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白居易治理西湖的名言名句】“我修的堤不是白堤”——白居易

时间:2023-05-12 08:34:2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董必武曾说过:“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勤勉努力方能成就大业。

白居易在杭州勤勉且丝毫不松懈的理政任职之路,正印证了这一句话。

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达杭州。至公元824年5月赴洛阳,他在杭州待的时间,其实还不到两年。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始驻堤捍钱塘江,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在《新唐书》的《白居易传》里,白居易任职期间,主要政绩之一是在钱塘湖修筑了一个大堤坝,可以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农田有水灌溉,百姓有水喝。

何为钱塘湖?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西湖的功能主要有两个,灌溉和航运。白居易曾在诗里提到过:“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北郭指北面的城郭,就是武林门,沙堤到武林门结束,石岸闸这个地方是西湖的头,可见唐代的西湖比现在大得多。

钱塘湖,即西湖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指送客人离开杭州,从这边用船送到那边,送完客人之后,当天仍然是可以赶回来的。所以在诗中是可见西湖的航运功能的。

当时,钱塘湖堤的成功修筑,大大改善了杭城的农田灌溉状况。后世民众对于这位诗人“老市长”政绩的颂扬,也像清泉一样长流不竭,流传至今。

白居易成为杭州“市长”的时候,正巧遇到杭州城连遭大旱成灾,钱塘湖严重湮淤,兴修水利迫在眉睫。

当时的官吏们不肯利用钱塘湖水灌田,白居易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

后来,他又访问了附近的农家,在钱塘门外,早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并把亲自写的《钱塘湖石记》刻在了石碑上,其中特别详细写明了堤坝的用处,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当时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堤,其位置约在今宝石山东麓向东北延伸至武林门一带,直至明代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还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白居易在《湖亭晚归》中写道:

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松雨飘藤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诗中描写白居易的穿戴,就证明了他当时参与了钱塘湖堤的修筑工程。

我们一直说的白堤和钱塘湖堤有没有关系呢?

事实上,如今游客熙熙的白堤,并非当年白居易所筑的钱塘湖堤,而是他笔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那道白沙堤。

白沙堤

那是因为后来杭城历代百姓为表达对白居易这位为民造福的地方官的怀念之情,才将唐时的白沙堤(或沙堤)一直以白堤命名,来纪念白居易。

除了修筑钱塘湖堤,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整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的诗,写给杭州,情深意切,流传至今,我们也应当敬称白居易一声“老市长”!

品历史文化,观大千世界。喜欢的欢迎点赞加关注哦。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