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个人简介
杨晓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干部保健科主治医师,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 ①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点研究补肾降压方预防靶器官损害的降压机制网络;②中药复方联合抗肿瘤免疫制剂antiPD-1“增效减毒”机制研究,相关成果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合作完成。于Pharmacol Res(IF: 7.658) 、Front Pharmacol (IF: 5.8)等杂志发表论文4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培养人才项目(已出库)。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肿瘤心脏病学委员,Biomed Res Int杂志客座主编,JERP、FIM等杂志青年编委,Front Pharmacol、J Integr Med、ECAM等杂志审稿人。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以热忱之心,笃行勤勉之事
感谢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工程给予的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光阴荏苒,2019-2021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已到结题时刻。总结这三年,在中国科协、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各位托举导师、指导老师的辛勤栽培下,我不仅在临床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提升,更在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科研思维方面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从毕业后来到广安门医院至今,我在临床一线已有9年,对待医疗工作认真负责,自2015年起进入干部保健病房,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并受到好评。2017年通过公派出国留学申请,我来到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从临床观摩到独立进行基础实验,国外高强度的研究工作使我树立坚定的科研决心,以后在临床工作中练就一身“看好病”本领的同时,更要紧跟医学发展前沿,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包括临床病例收集、血清学验证、药品质量控制等)进行成果转化。
归国后我立刻投入临床一线,并渴望在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方面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在这时,“青托”项目的成功入选,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使我得到极大的鼓舞。在“青托”项目支持及托举导师的指导下,主要开展以下两方面研究:一、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点研究补肾降压方预防靶器官损害的降压机制网络,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述中药降压的分子机制;并与清华大学实验室合作,从药物基因组学层面开展补肾降压方干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二、继续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郑永齐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中药复方联合抗肿瘤免疫制剂antiPD-1“增效减毒”相关研究,促进中医药国际合作。相关成果于第十八届中药全球化联合会进行汇报交流。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始终牢记医者使命,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加入医院应急医疗队,多次执行抗疫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教研方面,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临床教研工作,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学中”班授课并获得好评。
身为一名平凡的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深感现处于中医药发展的新的黄金时代,既幸福、幸运,又充满着紧迫感,责任感。再次感谢中国科协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直以来给予我的大力支持,感谢托举导师对我的悉心指导,我将继续以热忱之心,笃行勤勉之事,为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本文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