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名家戴着落木,无尽的落木冷清,让人窥见大气的晚秋。
秋天快结束的时候,突然有了余味。
因为无论万山红遍还是秋色斑斓,都在一种凋谢中,走向冬天和沉寂。冬天也美,更干净更清旷,可是回头一想,那秋天最壮丽的美,既是山林如染绚烂秋色,也是那无边飘飞的落叶。如果站在高处,去感受那天风落日,以及身边回旋的落叶,那种苍茫浩大的美丽,如何不像一种命运和时光纷至沓来却又离你远去那种昭示之感?我写这些,不算悲秋,只是解析那些古典而传统的情怀。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先秦屈原九歌 湘夫人
如今的洞庭和屈原时代略有两样,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利用。
上古时代,这里还是人烟罕至的古中国中部山水地带,有着最原始的生态,是古代四万平方公里的烟水泽国,古称云梦。战国时代,云梦一部分泥沙堆积成广阔的沙洲陆地,一部分成为烟水辽阔的洞庭湖。至少屈原所看到的洞庭,荒无人烟,浩瀚无际,远远不是后世800里洞庭可以计量的那种感觉。
屈原是被流放到此的。第二次流放在湘沅,44岁。从楚国的朝廷高官三闾大夫,流放到楚国边远的地方,政治前途肯定是不明朗,除非新任的君主重新启用他,那么对于生活而言,就算有朝廷提供一些基本用度,但主要还是要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毕竟这地方条件实在有限,就算你在这个地方当地主,可是这里人都少见。
而且屈原的苦闷在于,他看到的楚国的衰败,如果再没有强有力的君主和致力改善现状的大臣共同努力,楚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这里江湖之美,并不能让他安心做个隐士或者地主。实际无论楚国兴盛还是灭亡,对于边远地带的百姓,尤其是这种先秦洞庭湖一带的百姓影响不大,这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渔,而且交通不便,如果能自给自足,屈原像渔父一样悠闲长寿,非常可能,因为他曾经和渔父有段经典对话。渔父笑他看不开,不是真正的圣人。
人的苦闷在于你知道解决方案,却没有办法实施。当然人的可贵也在于心有忧患,并执着去思考破解。
所以当屈原在无边洞庭的秋色里,他没有渔父执着波浪清,秋鱼肥的那种旷达快乐。
他站在洞庭湖边的高台上,一种浩大的视角,让他看到了洞庭秋色的另外一面,随着浩瀚湖风吹过,无边的湖边树木,飘落着红黄的叶子,而他困在这里,没有一双翅膀飞回国都,他的心境悲哀荒凉,如同他所忧患的,楚帝国也在风雨飘摇的秋天里。
我们知道楚国尚巫和神,我有理由相信屈原从事过朝廷的祭祀,所以当这些祭祀天神的吟诵真诚出自他的口中时,有人看到的是浪漫,我看到的是心情和灵魂的献祭,纯粹又深沉,
他开口了。
湘夫人你站在这浩渺的洞庭水上,你的眼光迷蒙而忧伤。
你看到这无边的秋风起,无边的秋风起,树叶落,那洞庭湖上是飘满了落下的树叶啊。
你站在高处,去看着无边水岸的白苹,你在期待和谁的相见?
那鸟总会聚集在一起,那渔网挂在木头上,等待用它的人。
那芳草生长在该生长的地方。
湘夫人,你这样无言站立,我知道你是在等待湘君,只是你不说,将自己站成荒凉。
屈原气势上的呼风唤雨,没准此时会有大雨倾盆,如果真的湘夫人,听到了他的歌唱。
这是第一首描写落木和落叶的诗,而且一写就是这样的壮美。
你如果去晚秋的江边看到风中的黄叶,你就明白那种大气。当江风和季节风混合吹动江边的树叶,那种翻滚,无声地摇落。身世沉浮雨打萍的命运感,一种吹去了岁月的悲哀,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的沉落。
所以湘夫人就是屈原,屈原就是湘夫人。
屈原没有等待明君的召唤,等了16年,等来了楚国都城攻破的消息。渔父说,生命多美好,屈原说,国都没有了,我也该像叶子一样离开了。他投水自沉。
“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
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
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
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唐朝刘长卿《晚次湖口有怀》
时间移动到盛唐。洞庭湖在汉朝设立长沙郡后,历代不断有北方人口迁徙到这里,而唐朝,更有水路联系三峡,通往长安。大交通的唐朝,洞庭湖成为名人打卡的地方,比如刘长卿就是天宝年间的进士,虽然也经历安史之乱,但是他作为小官吏,看到的政局还算稳定,自然没有屈原那种忧患,这首写洞庭的诗更重在山湖美景和自己的人生情怀。
他在晚上,船宿在洞庭湖口。
那黄昏天边的暮霭和湖水连成一片,更连接着浩渺的长江。
我向南一看烟波洞庭,一望无涯,上面的孤帆,仿佛不知道会停泊在什么地方。
我忽然成为洞庭湖南的过客,看见了这里别样的山水。
那早上的雾气连接着三峡的楚云,这晚上的夕阳,照着成行的江树。
在这烟波浩渺里,长安简直在视野和想象之外,只感觉自己一直在波浪的江上。
我看到无数的大雁由北方飞到这里。而无数的树叶,都落在洞庭湖上,更显得烟波浩渺啊。
这是湖光秋色,照应了他的人生和旅途,悠缓明丽。
依然无边木落,可是对于他来讲,河山完璧,只是自己仕途辗转,人生已秋,然而人是时代和岁月的承受者,他的落叶和落木,更有一种无言与随缘。但是也很大气,是那种平和明丽的大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朝 杜甫《登高》
不得不说,在秋怀和悲国上,杜甫是屈原之后第一人。虽然杜甫总将宋玉排在前头。但是宋玉没有屈原那种面对江山的苍茫浩气,更不会有杜甫这样逃难到四川的艰辛。
杜甫看到的壮观的落木和落叶,和屈原比,有同也更有不同。
相同在于,屈原当时所在的洞庭是楚国边远地带,相当原始和荒芜。杜甫去的四川,在唐朝同样属于边境,虽有有长江成为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实际这里和湖南一样,属于荒蛮地区,人烟稀少。屈原虽然是因为被流放,而到当时几乎原始的洞庭地带,杜甫也是被国家动荡所迫,去往这里。
不同在于,洞庭烟水,浩大苍茫,屈原化作湘君湘夫人狂放寂寞在半空翱翔洒泪。但杜甫看到的秋色和落木,是山水共振,更为激荡和壮观。
55岁的杜甫,在四川夔门登高,那曾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群山夹峙,峡流汹涌,更有滟滪堆矗立在江心,惊涛拍岸,千雪折舟。
此时安史之乱虽然告平,但是被战争毁坏的交通,仍旧阻拦着杜甫回到家乡洛阳的行程。而他作为爱国者,曾经在安史之乱开始,就报国,虽然遭到肃宗弃用,他带着全家逃难,但是他所从事的幕僚工作,仍旧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帝国主要的信息,这个时段还处在战争之后的修复里,混乱的朝政,黎民的生存艰辛,让他感受唐朝繁华的失落,从盛唐到衰败,转折如这滔滔下流的三峡狂浪,卷尽帝国曾经的峥嵘,而他本人,经历颠沛流离,也感觉到了是生命的暮年,生命如落叶,不知道会终止在何时何处。
这样的晚秋比屈原的更加有视觉和心情的实感。
因为高山与大河就在他眼前,如同曾经峥嵘的盛唐。
这峡江,正是两岸险山,而山风和江风回旋,分外急促强烈,而山谷里猿声的啼叫,也分外凄厉。
山林的落叶比起平原湖泊地带的,更加立体和壮阔。因为山风一动,那是波浪一样的树林摇曳,那落叶之感,更加震撼。
于此相对应的是,常常说秋水平静,但这里水,因为山石落差,滟滪堆阻拦,何曾平静过,反而挟带滚滚秋声秋浪,江河日下的汹涌澎湃。
这是四川秋色,更是唐朝帝国的秋色,安史之乱仿佛一计重拳,打穿了看似坚固的唐朝的江山,繁华一夜流水,不是那种平静的花落水流,是这样的急转直下。
杜甫在这里感受到了历史的力量和回音,感受到了人生的悲怆。
那一杯酒,最终不能快意饮下,停在手上良久。
倒映在酒杯,泪眼和水里的,是无边落木,那三峡特有的萧萧黄叶和红叶,发出的悲哀的天籁。
”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是诗歌史上,最为壮观的落叶和落木,是最险峻和美的山河,最深沉的家国忧伤。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宋]朝黄庭坚《登快阁》
宋朝更注重个人的情怀休养,多变和坎坷的人生中,如何从大江大水里,获得身心的滋养,达到心情的乐观和稳定,这是一种健康而长久的生活方式。
宋朝很多人都是为了希望和精神活在当下,黄庭坚,苏轼,辛弃疾莫不如是。在世俗化深重的现实里,保存精神和气节的高岸,这些人的存在拯救者宋朝倾颓萎靡的时代风气。
除了权贵,在互相阿谀中达到保存富贵的目的,真心做点实在事的人往往仕途受到排挤和攻击。黄庭坚黄庭坚,辛弃疾都是如此。他们只能将浩然之气,在山水中得在山水中保养。
我了却了公家的事,无论如何,也要散下心,所以来到快阁深秋远眺。
那落了叶子的秋山,绵恒远方,骨骼清奇,更显得天空高远辽阔。
那晚秋明澈的江水,瘦到极致,却光洁如练,更照应月色分明。
因为美人遥远,思念徒添怅惘,所以那些相思曲,我不听也不唱。
只有美酒未能戒掉,因为那是不多的乐趣了。
如果让我回家,让我选择一种生活,我愿意在万里江上,做一个隐居的渔夫,和白鹭青山作伴啊。
实际这也是吐槽,当普通人无论什么原因选择了仕途,基本都是一路走下去,随着历朝官僚制度的严谨,进入这个体系,出来可不是你说了算。比如很多人申请退休,要得到批准,如果擅自离开,那也是欺君。所以从古到今,官僚最愿望的就是平安落地,回家养老,实际古代很多官僚是客死官任上的。
有机会利用公事之余,用浩大的山水,调整心境,身体被困,心灵和灵魂得到最大的舒展,也是一件快意的事情。黄庭坚的落叶落木之词,有着非同凡响的大气与清朗,那是他的心。
”木落山高一夜霜。北风驱雁又离行。
无言每觉情怀好,不饮能令兴味长。
频聚散,试思量。为谁春草梦池塘。
中年长作东山恨,莫遣离歌苦断肠。“宋朝 辛弃疾《鹧鸪天·木落山高一夜霜》
来看看辛弃疾这首。这位宋朝伟大的少年将军和文豪,一生苦旅,少年从金国占领下的故乡投奔南宋,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再回故乡,却用一生饱满的热情执着等待。断肠的是终生回不去的故乡和故国,但让人受用不尽的是他贯穿生命的等待和豪情。
这晚秋时节,树木纷纷落叶,更显得山高天远,霜冷清凉。
那北风驱赶着雁子南飞,是哪只孤雁,孤独离群?
那就是他呀。他就是那只从北方飞来的雁子。他孤独南飞,却失去了家人和同伴。
天地为鉴,有时候人生的孤独只能天地为鉴,比如当你孤独决定,郁闷不堪时,天地以清霜孤雁来应和你的人生。此时无言,是心怀的感知和泰然,此时不饮,是不肯错过天地给你的回应。你并不算彻底孤独。
这人生,是这样聚散无端,有谁知道我的梦,那少年的梦还在,为家人为情人为故国,但是我已经不再是少年郎。
人到中年,往往会想起诗经里的东山,那去东山的男子,总是梦见和怀想朴素的家园。
我现在就是回不去的东山郎,就是离了群的孤雁,我愿意静静对着天地用清霜孤雁抚慰我的孤独,也不会再喜欢听那些断肠的乐曲,破坏这悲哀辽阔的宁静啊。
我很感动。我也不喜欢在享受自然的天籁和美好时,听见离别的歌曲。
哪怕真的我心忧伤。真的悲凉和悲哀,是无需人力渲染和铺陈的,在某一处,山水与你共振,是最大的抚慰。
这五首落木诗词,都相当大气和有深度。他们是将自然风光融入了情怀,这情怀的基石,就是爱着家国!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