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帝王诗词,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词中之帝李煜。但事实上,除了李煜外,还有很多帝王都留下过诗作。而且与一般文人的诗作相比,他们的作品读来往往很不一样。我们举两个例子,就能发现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李世民《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稳重而又自带气场,这是一般文人写不出来的。而武则天则更牛气,腊日要赏花,季节没到花还没开,硬是写了一首催花诗《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意思是:你们都给我连夜开放,别等到早上。
看了李世民和武则天这两首诗,大家就明白了,帝王诗中往往带着一股别样的霸气和威严。不过估计有朋友会觉得,唐代本来就诗风豪迈俊朗,宋朝的帝王就不一定了。非也!不信咱们来看一首宋太祖赵匡胤的一首七言诗:
《咏初日》(今传有多个版本,或有一两字之差)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赵匡胤平生仅存这么一首诗,28个字通篇大气磅礴,很有水平。在没有读到这首诗之前,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一直觉得赵匡胤就是个莽夫。
赵匡胤本就是将门之后,因在沙场屡立战功,才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赵匡胤是很爱读书的,当初选宰相时,很多朝臣建议选一直跟着他的将才,他直接表示:“宰相须用读书人”,可见他对读书人是很看重的。就连临死前,他都定下遗嘱:“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一训言,赵氏几代皇帝都不敢违抗。
喜读书,自然也要找时间写首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首《咏初日》就是其得意之作。首句,“太阳初出光赫赫”完全是脱口而出的话,没加任何锤炼,却自带英气。“赫赫”这两个字,最开始出自《诗经》,唐代文人很少用,赵匡胤用在这儿形容太阳盛大的样子,十分贴切。
次句“千山万山如火发”看上去有点儿打油诗式的儿戏,但仔细想想,其实画面感很强。群山被太阳一照,山峰颜色如烈火一般耀眼,何等壮观!这一句其实就是从侧面烘托了朝阳的气势,妙!
三四两句是被后世文人推崇的名句。太阳冉冉升起,不一会儿就跃至高空。黎明时分,天上本来还有三两群星,还有一轮残月,看见太阳来了,赶紧就退下了。一个“逐退”何等霸气,只这么常见的两个字,就把太阳所向无敌的威严,写得淋漓尽致。
很显然,赵匡胤之所以写这样一首咏初日诗,其实是借写景来树立自己的威严。纵观这首诗,写的其实就是两个字:霸气!颇有种“我就是老大,谁见我都得让三分”的气势。
那么问题来了,文坛的大诗人能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说实话,个人觉得很难。别人先不说,就是一向以洒脱、狂傲为诗风的李白,一生都没能写出这样霸气的作品。
李白的霸气不过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基本上这种霸气还是属于文人豪气,得志时仰天大笑,失意时就念着“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豪情是顺着人生轨迹的顺与逆来的。但赵匡胤不同,他的诗虽然论遣词和意境不如李白诗高明,但他有逐星逐月的霸气,这与“举杯邀明月”的雅士之风完全不一样。
可惜的是,赵匡胤一生只有这么一首完整的诗存世。有人说,这应该是属于他的超水平发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对文学的重视不可否认。赵匡胤在位时,建立了三馆制,从民间收集大量图书充实官府藏书,这些藏书为后人研究史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其立下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也直接救了后来的苏轼等一批文人,从这一点来说,他对文坛是有贡献的。这首《咏初日》大家觉得如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