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
1、徐九经的为官打油诗
明朝有人县令叫徐九经,他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足以表达了他愿意为民效力的态度。那么,如何为民效力呢?他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头戴纱帽儿,当官不省劲儿,平事儿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这就是说,他专门过问损害百姓利益的不公平的事,以使人民安居乐业。徐九经的打油诗微言大义,不啻是他为官清廉的政治宣言。
2、为贪官送别趣诗
可是,古代官场上并非都如徐九经一类的清官,相传有个贪官,他在某地为官数年,搜尽民脂民膏,离任时见没有什么钱财可捞,便在一把折扇上把当地的山水全画了进去。于是当地老百姓便编了一首打油诗为他送行:“来时萧瑟去时丰,官币民财一扫空;只因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图画中。”此诗嘲讽贪官的百般贪婪,先以写意勾勒,再用工笔细描,语言别致,妙趣横生,极富鞭挞力度。
3、张英的界墙诗
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安徽桐城人,其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姓为邻。一次,吴家修房越界,张家与吴家为界墙争执不休。张家遂驰书赴京,要张英出面干涉。可是,张英并未干预,只是寄回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诗明理,撤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亦让三尺,互让之地后人称为六尺巷。
4、洪秀全“打油”劝戒毒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自幼目睹帝国主义的鸦片之害,遂在25岁那年写下一首劝告人们戒毒的打油诗:“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此诗极言鸦片的危害和戒毒的迫切性,指出任何人只要沾上那小小的烟枪,哪怕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汉,也要被烟枪的子弹打死在高床上,语言明白如话,比喻生动形象,读来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5、意味深长的《颠倒歌》
我国诗歌园地里有一种颇为有趣的反义诗,这类诗多为民谣打油诗,虽名不见经传,却广为流传。解放前北平流传的《颠倒歌》就属这类作品。歌云:“东西街,南北走,忽闻门外人咬狗。拿起门来开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骑了轿子抬了马,吹了锣鼓打喇叭。”这首反语诗把事物都说反了,与学理相悖,但正是这种可笑的组合,含而不露地讽刺了当时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
6、鲁迅先生的打油诗
1927年之后,蒋介石建立起蒋家王朝,搜罗了各类人物。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鲁迅先生为此写打油诗嘲讽:“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对这些大人物有嘴脸进行了辛辣的揭露与讽刺,他们谒陵是假,排挤他人是真,尤其是第二、三两句可谓神来之笔,读来令人深思。
7、丁玲的贺寿打油诗
193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的六十寿辰,延安根据地为徐老祝寿。许多同志称赞徐老的革命业绩,作家丁玲即席赋打油诗一首,活跃了现场气氛。诗云:“长征二万五,衣服自己补。马儿跟着跑,生活最艰苦。闲暇爱读书,年老心不古。遵纪是模范,谦逊与人处。革命主义真,名利当粪土。大家贺徐老,共撰英雄谱。”
8、陈毅《咏原子弹》打油诗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激动万分,兴奋不已。欢庆之余,他吟了一首《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这首诗寓庄于谐,风趣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表明我们不怕核讹诈、核威胁,但我们更希望和平,愿意谈判协商,化干戈为玉帛。
9、启功先生的打油诗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经历坎坷,性情旷达,幽默潇洒,从他66岁所吟《墓志铭》即可看出。铭曰:“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10、大家都吟《笑之歌》
常言道,寿与笑相伴,大凡长寿之人,几乎都是乐观豁达喜笑者。有《笑之歌》打油诗为证:“笑一笑,心开窍,桑榆景色更美妙。笑一笑,年转少,心情舒畅迟衰老。笑一笑,疾病少,精神乐观赛仙草。笑一笑,老来俏,夫妻白头伴到老。笑一笑,屡绕,天伦之乐多热闹。笑一笑,四邻好,和和睦睦相关照。笑一笑,喜鹊报,人生第二春来到。嘻嘻笑,哈哈笑,快活还比神仙好。”
11、打油诗的始祖张打油
唐朝南阳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打油。此人常与民间歌手交往。也爱用民间俚语写诗。一日大雪纷飞,张打油诗兴在发,遂吟《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通篇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而雪的意境跃然纸上,语言粗浅,风趣逗人,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张打油还写了一些类似风格的诗篇,后来,人们就把这类语言通俗、格调诙谐的诗称为“打油诗”。
12、李白杜甫也“打油”
李白与杜甫同为唐朝大诗人,情深意笃。他们发现对方有缺点,就用诗歌的形式规劝。一次,杜甫在《赠李白》里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杜甫对李白过于沉迷炼丹术的规劝。后来,李白也“幽”过杜甫一“默”,他在《戏赠杜甫》里写道:“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以前作诗苦。”显然这是劝告杜甫作诗要放达些,勿要太拘谨。
13、吕蒙正洒脱写“穷诗”
吕蒙正是宋朝的名相,但在他入朝做官之前,却缺吃少穿,夫妻俩困居在寒窑里。有一次过年没钱买猪头,就赊了一只,谁知猪头刚煮好,讨债的就上门来,把煮好的猪头提走了。吕蒙正见状感慨,提笔写了《过年》:“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烂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天天都过年。”后来他祭神,连纸钱都没有,就以树叶代之,又写《祭神》:“一片树叶一缕烟,相送司命到九天,玉皇若问凡间事,蒙正乞贷猪头钱。”穷得要向玉皇贷款买猪头,这打油诗写得也真够洒脱。
14、苏东坡以诗讽仕途
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成就卓然,但因他耿介正直,仕途坎坷,晚年惨淡,曾作《静坐》诗一首:“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政治失意,无所事事,本是痛苦的事情,苏东坡却还来黑色幽默,把活70岁当作140岁,露出几多苦涩与辛酸。他还写《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黑暗的抨击与讽刺。
15、佛印和尚吟“酒色财气”
相传苏东坡一日与佛印和尚对饮。酒过三巡,佛印和尚诗兴在发,乃吟“酒色财气”打油诗:“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这首诗经过广泛传颂,变得更加通俗和口语化:“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只要你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酒色财气本为一成语,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此诗以通俗口语规劝世人,具有警世的长效。
16、朱元璋的金鸡报晓诗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自幼家境贫寒,识字不多,但他肯于学习,后来有了些文化,而且能吟诗。传说他在登基那天的清晨,激情满怀,吟了一首《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据说朱元璋吟出前两句时,群臣心里讥笑道:“这也叫诗?”而当吟出后两句,众人大惊,着实感到皇帝声口的不凡,虽说诗句有些可笑,但那叱咤风云的气魄,却非一般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