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宏观互联网
《上篇》表示,2014年整个移动社交网络领域陷入混战,来往、飞信交替出战,不会微信死亡。爱好和社交纷至沓来,与男女朋友分道扬镳。(西方谚语)匿名的社交悬崖停止说话,准备对陌生人大动干戈。
同时,随着新星的升起,这个烽火四周的战场还要再点燃一把火。下一篇故事从这里开始。
2014-2015:校园社交没有未来?
21世纪初,James Hong和Jim Young成立了在线约会社区Am I Hot or Not,允许用户评价他人的照片:Hot or Not。这个简单的游戏在未来十几年里给了很多社交企业家灵感和启发。
2003年扎克伯格黑了哈佛数据库,让我把全校女生的照片上传到Facebook上,评价谁更火。这个校园版本的Hot or Not此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YouTube成立初期,陈思俊也努力制作电影版HOT or NOT,但无奈团队缺少美女资源,变身视频分享。
作为PC时代的古董,Hot or Not的生命力不止于此。2012年,Tinder出人头地,将这种精神传承到了流动团。
可以通过右边的幻灯片like、左边的幻灯片pass和彼此的like进行对话。简洁明快、高效的风格和颠覆性的LBS场景使Tinder迅速席卷美国和欧洲,被公认为“陌生人的社交重新定义”。
P1社区的王宇和戒指注意到了廷德尔。我认为这种模式对减少女性用户的骚扰是有效的。当时P1团队正面临瓶颈,有一定的用户数量和广告收入,但没有进一步突破,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Tinder的热度使夫妇隐约看到了更大、更普遍的社交平台的可能性。
2014年5月,原P1团队开发的勘探正式上线。
和Tinder一样,探索的冷启动始于大学校园。校园人流密集,对新产品接受度高,是天然的社交孵化场。球队很快在北京、上海、四川几十所大学获得了两万名种子用户,但后台的数据相当惨淡。
“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心理年龄上至少相差5岁,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交方式更像美国高中生。大多数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少打扮,连照片都不改,整个app看起来简直是剪刀风格。”
潘皇把这个问题概括为“颜值差距”。找到问题的探探在自己的P1社区开始了第二次用户宣传,介绍了1万名颜值高的时尚青年。
“效果立竿见影!”
这还制定了探询未来“颜值、正义”的产品标签。
勘探不是Tinder的第一个弟子。之前很近,是火花,一见钟情,P1共同体的沉淀物正好有助于勘探这个坑。
简单、直接、颜值高,在勘探的开始阶段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三个特征背后隐含着某种特殊需求。在未来的几年里,曾经被陌生人抛弃的东西将被勘探并重新拾起。
2015年,跨越冷启动阶段的探索迎来了高速增长期,获得了贝塔斯曼、DCM和KPCB融资。感谢寒冬快速融资的能力,迅速摆脱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独霸,截至7月份探察的DAU跨过了50万韩元的门槛。
但是这个行业并不缺乏竞争。刀光剑影是常有的事。再加上陌陌上将这种强心针,探询一个小时也饱受狼的循环折磨,其中就有前腾讯战略总监钟坚。
钟犬的项目被称为“心跳”,是2014年末上线的Tinder的复制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关注标签的强调。与颜值路线的探索不同,心跳打出“找到认识你的人”的口号,使关注标签的可视化更加突出。
最头疼的是,在使用场景上和陌生时完全一样,但队外的一致口径是“勘探绝对不玩约X”。钟犬在所有媒体场所将探访归类为“新疆行走”一流,标榜自己
更加“走心”的兴趣社交。事实证明,陌陌走过的路确实要平坦很多,荷尔蒙的力量比兴趣显然要大的多,“走肾”的探探一路高歌猛进。
话分两头、事分两端,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让探探失利的大学校园。
《上篇》提到在美国校园大红大紫的Yik Yak传入中国,给匿名社交点明了方向,一条沉寂已久的赛道也再次被摆上了台面:校园社交。
在SNS时代,校园市场也曾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人人网一骑绝尘,连腾讯都无可奈何。但是到了14、15年,如果你还在上学,应该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人人网没落了。
随着人人网的没落,校内交友突然没有了途径。高校学生大都难以接受声名狼藉的交友软件,即便背地里装了陌陌也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一时间,校园社交进入到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
Yik Yak走红之后,国内很快出现了猜猜、刻桌等校园匿名社交产品,许朝军的乌鸦也向校园转型。还有比较特别的黑白校园、11点11分等产品,打出分时社交、匿名匹配等概念。这类创新的玩法吸引了一批尝鲜用户,但往往都没有直指本质,在交友上显得有些畏畏缩缩。
出自韩国留学生之手的tataUFO则要开放许多,公开对标陌陌,要做靠谱的名校大学生约会平台,并通过荧光夜跑的活动将品牌植入了各大高校。tataUFO最大的特点是实名认证,CEO郑玹宇表示:“陌陌是不科学的,漂亮的女生必然受到骚扰,而且身份都可以作假,没有学生会想用陌陌找一个靠谱的约会对象。”
此外,更早入局校园的超级课程表和课程格子也先后发展出了同班同学、校园bbs等社交版块;几度团队转型开发Simplr,拿下千万融资要做移动端的人人网;背靠网易邮箱的青柠,则希望通过线下活动打通校园市场;还有类探探的搭讪式校园交友street、年轻人的文化社区tutu……
2015年,校园社交一时风头无两。但是,创业者们也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生命周期。学生是一个有时效性的身份,如果产品太依赖于校园场景,生命周期就会受到用户在校时间的限制。Facebook打通媒体接口,突破了单一的校园场景,这也是它比人人网高明的地方。
其次是用户边界。一方面,基础的交友需求是否存在校园和社会的强边界,学生就一定只愿意和学生交友吗?另一方面,强校园场景的需求,比如校园活动,很容易受到每个学校本身的特点影响,形成以单一校园为边界、难以复制的情况。
再来是用户黏性。校园是一个相对稳定、封闭的空间,用户群体分布非常集中,线下交友的途径非常多,线上交友的需求就显得相对低频。同时,在校园的辐射半径内,线上交友随时会转移到线下。这就意味着用户黏性大大降低。
最后是商业闭环。在校园场景下交友路径非常短,认识了就是同学,勾搭上就算朋友,比其他任何场景都更容易转移到微信。可以说,微信不仅仅杀死了人人,更切断了校园社交产生商业闭环的可能性。
到了2015年底,整个行业开始反思:“校园社交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但是时间不等人,在校园社交陷入困顿的时候,屯够了粮草的探探开始了它的野蛮生长。在15年底,DAU又突破了100万。
与此同时,酝酿了两年的4G网络正在积聚着一股巨大的能量。
2016:声色犬马的全民直播
自工信部正式发放牌照以来,4G已经蛰伏了两个年头。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的极大提高,为移动直播做好了铺垫。
2015年7月,台湾艺人黄立成和国民老公王思聪相约在上海一家日料店。当时黄立成正在运营一款直播App“17”。43岁的黄立成和27岁的王思聪从17的用户量谈到17的直播功能、分润机制,再到17的发展方向和新媒体的未来,并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敲定了投资事宜。
接下来,17相继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的App Store排到第一,并于9月25日登顶中国免费榜。第二天,王思聪在自己1600多万粉丝的微博账号上,置顶了一条配有他17账号截图的微博。
然而就在王思聪为其站台后的第三天,17遭到苹果官方下架处分。直接导火索是8月28日男童直播妹妹洗澡和9月3日情侣直播造人事件。
但同时,17的爆红彻底引燃了移动直播行业。2015年下半年到整个2016年,以映客、花椒为首的移动直播平台异军突起,裹挟着4G网络的巨大能量,将整个移动互联网带入了声色犬马的全民直播时代。
“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映客的这条文案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座右铭。
2015年,离开多米音乐的奉佑生创办了映客,这个从小在深山里长大的湖南人,普通话说得不太通顺,却有着和张小龙类似的孤独气质。主播下播就能提现,是映客最原始的口碑积累。奉佑生以前在东莞打工,经常看到电线杆上贴着各种“高薪日结”的招聘广告。
“这是一个很人性的点,谁都希望工作完成后就能拿到工资。”
最短的变现路径,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主播加入映客并自发进行推广,同时也给映客带来了良好的现金流。在成立的第一年,映客的营收就达到2870万元,并实现盈利,奉佑生和映客也因此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映客的崛起只是移动直播时代的一个缩影。4G让直播不再受限于场景,突破了传统的秀场和游戏模式,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随时随地想播就播,直播形态开始泛娱乐化。上到明星网红,下至学生白领,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全民直播。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直播平台近200家,除了斗鱼、虎牙、映客、花椒等原生直播应用,秒拍、美拍、B站等视频社区也纷纷嵌入直播功能。
直播也是一场资本的盛宴。一年时间里,整个行业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巨头们纷纷入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腾讯内部孵化和投资的直播平台就有9个。阿里、小米、360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在直播领域均有布局。
相对的,头部平台的回报也相当丰厚。映客2015年上线,2016年就实现了月营收过亿。这样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对社交行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消耗殆尽,陌陌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女性用户在产品内持续被骚扰,以及失调的8:2的男女比例使陌陌的女性用户不胜其扰,月活用户一度从巅峰的7800万一路下跌,更可怕的是彼时貌似没有什么回旋的办法。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唐岩又一次展现出了自己激进的一面。在国内移动直播尚未发轫时,他便开始试水陌陌现场,作为CEO亲自披挂上阵直播工作日常。等到移动直播火爆时,他不仅马上将直播调至主帧位置,还推出独立App哈你直播,将直播上升到了公司战略层面。
“不要怕犯错,大不了改回来。”陌陌的第五年,唐岩依然匪气十足,动作决绝而迅猛,让人佩服。
事实证明,直播对陌陌来说绝对是天赐良缘。7000万的月活跃用户,失衡的男女比例,这样的App不做直播,简直天理难容。2016年8月,陌陌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移动直播的收益达579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58%。12月,陌陌月活用户突破8000万。
同样从社交转直播的还有另外一个产品,抱抱。
2014年上线的抱抱深陷行业混战,经历了从匿名社交转型陌生人交友的阵痛,在后来火爆的校园市场也没能占上一席之地。到了2015年底,埋头做起了移动直播。2016年7月21日,抱抱宣布获得华映资本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直播成功解决了交友软件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让美女用户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转化,同时直播的真实性和互动性,让屌丝用户的荷尔蒙也得到了即时的释放。移动直播和陌生人交友可谓是天作之合。
但在这场直播热潮中,却有一个身影缺席,它就是探探。
老大哥陌陌投身直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王宇和潘滢却没有盲目跟风。探探依然固守在交友领域,他们的目光始终盯着Tinder,可谓“寸目不移”,移动直播在国外风起云涌时,Tinder也同样不为所动。他们明白,Tinder模式的生命力在于简单直接。
“Tinder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探探的一位投资人说。
当然,缺席了直播的探探并没有停下增长的脚步。2016年初,探探上线“匿名暗恋表白”功能,用户可以填写5个通讯录好友,然后对方就会收到表白短信。这个后来被无数人大骂流氓的营销手段,扎扎实实地让探探的用户量翻了一番。
2016年3月,用户量突破千万的探探拿下DST领投的3200万美元C轮融资,足够的弹药,让探探的增长势头愈发凶猛。到了年底,日活用户已经超过了500万,号称继微信、QQ、微博之后最大的90后社交平台。
如果说探探只是缺席,那么接下来这个产品,在当时的社交行业里则是真正的格格不入。这款产品确实很另类,在它上线的前两年默默无闻,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它,后面的时间,大家或追着它,或惊讶它,或依然不看好它。
张璐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一家欧资管理咨询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在上海工作的她,深深体会到了身处现代化大都市的那种孤独感。可是,从陌陌到探探再到映客,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始终没有一款产品能够真正填补她内心的空白。她决定辞职创业,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走心的产品。
这就是Soul的初衷。
张璐认为,这个世界不应该只有吸引眼球的颜值和蠢蠢欲动的荷尔蒙,人们需要一个真正能够解决内心孤独的平台,一款深入心灵、能够引起人们共情的社交产品。same曾经有过这样的精神,而Soul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产品。
在Soul上,没有地理位置筛选、不允许上传真人头像,核心功能是一套由浅入深、基于人格心理学的测试。Soul希望通过剖析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并借助机器算法帮你找到那个灵魂伴侣。在Soul的广场上,没有肤白貌美的女神、没有色情三俗的段子,它更像是一个孤独患者的精神角落。
在整个2016年,Soul就这么静静地偏安一隅,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这个大浪淘沙的年代里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文艺、小众、感性、过于自我、缺乏爆点、甚至于有些幼稚。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以后这个大家眼中的非主流产品竟要与陌陌、探探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三分天下。
2017:进击的短视频,割裂的价值观
时间来到2017年,直播行业突遇监管寒流,使得直播的内容和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资本的催熟下,流量红利也迅速见底。监管、洗牌成为了行业的核心话题。
从2017年1月开始,包括映客、YY Live、花椒直播等在内,多家排名靠前的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均出现了明显下滑。草根出身的映客,虽然在花椒、来疯、熊猫等众多富二代的围剿下登上顶峰,但在行业遇冷、流量见底的2017年,也没能独善其身。这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差点要以卖身宣亚国际而告终。
同样在这一年,更加长尾的短视频迎来了爆发。
国内短视频行业初露峥嵘还要追溯到2013年,微视和秒拍的成立。
2013年9月,腾讯推出短视频应用“微视”,并在春节期间通过百位明星齐聚微视拜年的事件营销,将活跃用户推到巅峰的4500万。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下科技拿下新浪领投的2500万美元,推出旗下第一款短视频产品“秒拍”。借助新浪的独家支持,秒拍也迅速将用户堆到了千万级,与微视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秒拍和微视的出现,标志着移动短视频的第一次爆发,随后美拍、小咖秀等产品也纷纷入局,将短视频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4G尚未普及,行业受到流量限制,天花板触手可及,即便是资源顶配的微视也没能破局,最终在巨大的资金消耗和差强人意的用户留存下,惨遭腾讯战略放弃。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短视频作为内容载体和拍摄工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但它还不属于社交,而是属于新媒体,属于那些短视频内容创业者们。这说起来又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本篇就不多赘述。
移动短视频真正自立门户,成长为新一代社交媒体,还要从两个新的主角说起:快手和抖音。
2016年6月,X博士的一篇《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揭露了一个真实而又荒诞的魔幻世界,让“快手”这个名字进入了“主流人群”的视线。整个互联网行业震惊地发现,中国最大的短视频App竟然是快手。
截至2016年3月,用户量突破3亿的快手已经是中国流量第四大的手机应用,远超直播起家的映客和7000万月活的陌陌。
快手诞生于2011年3月,早期主打GIF的制作和分享,创始人宿华也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创业者。2012年11月,快手转型短视频平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悄然向三四线城镇及农村渗透。
乡村喊麦、未成年妈妈、鞭炮炸裤裆、生吃猪大肠……这一切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但却真实地存在于6亿农村人口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与北上广深没有交集,也不会有共鸣。久而久之,快手用户形成了自我认同,形成了天然的文化壁垒,而算法则加速了这个壁垒的成形。
后来很多人批判快手上的低俗内容,但宿华却说:“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算法的缺陷就是人的缺陷。”宿华和他的湖南老乡们一样,洞见了人性。
但是,这样的快手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灵魂。就像b站,你无法将它单纯地视作一个视频网站。同样的,你也无法将快手单纯地视作一个短视频分发平台。快手的播赞比、评论区的活跃度、关注列表的粘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快手都算得上是真正的社交媒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接下来便轮到快手的宿敌,抖音登场了。
微视正式关闭后的第十天,快手宣布获得腾讯领投的3.5亿美元融资。短视频的崛起让整个行业隐隐看到了社交的未来,一直以来不甘于内容分发的张一鸣也嗅到了机会,蠢蠢欲动起来。
2016年9月,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正式上线。
抖音上线之初名字叫做“A.me”取自Awe,UI风格像极了2014年出海的mu。彼时mu已经是北美最受欢迎的短视频App,在全球拥有上千万活跃用户,抖音也因此受到抄袭的诟病。在产品的内容上,也是贴近mu,配合这音乐跳舞,以及对口形等玩法。
初次露面,像极了中文版的mu。
算法上,张一鸣和宿华各擅胜场,而内容上,抖音和快手则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说快手更贴近“生活”,那么抖音就更像是一场“表演”。
抖音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滤镜、音乐,设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玩法和大量令人惊艳的特效。抖音的算法更是明确树立了一个“好”的标准,给用户推送的内容质量极高,比起真实的快手农村,抖音更像是经过美化的乌托邦。
几经打磨的抖音正式发起进攻。从小岳岳的微博转发,赵丽颖最强应援、C哩C哩挑战、谢飞机Thug Life、魔性歌曲一只猫等活动,到百万英雄、明星抢红包等撒币大战,抖音的运营团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能力。
5月,MC天佑天价2000万被挖,今日头条豪砸10亿PK快手,张一鸣断言短视频将是内容创业的下一个风口。11月,今日头条上演了10亿美金收购mu,同时拥有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矩阵产品的今日头条,在短视频赛道形成合围之势。
抖音更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春节以后,日活已经突破了6000万大关。很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抖音已经赢了。但事实上,快手的增长速度更加可怕。
抖音正式启动推广时,快手已经坐拥4000万DAU,而到了2018年春节,这个数据又在此基础上增长了7000万,来到了1.1亿DAU。整个行业只有从0到6000万的抖音堪堪能够与之一战,而抖音、西瓜、火山加起来1.5亿日活,也仅仅略胜快手一筹而已。
当然,快手和抖音谁能笑到最后还有待时间来定夺。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场令人咋舌的追逐战中,以快手、抖音为首的短视频App真正发展成新一代社交媒体平台,也让错失了微视的腾讯追悔莫及。
2017年8月,腾讯重组了关停已久的微视项目组,并划归到社交网络事业群。2018年4月,微视上线4.0版本,不仅推出30亿元高额补贴计划,还利用手机QQ给微视导流。
这一幕,像极了当年苦苦追逐微博和人人网时的场景。
2018-2019:Z世代和社交未来
“陌陌和探探在一起了。”
2018年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二个工作日,陌陌和探探各方签字,前者以6亿美元现金+265万股ADS股票收购探探100%的股权。这个消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社交行业。
过去两年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探探在做什么。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老大哥陌陌,不仅靠着直播一路飙升,而且迅速跟进了短视频功能,打出“用视频认识我”的新品牌,流量、钱和关注度都赚到了手里。至于行业第二的探探,却从来没有涉足直播或视频领域的打算。
2017年6月,探探宣布获得由YY领投的D轮融资,虽然与直播行业的元老YY牵手成功,但是潘滢却直截了当地说:“探探目前没有进入直播的计划。”王宇也认为直播需要巨大的流量来支撑,“可能是DAU1500~2000万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当时探探的日活大约在600万。
至于陌陌收购探探则是唐岩提出的。而收购的过程,却出乎唐岩预料的顺畅,探探团队配合积极,王宇和潘滢似乎也乐得将探探拱手让人。至于探探是否成为了他们心目中那个伟大的公司,个中况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老大老二喜结连理,意味着陌生人社交领域几乎一统江湖。
与此同时,千播大战的闹剧随着映客的上市也暂时告一段落,而高速增长的抖音和快手在国内没有分出胜负,将战火引到了海外。视频生态对社交行业的推动也完成得七七八八,整个社交江湖显得有些平静。
5月一则小的插曲带来了一点涟漪,“甜蜜定制:援交App入华记”,这款劣迹斑斑的甜蜜定制,无疑是在底线的边缘试探,当然也就很快被下架了。
除了这位来去匆匆的过客,那个两年前被忽略的叛逆少年——Soul,在9月争得了主流的视线。一则“soul登不上”的消息悄然登上了热搜。一如当年我们对快手的无知,许多人对这款年轻人用的社交软件也浑然不知。
201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第一批95后大学毕业,第一批00后集体成年,我们惊讶地发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主流用户即将被这些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所取代。Soul的火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当年陌生人社交所谓的距离、颜值、约X,在如今的“Z世代”当中都不是问题。他们的关键词是扩列、养火、连麦、暖说说,他们信奉占星术、塔罗牌,他们接受网恋、异地恋。陌陌、探探那一套早就被淘汰,甚至在00后的眼中,连微信都是叔叔阿姨用的东西。
因此,基于灵魂匹配和三观测试的Soul、如故,以假面舞会形态示人的Uki、唔哩星球,主打青年亚文化兴趣社区的积目,继承无秘和same精神的树洞产品一罐、Sugar,配对养成类产品一周CP、处CP……以Z世代为目标的社交产品就这样挤进了社交榜。Soul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Soul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灵魂社交是它的主题。灵魂这个词说来空泛,却代表着一个人的性格、兴趣与三观。对于95后、00后来说,颜值并不是社交决定性的因素,他们更多地是需要认可和陪伴。因此,在Soul、Uki这样的软件里,连地理位置筛选这样的功能都不需要。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Soul上,用户需要通过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得到自己的“星球定位”和“灵魂属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匹配。聊天中设置有类似QQ养火的机制,聊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点亮一颗心,点亮三颗星就可以点亮一个字母,点亮Soulmate这8个字母即可开通一个灵魂伴侣的专属空间。
这样的机制比起陌陌、探探来,显然是复杂且幼稚的。
这两年,Soul先后拿下晨兴资本和DST的投资,也慢慢拥有了千万级的用户规模。而真正让Soul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则是2018年6月更新的语音匹配功能。
2018年正值声音经济崛起的浪潮,“声控”也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审美形式之一。而语音连麦这样的实时交互功能,不仅贴合Soul走心不看脸的产品定位,也解决了用户缺乏陪伴、空虚寂寞的需求。此后,跑通了产品功能的Soul加大了投放力度,稳稳进入了社交榜前十名。
其实语音社交的概念一直都在,但从早年的YY、比邻,到后来的语玩、陪我,这些产品大都是工具属性或娱乐属性更强。直到Soul、Uki、处CP这些新生代产品添加了连麦功能,语音社交才真正融入了陌生人交友。而Uki等产品的用户群体则要更加低龄,随处可见初、高中的小朋友。
到了2018年底,接唱类游戏社交App“音遇”和荔枝旗下的语音版探探“吱呀”上线,标志着属于“声控群体”的社交产品正式自立门户。前者一个月内冲到总榜前三,而后者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进入到社交榜前五,一度领跑整个陌生人交友行业。足可见95后、00后群体的潜力有多么巨大。
除了刚刚提到的那些名字外,还有以语音问答形式切高品质社交的JOIN、执着追求中国版INS的Flow和Soda、坚信校园社交还有未来的Summer、一夜爆红的捏脸社交Zepeto。
这些清一色英文命名的产品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新潮,大多数人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但它们代表的却很可能是一个焕然一新的未来。
现在,我们的故事还得回到叔叔阿姨们用的微信。
自打米聊失败之后,各路英雄好汉依然孜孜不倦地挑衅微信,即使沦为跳梁小丑也在所不惜。到了2018年,也许是短视频蚕食了朋友圈、公众号的流量,也许是00后集体转移手机QQ,唱衰微信的声音又突然甚嚣尘上。
这一次带头挑战微信的是转行卖手机的英语老师罗永浩。
2018年8月24日凌晨,伴随坚果Pro 2s一同发布的通讯产品“子弹短信”登上了App Store总榜第一的位置,并在上线7天内完成第一轮1.5亿元融资,让无数业内人士惊掉一地下巴。
子弹短信是一款以提升沟通效率为初衷而开发的办公通讯类产品。这款产品的确在语音读取和消息处理等各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被投资人和行业给予“颠覆微信”的厚望,实在是有种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俞军有一个著名的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事实上,子弹短信在通讯功能上的改进空间真的非常有限,可微信的换用成本却不亚于十年前你换一个手机号,甚至是换一张身份证!
《定位》里有这样一句话:“任何公司向IBM业已占据的领先地位正面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微信。
只是有些人偏偏不信邪,在他们的推动下,业内慢慢营造出了一种“天下苦微信久矣”的氛围,而这个氛围在2019年初达到了高潮。
2019年1月15日,子弹短信更名聊天宝、快播王欣发布马桶MT、头条系推出多闪,三款产品同时上线,也同时将矛头对准了微信。
“都是垃圾。”这是王思聪的评价。
更名后的聊天宝和为之站台的老罗显得十分落魄,整个发布会就像是一个大型传销现场。曾经说出“利诱是终极之low”的匠人,竟然用“宋焕铎”大行动这样的营销方式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耳光。那几毛一块的蝇头小利真的能撬动微信的关系链吗?这恐怕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主打匿名社交的马桶MT更是不堪。信奉技术无罪的王欣恐怕还没有想明白人性本恶这个道理,整个行业都在旗帜鲜明地反对负能量的匿名社交,他却偏偏要在风口浪尖上耍花招。甚至马桶MT的分享链接遭到微信封杀时,王欣还在微博上质问:“不知道你在怕什么?”简直就是在碰瓷。
最有意思的是头条系的多闪。这边CEO陈林不断表示:“多闪和微信不是一类产品。”那边多闪发布会连楼梯上的文案都要diss微信。93年的产品经理站出来做年轻的社交产品,逻辑上很OK,实际上未必走得通,并且声称从2017年年中构思产品,结果最后只是从Snapchat里砍掉了阅后即焚。如今拿着抖音的巨大流量,DAU只有抖音的百分之一,也是很唏嘘。
类似Snapchat的产品早就死了不知凡几。去年的echo、POP,前年的Friday、一天(原Spot),再往前还有阿里的点点虫。所有这些产品都在说微信的老龄化和关系链臃肿,同时他们也都以为,在Facebook眼皮子底下席卷美国青少年的Snapchat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对他们来讲Snapchat也许不单单是一款产品,更是一种信仰,但信仰不解决问题。
时间来到2019年,社交产品开局不幸,在2月6日遭遇了苹果大规模下架,似乎预示着今年的流年不利。
当然,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3月,对标着国外Zenly转型做了地图社交是Spot重新上架,借助“查岗”这个噱头也在社交榜榜首呆了好一段时间。
尾声
不知不觉,2019年也过了大半。
那些怀着侥幸心理挑战微信的产品,终究还是无一例外地进入了死亡清单,而社交之心不死的今日头条继多闪之后又上线了飞聊。与此同时,上半年风光无限的吱呀、Soul等产品突然迎来新一轮的行业监管,遭遇了大规模下架,但面向95后、00后的社交产品依然在社交榜上占据了半壁江山。
7月14日,映客以8500万美元收购积目,后者拥有80%的95后亚文化青年用户;7月22日,秀蛋宣布获得启明创投数百万美元融资,这款虚拟社交产品95后占比30%,00后占比40%;7月26日,专注于解决年轻人恋爱&脱单问题的恋爱圈也公布了Pre-A轮。
而在这个大浪淘沙的年代里,谁胜谁负还难以定论。
我们只知道:社交,没有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