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小学生有关历史的名言警句】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多读历史,这样才不会吃亏

时间:2023-05-11 18:58:5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年轻人一定要多读历史,读完历史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再也不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了。读历史不仅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打开格局、提升内涵,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自如的应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烦恼。

也许会有朋友们说:“我也想多读历史呀,可这不是实力不允许吗?我一看历史书就犯困,或者直接就是看不懂呀”。

别着急,我们看不了深奥难懂的历史书,难道还能被白话历史书给难住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一些通俗易懂的,像看小说一样看看这些历史书,把读历史当作是日常消遣,等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慢慢去读一些比较深刻的、有观点逻辑性的历史读物。

我最近在阅读的《看不够的中国史》就是不错的选择,很适合我们这种基础相对较差的“小朋友们”啦,它是有着300万粉丝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公众号的精华结集,书中的内容既有梗、有趣,还有料、有视野,让人想不记住这些历史知识都难。

01管得住嘴,迈得开腿

历史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就是这么神奇,别不信。

前几天,我的朋友小林(一个秘书)跟我诉苦说:他被他的经理批评了,经理还要求他以后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乱说话,因为领导跟经理说小林是个“大嘴巴”。对此小林表示很是想不通,感觉自己被莫名其妙地针对了。

而我在《看不够的中国史》中看到了类似的的情节,说的是唐朝的冯涓,因为文章写得好,被那时的人们所称颂。当时有一个叫林审权的官员要调任镇江,想请他做秘书,因为调任文件还没有下发,杜只是私下问冯的意见,而且多次叮嘱冯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没想到冯由于太高兴了,忍不住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朋友,林认为他太浮躁了,最终决定不带他了。

我想如果当时的小林有看过《看不够的中国史》,他应该就会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所以,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以史为鉴”,从历史中看到自己的问题,更好地避免犯同样的错,更好地执行老板的要求。

02苏轼也偏科,写作素材不怕编

说到写作问题,我们肯定都会遇到想不到素材或者找不到素材的困扰,相信很多考试经验丰富的”老手”会跟我一样,在考前会上网找一些素材,逼自己记住,希望能踩“狗屎运”,在考场上用到,可是总有运气不好的时候。

比如:自己背诵的名言警句,到考试要用时只记得上句,却没有了下句,或者干脆不记得了,各种状况百出。

这时有的朋友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编写这些素材,希望老师不知道这些素材的“真面目”。

宋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就是我说“有的朋友”之一,他参加科举考试时,因为偏科,写的文章不仅出现引用经典句子错误的问题,还瞎编典故,被欧阳修问到典故出自哪里时,他很潇洒地回答:想当然的。

这么看来,我们都只是犯了跟苏轼一样的错误。但是这也告诉我们,要多读历史,这也是自己积累素材的一个方式,以避免类似尴尬再发生,毕竟我们可没有苏轼那么洒脱。

03既是代言人,也是背锅侠

近年来,明星代言“翻车”事件频发,他们作为产品的代言人,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我们消费者往往会把责任归因到明星身上,认为他们为了挣钱不择手段,我们却要因为相信他们私欲买单。而明星们也觉得自己委屈,认为自己只是代言人,却要给企业的错误背锅。

说到代言人,我想最早的应该就是皇帝的代言人了吧?

众所周知刘伯温“半仙”的能力,他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牛逼吗?

其实不然,他只是朱元璋的代言人,用他家乡人的形象,为朱元璋招揽文官,扶植对抗威胁的力量。同时,朱元璋还总让他干得罪权贵的事,干不好就被朱元璋推出来“背锅”,最后他选择隐退。

为了平衡文官系统关系,朱元璋将他推为开国文臣代表,加上明朝市井文学发达,所以他逐渐被神化。归根到底,刘伯温也只是一个工具人。

总结

《看不够的中国史》是一本集通俗性和专业性特点的书籍,不仅有趣、有味,更是从制度、经济、朝堂、战略、军事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历史,让我们能深入了解历史原来的模样。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