自己加油之后,她又推开了病房的门,笑着跟老人打招呼:“陈爷爷,我又来啦!”就这样,陈爷爷入院的第一天,彭云娇往他的病房里跑了十几趟,对着几乎没有回应的老人,就这么笑眯眯的自说自话。

第二天一早,彭云娇又来了,她决定改变“战术”,跟老人聊点别的。

“陈爷爷,您知道吗?我们这儿有一个奶奶,刚来的时候都下胃管了,只能卧床;现在她都能自己吃饭了,还能坐着轮椅下地活动呢。”

彭云娇一边说,一边偷瞄老人的反应,果然,老人把头扭过来,犹豫了片刻,终于说话了:“她是怎么治好的?”

就这一句话,让彭云娇感到一阵狂喜。这说明什么?说明爷爷是很想治病的啊!

机不可失!就着这个话题,彭云娇趁热打铁,向陈爷爷介绍了医院里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打开心防的陈爷爷,终于开始试着接受新的环境和身边的人,也开始进食和配合治疗。

入住几天后,恰逢陈爷爷的生日。跟家属沟通后,彭云娇决定给爷爷办一场病房里的生日会。她用彩色气球把病房装扮得五彩缤纷,在墙上挂上一个大大的“寿”字,又亲手给陈爷爷戴上一条红围巾,送上一捧美丽的鲜花。

陈爷爷万万没想到,自己得了重病、住进医院,由于疫情亲属又不能随便探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为自己过生日!

看到彭云娇为自己忙前忙后,老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能不断地重复着:“谢谢、谢谢。”

“陈爷爷,祝您健康长寿!”彭云娇满面笑容地对老人说。

在她的提议下,陈爷爷和医务人员、护理员们一起,合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歌。

那天,陈爷爷非常开心,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生日会后不到一个月,陈爷爷就去世了,“走得很安详”。尽管老人在延安医院只住了1个多月,但在这段时间里,彭云娇天天都去陪他。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在看到彭云娇时,老人还会很努力地给她一个微笑。

其实,从一开始彭云娇就很清楚,对于当时的陈爷爷来说,现代医学已经回天乏术,延安医院的治疗主要是以缓解病痛为目的。

“明知治不好的情况下,还让老人抱有一个虚假的希望,这算不算欺骗?”

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彭云娇抿了抿嘴唇,很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我觉得,这是善意的谎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其和患者一起悲伤、痛苦,不如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跟他一起憧憬,形成一种快乐的磁场。让他活在希望和快乐里,总比每天活在恐惧中好。”

为了让医疗社工更好地帮助临终患者,延安医院会定期请专业人员对医疗社工进行督导,指导他们进行临终关怀服务,首先就要对临终患者的心理有清晰的认知。

“当人进入临终阶段,尤其是面对恶性疾病时,往往第一反应是否认,会在心里想:不,这不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我们临终关怀的意义,就是帮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脱离这种状态,最终接受并归于安宁。”彭云娇说。

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医疗社工开展工作也需要几个步骤:在准备期,要与临终关怀对象进行沟通,尽快打开突破口,建立信任关系;在开始期,要帮患者维持稳定的日常生活,减轻不安;在服务期,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危险症状和危险场合,比如患者过度平静,或者患者参加了亲属聚会等。

“这几个步骤不是缺一不可的,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为的就是通过我们的耐心和努力,让一切都平静自然地进行。就如那句诗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彭云娇说。

彭云娇帮助患者与亲属视频聊天

“死其实没什么可怕的”

在延安医院做临终关怀社工的这半年来,彭云娇的内心也发生着变化。

最初她也认为,这些临终老人的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是他们更需要自己的陪伴,但现在她发现,自己其实也从这些老人身上汲取了很多生命的力量。

“我原来也觉得,临终老人一定都很低落,都很害怕死亡。但其实,大多数老人都很乐观坚强,有时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彭云娇说。

有一位70多岁的张奶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来到延安医院后已经病危了好几次。老人很看得开,知道自己随时可能离世,早早备下了遗嘱,把一切都安置妥当。她经常对彭云娇说:“死其实没什么可怕的,我能接受。可是,看到你们这些孩子为我们这么努力,我也要好好活着。”

尽管嘴上说着“不怕死”,可每每犯病的时候,身体上的折磨还是让张奶奶痛苦万分。

今年春节期间,张奶奶在一个星期里被抢救了三回。每次抢救过后,彭云娇都第一时间去看望老人。有一次,老人又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一大早,彭云娇悄悄走到她的病床前,看到老人闭着眼睛,微皱着眉,脸色灰暗,沉重地喘息着,不由得感到鼻子发酸。

老人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看到她难过的样子,竟伸出瘦骨嶙峋的手,握着彭云娇的手,虚弱地说:“别担心,我死不了,我还能再陪你们几年……”

彭云娇哽咽着说不出话,只能用力握住老人的手。她知道老人不想看到自己哭,便忍着眼泪,向老人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

还有一位章爷爷,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后,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不管病情发展如何,他都积极配合治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每天还坚持刷手机看新闻,跟彭云娇讨论国内外的新鲜事儿。每当这时,彭云娇都觉得,不是自己这个社工在疗愈老人,而是老人在疗愈自己。

“看到他们对待生命的这种乐观、坚强、豁达的态度,让我觉得,每个人都没有理由浪费自己的生命。”彭云娇感叹着说。

为了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尽量享受阳光生活,彭云娇花很多心思为他们设计娱乐活动:春夏季节,她会带来各式各样的花草和叶子,让老人们做花朵画、树叶画;秋冬季节,她会在白色的纸盘子上画上各种动物的轮廓,让老人们往里面填颜色。今年是牛年,过年的时候,她就准备了很多牛的图案,让老人们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这些简单易做的小活动,不仅让患者感到新鲜有趣,彭云娇还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从侧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比如用色比较鲜艳的,说明他的心态还不错,比较活泼、乐观;如果用色都比较暗,像灰色、黑色,就说明他的心理状态不太好,需要多多关注。”彭云娇说。

彭云娇陪患者一起欣赏绘画作品

事实证明,社工的这种“快乐疗法”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一位孙奶奶,来到延安医院时,被预测生命不会超过三个月。可在医疗社工和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生命已经延长了一年多。

永不枯萎的生命之树

在延安医院,彭云娇不是第一个从事临终关怀的医疗社工,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作为一所临终医院,延安医院从成立之初,就设置了医疗社工岗位。但最开始,主要是一些中年女性或离退休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社工需求的不断增多,一些高校也陆续增设了社会工作专业,越来越多的社工专业大学生开始走上社工岗位,也有不少像彭云娇这样的专职社工开始陆续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

在延安医院的一楼,设有一个生命纪念室,室内的一面墙上,绘制了一棵巨大的生命之树,整个树冠都是由在延安医院离世的人名字组成的,看上去很是震撼。

彭云娇告诉记者,延安医院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送走了5000多位临终患者,而这棵树上的名字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患者,都曾得到过医疗社工的抚慰,他们走得很安详。

纪念室的另一侧,摆放着一个柜子,柜子里是好几本厚厚的生命关怀手册,上面记录着每一位离世者的信息。

“崔奶奶(1929-2020),奶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当初因为种种原因她只上过小学,所以她将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王爷爷(1930-2020),他热情朴实、为人忠厚,是后辈的好榜样,我们永远想念他……”

“邢奶奶(1935-2021),老人生前特别爱笑,喜欢唱歌、写诗,是个特别优雅的奶奶……”

翻看着这些手册,彭云娇仿佛觉得又看到了这些老人的音容笑貌,好像自己又握住了他们有温度的手,陪他们唠家常。

生命关怀手册上的崔奶奶,就是彭云娇刚来延安医院时,热情地帮她做“向导”的人。彭云娇来医院三个月后,一天夜里,崔奶奶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了。转天上班后,彭云娇得知此事,不由有些恍神,虽然老人的床已经空了,可她总觉得老人没有走,老人慈祥的声音还萦绕在耳边。

彭云娇主动申请为崔奶奶书写生命关怀手册,短短几百字里,回顾了老人的一生,也回忆了老人入院后的点点滴滴。想起老人曾说过:“我不喜欢哭,我喜欢笑。”彭云娇含着眼泪,在手册上写下寄语:“奶奶,希望快乐永远伴随您!”

“这些生命关怀手册,是我们对每一位离世老人的怀念,也代表了我们对于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彭云娇说。

生命关怀手册

记者 | 巩胜男 张歆

来源: 天津广播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