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不少名人重学习、爱读书,并且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由此还写下了不少谈论读书的诗。他们的诗句发人深省,启迪心智,值得一读,从中还可窥到古人读书的态度与真知灼见。让我们借古言今,领会“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三个阶段,使读书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
┃读书好——“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句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苏东坡曰: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学问有修一种非凡的气度,无论她看起来多么的潦倒和衣衫褴褛,外部环境如何的不济和遮盖,都无法俺盖这种纯正夺目的光彩。“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
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多读书——“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此句出自于苏轼的《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原文: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是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由来是这样的,有一天东坡姓柳的二外甥来到东坡家中向东坡先生求字,以便临摹练字之用。东坡先生当即题诗一首,劝其还是先学好柳体为要。且看全诗,前两句容易理解,无非是告诉他要多练,多读书。可是这“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又是什么意思呢?苏东坡告诉他的二外甥:你们柳氏家族有个书法家柳宗元,他继承了柳体的衣钵,并且有了新的发展,那是你们柳家自己的宝贝(家鸡),你们不要厌弃这宝贝,应该先学好“元和脚”,然后再向其他的书体求教。这首诗主要是讲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须勤学苦读,博采众长。
┃读好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是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的开头两句,“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旧书”指的是经典好书,所以要“熟读深思”。意思是一本好的书经得起千百遍的阅读,书多读几遍再加上认真地思考自然就能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的道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轼的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冰心的名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现实意义
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既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垃圾泛滥的时代;既是一个文字淡化的时代,也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已是当务之急。
冰心的九字真言,言简意丰;三句话,层层的递进。在当前社会尤为重要。
读书好:读书有好处,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 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如果一个人真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话,那他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多读书:要看各种各样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读好书:读书有益身心健康、读对自己有用的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冰心老人一生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是她思想的结晶。包含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对读书意义的认知和选书的标准,一直被后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