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去层层被传奇和被利用的解读,回归残缺但朴素的事实,换个人性的角度解读别样的历史。大家好,我是明戈,一个爱好历史文化的草根学习者,笔记中的个别观点只代表个人意愿。学习交流为主,不接受抬杠反驳。
李广射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出塞》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2005年陈宝国主演《汉武大帝》,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汉武帝用贤变法,尊王攘夷;大战匈奴,出使西域;而“飞将军”李广在这部剧中也颇有戏份,为什么一代忠臣良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飞将军,一生却难以封侯呢?且看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二。
首先,李广到底是不是有些怀才不遇?张良传里我们讲这个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的说法,人之所以怀才不遇,只有一个原因,才不够!
在历史资料中不乏很有名气,但在当时却郁郁不得志的人物,这个要分开来看,得不得志取决于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名气取决于谁来写,怎么写,有时一句话可能就把一个人吹上天,就如张良传上写到,刘邦在表彰大会上说:在运筹帷幄方面,我不如张良,于是后人都把我张良定义成谋圣了。
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刘邦亲口说的?
这是一个历史未解之谜。(大部分是后面的史学家给张良戴的高帽,以歌功颂德)
一、如何判断一个历史人物在当时有没有真本事?
如果抛开为政治国,单把刘邦集团类比成一个公司的话,比较好理解一些,公司老板有个手下很有能力,老板会让他当园区保安队长还是让他分管公司呢?如果他在公司干了十年保安队长,并不代表不他一直不得志,而是他只适合看大门。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未必全是对的,有时候是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千里马主动发光发热从而被发现也是它的天赋之一,真是人才就不会被淹没。
这个理论,本人觉得放在今天是行的通,今天是只要你有才华就可以尽情绽放的时代,开放式的舞台,就像在头条、抖音的自媒体大V一样。
但是,在古代舞台只属于极少数主角儿,有些人可能的确有才华却没有机会登上舞台,从而真的有可能会怀才不遇。
比如刘邦称帝后为啥没有重用张良?!
难道仅仅是个例外吗?细品,你细品。
二、文人墨客都喜欢写一些不得志的人物,借人说己,有股酸腐劲儿,仕途一不顺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咱们就事论事,一个兴盛朝代的王者必然是绝对的精英,否则他一天都坐不稳,李广在汉文帝跟前混过,在汉景帝跟前混过,在汉武帝跟前混过,三代伯乐都没发现他的才华?你觉得这些大BOSS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吗?!
绝对不会!
作为今人,总被五花八门电视剧挑拨的理智云山雾绕,低估了古代皇帝,觉得他们很弱智。
实际上呢?能成为天子的人,真是亿里挑一,且不论那些力战群雄,开天辟地的始皇帝,就说宫斗吧,能活着并顺利继位都算是奇迹,你觉得只有运气成分吗?
你聪明还是刘邦聪明?肯定是他更聪明,若是你比他聪明那么汉代的江山就跟你姓了。
今人如果真能穿越回古代,个个自以为起码也能指点江山,可现实只能是无情打脸,啪啪作响那种。
苏联卫国战争朱可夫元帅的名言——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如果换作是冷兵器时代,对谁来说战争都是绞肉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是你被杀敌的那三千分之一,就是自损那八百分之一。
相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在历史书籍中能留下名字的任何人,哪怕是个小蟊贼,换算到今天,也是顶级人物般的存在,别说普通人了,就算有些皇帝都是被历史一笔带过了,这可以参考《资治通鉴》(被一笔带过的还真不少),认清事实很重要,今天的屌丝穿越回去依然是屌丝。
历史上有那么多昏君,穿越回去连个昏君也做不成?
好嘛,那我们来讲讲,古代遗传学。
古代皇位多是世袭,就是整个天下是他们家的,龙一直生龙,凤一直生凤,在确保基因足够稳定的前提下,会出现几代盛世的,从刘邦开始几代人都不错,但是,世袭制有个最大的BUG,就是万一生了一个很平庸的娃,整个家业国业基本就玩完了,从数学概率来讲,只要是世袭制,整个游戏一定是毁灭式的。
有些人是一代,例如陈胜吴广,有些人是二代,例如秦始皇,有些人是十代八代。
有个奇怪的无理定律,天才的后代总会越来越平凡,比如姚明的后代一定是一代更比一代矮,最终趋向于平均身高,但是,紧靠姚明的几代依然是非常高的。
看过《人类简史》的朋友都知道,地位越高的人才有更好的机会和条件繁衍后代,换句话来讲,今人,都是古代贵族的后代,甚至是皇族后裔,因为普通人是留不下后代的。
换作是你如何保留自己的优质基因?就是每一代人都跟当时最优秀的人通婚。你能确保这点会一成不变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规律,辩驳、抬杠着实没有必要。
打一个比喻,如果你是山东省文科状元,你找了广东省理科状元结婚,你娃不会太笨,倘若你找了你们村初中没念完,资质平平的傻子结婚呢?那么你孩子大概率成绩平平,天才都是生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基因优势是后天无法追赶的,大脑的差距虽然看不到,实际上也是存在的,有姚明这样的,也会有潘长江那样的,但是大部分人都在1米7左右。
回归正题,李广为什么一当兵就能混到宫中呢?这提拔的有些太快了吧?就如同今天刚毕业就直接进了国务院。
秦朝到汉朝,看似是政权更迭了,其实贵族依然是贵族,李广是秦朝大将李信的后代,李家在那个年代是很有影响力的。
为什么史书描写李家笔墨这么多?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他们有媒体资源,那个年代的媒体就是贵族的喉舌,李广、李敢、李陵爷仨在当时看来都是泛泛之辈,但是都被媒体描述成了大将。
拿李广来说,打了几次匈奴,不是迷路就是被俘,从来没有过歼敌1000以上的战绩,从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几代皇帝都把他放在边疆当派出所所长了好歹也是个官儿,孬好也是贵族出身,你说重用吧?他又真不行。
打个现代的比方,大家会比较容易理解,都知道侯宝林、侯耀文、侯耀华吧?如果李信就是侯宝林,那么李广就是侯耀华。
所以,要是光听媒体怎么说,那侯耀华就是相声大师,但是同期的郭德纲不吊打他?郭德纲没法跟人家比出身啊?人家是世家,不论行不行的,人家是相声大师,李广的飞将军可以参考这一点。
李广难封这么说真有点儿活该,一心想流芳百世,拿现在的话来讲,关键时刻不给力(迷路+被俘)。
汉武帝为什么把司马迁给阉了?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话一大堆没用的,被刘彻杀鸡儆猴了。
李家是标准的一代不如一代,李信还凑合,能称得上将军,至于后代,全是吃他的老本,到李广孙子李陵那一代,基本就是GAME OVER了。
但是看看卫青和霍去病的战绩你就知道李广啥也不是了,卫青和霍去病就是相声界的郭德纲与岳云鹏,都是天才级的选手,老天爷赏饭吃的类型,哪是侯耀华能比得了的?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草根出身?!
要说实话在那个年代,纯粹草根是当不了将军的,他们俩的确是草根出身,但是有皇亲,就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嫁给了汉武帝,还当过皇后。
史书记载,李广的射术了得。
这有点儿讽刺意味,赞扬一个将军厉害,一定要赞扬他统领三军的能力和智谋,打仗是需要用脑子的,何况跟他作战的是匈奴,匈奴射箭属性是娘胎里带来的。
一个充其量是饭碗,一个是骨子里的基因,我觉得赞美一个将军,一定要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一类词语。
你知道他为什么动不动就被俘吗?因为他总是喜欢出风头(有勇无谋),跑到前面去射箭。
古代打仗,最核心的谋略是什么?
冷兵器时代,战争必胜的法宝就是以多胜少,通俗一点理解,足球场上罚下一人,看似战力是11比10,其实是112比102,日常打群架也是如此,三人打两人,战斗力表面是3比2,其实是9比4。
那刘邦为什么能做到以弱胜强?其实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就是我10人,我躲避你的15人,但是我攻击你的5人,就是避免以少打多(兵法上讲就叫避实就虚),只要作战就保持人数上的压制,游击为主,正面为辅。
李广一直在守边关,会不会也有被朝廷遗忘的因素呢?
有一定的影响,人要想提拔,一定要靠近权力中心,总在老大面前晃悠的人,什么事情也会先想到,理儿就是这么个理。
汉文帝不是说李广生不逢时吗?说倘若他在秦汉交替那个时代,跟着刘邦打天下,肯定会战功显赫,封个万户侯没问题。
若真让他带兵打仗,不要说别人,碰到项羽的话,玩楞儿的,项羽说第二没人敢当第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是不适合当将军的,这些文人吹人都不会吹,骁勇善战只适合形容下阶军官和士兵,你见哪个大将军什么时候抱着冲锋枪奋勇杀敌了?
西汉初期,为什么匈奴总是想来试试?建国初期,要么就有复辟称王的心,汉景帝时不是有过七国之乱嘛,要么就是外围有趁乱摸鱼的心(趁火打劫)。可以参考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下,新国家,新政权成立初期的景象。
说说王昭君,在西汉的和平事业上也算立了大功。通婚形式大于她本身的价值,就是通婚这个事是表明了双方的态度,至于是嫁谁过去,不是最重要的,就如同领导愿意给你调整工作岗位,是因为关系到位了才给你调整的,而不是因为你送了那块手表,但是老百姓都误以为是你送了那块表才给调整的工作,王昭君就是那块表。
我们聊聊是谁把李广推上了神坛?司马迁、王维、王勃、王昌龄,其实核心是司马迁,因为后人对前人的解读,都是依托司马迁的蓝本。
就如同大家看金庸的小说,在那争论谁的武功厉害,谁跟谁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呢?大家争论的全是金庸的一个脑回路而已,整个武林江湖都是他编的,你把司马迁大概理解成为金庸就行了,当然司马迁要比金庸稍微靠谱一点,至少时间、人名是真的,而金庸那呢?连时间人名都是编的。
那最后李广为什么会自杀?那时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打仗全靠约定,说什么时辰到就必须什么时辰到,误期当斩,ABC三路同步进攻,A与C都打完准备回家了,李广才急急忙忙赶来,还咋咋呼呼的问?匈奴呢,匈奴呢?你一个打了四五十年仗的老军人,竟然迷路,不应该写检查吗?不应该接受全国通报批评吗?他觉得老脸挂不住,自己解决了。
在某些苛刻的史学家眼里李广确实鲜有功绩,但是李家跟司马迁关系很好,李广让司马迁好好写写,司马迁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怎么描述李广的战绩,因为他实在没啥闪光点,于是给他编了一个一箭射石头上的故事,写进了《史记》,还是那句话,人在历史中的形象取决于谁来写,怎么写,司马光是司马迁的后代,又给写进了《资治通鉴》,李广就靠司马家族的笔成了中国名将。
在后世地位中,是被追封为为武庙六十四名将。但那是唐朝了,唐朝也姓李,李渊、李世民主动追认李耳、李广为祖先,武庙七十二名将是宋室依照唐朝惯例而设,还给修了庙。
这么一比较司马迁貌似不喜欢卫青与霍去病。司马迁内心瞧不上奴婢出身的卫青与霍去病爷俩,就如同某些相声界的大咖以及一些导师级的人物不喜欢郭德纲和岳云鹏是一个道理,虽然努力淡化,但是还是以史官的基本良知如实记录下了卫青爷俩的赫赫战功。
论抗击匈奴,哪一代皇帝更牛?
这个话题要分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硬碰硬,要打出个输赢。
第二阶段就是和亲、维系和平。
第三阶段就是一带一路,主动拓展西域市场,例如后来张骞与郑吉,不存在谁厉害谁不厉害,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张骞与郑吉谁更厉害一些?张骞算是开拓者,郑吉算是一个高潮吧。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博古通今,笃行至善,我是明戈学历史,我们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