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刘文风
江西省万安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吉安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在《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教学之友》《语文知识》《作文导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梁音
审校:付婷婷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5年,陈独秀在演讲中提出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青年毛泽东在报刊上读到后说:“应该加一条:强壮的而非虚弱的!"
以上材料给成长中的当代中国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布局未来教育科技研究院精选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叙述了陈独秀、毛泽东提出的新青年应具有的七个标准,这是考生写作的情境限制。考生应准确理解七个标准的内涵:“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强调独立性、自由性、平等性;“进步”指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进取”是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世界”指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他国先进文化;“实利”指脚踏实地、经世致用;“科学”指信仰科学、崇尚理性、明辨是非、远离蒙昧;“强壮”指身体健壮、精力旺盛。考生应围绕此情境写启示,不可偏离或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的写作身份是成长中的当代中国青年,写作方向是谈谈材料中陈独秀、毛泽东提出的新青年应具有的七个标准对自身发展的启示,也就是说要写出七个标准的现实意义、借鉴意义。 “思考”偏重理性,文体以议论文为宜。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是……而非”体现了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启蒙主义者对中国青年的瞻望,他们期望中国新青年“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强壮”,摒弃“奴隶、保守、退隐、锁国、虚文、想象、虚弱”。这些肯定性或否定性判断旗帜鲜明,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仍有借鉴意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强壮”七个标准,考生可任选其一深入解读其对自身发展的启示,也可综合论述;既可肯定七个标准的积极意义,也可指出其中部分标准在今天存在的局限性。如标准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在陈独秀《敬告青年》原文的语境中,“进步”指的是西方文明的优越,“保守”指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因循守旧。站在今天的时代角度看,这一标准过于崇西贬中,显得偏激。中华传统文明中所蕴含的积极合理的文化思想,我们应该继承并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又如标准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基于二十世纪中国落后的现状,提倡青年求真务实、追求功利,这在当时是合理的,但在当代,过度追求功利,虽能短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且易迷失自我、扭曲人性。
2.联想和想象是开放的。材料中提出的七个标准高度凝练。考生可以联想相关的名人名言或事例素材佐证观点;也可多角度诠释,合理联想和想象。如由“自主”联想到“学习前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自我监督,学习后自我总结与评价”;由“自主”的方式联想到“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我管理、自我主宰”。又如“进取”,可联想到“在顺境中不满足,勇于超越;在逆境中敢于牺牲,不抛弃不放弃,保持持久的旺盛的战斗力。”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旨在考查价值观,材料以新青年应具有的七个标准,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自身成长问题,本题命题思路有类于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任务部分强调“七个标准”对成长中的当代中国青年的启示。“七个标准”为并列关系,既互相独立,又彼此互相补充。考生可就其中某个标准来谈;也可就某几个标准谈,但不可将之割裂开来,要在准确理解每则材料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材料间的内在关联。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涵养健全人格,勇担时代使命。
2.新青年、新格局、新作为。
3.做锐意进取的强国青年。
4.新青年应自立自强,砥砺前行。
5.心怀家国,放眼世界。
……
偏题立意:
1.珍惜美好时光,不负青春韶华。(偏离“七个标准”。)
2.做新时代的新青年。(泛泛而谈,大而无当。)
……
下水文
涵养健全人格 勇担时代使命
陈独秀先生说,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春岁月,锦绣芬芳。作为成长中的当代中国青年,面对竞争激烈、多元发展的社会,我们当涵养健全人格,勇担时代使命。
健全的人格是内与外的平衡。
外是身体,内是心灵。青年是“强壮的而非虚弱的”。光有心灵的丰盈是不够的,还要有身体的强健。真正的强大是身体与心灵的同时强大。内外兼修、平衡发展、刚健有为,拒绝“油头粉面A4腰”的“娘炮”,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没有旺盛的精力,何以能“三更灯火五更鸡”?没有扎实的科学知识,何以做到“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没有强健的身体,何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拥有可持续的战斗力?
健全的人格更是小与大的协调。
小为个体,大是国家、是民族。小与大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没有一滴水能够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因为有了大海,才使每一粒水成为一朵浪花,不再干涸;因为有了春天,才使每一朵花光彩夺目。作为个体,我们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自信而非自负的、“进步而非保守的”。我们能自己判断、自己主宰,善于用时代的、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做到“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作为个体,我们更深知,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绽放青春光芒。
新青年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勇于超越、敢于牺牲。新青年又是“实利的而非虚无的”,求真务实、经世致用。无论“进取”还是“实利”,体现的都是奋斗精神。奋斗的目标不是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家国天下的富庶安康。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血洒异国,捍卫了国家尊严,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今天,新一代的青年有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排除万难,建设青春之中国。
先贤面对内忧外患频仍的严峻现实,激浊扬清,力图为国家、为民族寻找新的出路;今天,我们更应学习先贤的家国情怀,不忘根本,做人格健全的新青年,做锐意进取的强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