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名言事例】人物|顾炎武的大担当

时间:2023-05-04 17:52: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说起顾炎武,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众人熟知。作为一个亲历明朝惨痛灭亡经过、又积极参与抗清斗争的学者志士,这句话体现着顾炎武对责任担当的深刻认识。历史风云变幻,滔滔大势难以力挽,在清朝初年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之后,顾炎武对这份责任担当有了全新的思考与诠释,开启了另一条担当之路。

怀救民于水火之心

在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中,顾炎武是毛泽东颇为推崇的一位。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把顾炎武《日知录》序言中有关顾的政治行宜和讲求实学的内容,抄录在自己的《讲堂录》里,奉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还把顾炎武标举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可师”的“文而兼武”之人。

顾炎武认为读书人应该有“救民于水火之心”。顾炎武50岁以后长期寓居山西、陕西地区,对西北地区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除了建议政府在西北招抚流亡百姓开辟旷土发展生产外,还提出在西北种棉花、搞纺织,以缓解当地的贫困。他虽然没接受大清朝廷的征召任命,但是他的救民治世思想对于清代康熙朝以后的一些政策是有影响的。顾炎武通过他那些身在官场的亲戚、朋友们,用自己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及总结的一些有利国家百姓的措施,去间接影响当时朝廷的政策,以达到他救民于水火的目的。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于后来清代一些著名官员也有很大的影响,如陶澍、贺长龄、林则徐、何绍基、曾国藩、左宗棠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关于社会治理,他直言不讳、态度鲜明地指出追求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不能刻意回避这一点,而应该利用其积极面,调动所有人做事的动力,“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这显然大不同于宋明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教条。

究务实论世之学

顾炎武研究学术,在强调“博学于文”的基础上,一改宋元明儒学的心性空谈,转为务实论世之学。

在回顾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后,顾炎武痛批了魏晋尤其是西晋贵族上流社会那种“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的所谓“名士风流”,以及政事不问俗务不理,一意谈玄论道的贤人做派,虚空浮泛的社会风气盛行,形成了“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的社会心理,进而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导致曹魏、西晋政权都是统治50来年就被推翻替代。对此,顾炎武一针见血地指出“即此诸贤为之倡也!”——他对那些所谓的贤人显然是嗤之以鼻的,并痛切陈词,“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

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以及明朝灭亡的教训,顾炎武开始以具体社会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他说:“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他的《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等,都是在对社会问题系统研究、实地踏勘后,写出的有针对性的文字,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而他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这三部著作更被视为治世奇书,社会影响很大。除了关于《易》、古音韵学等考证大著之外,让人敬佩的是,顾炎武做学问,开启了一条将学术眼光从君臣权宦下移到平民百姓、从京城大都转向州县乡镇的道路,重视地方“方志”的收集整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为社会治理乃至后世学术研究贡献了宝贵财富。

《清史稿》如此定论:“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顾)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为了验证理财学识见解,顾炎武甚至在西北地区搞起了“股份制”商业运营,于康熙五年(1666年)与志同道合的傅山、李因笃、朱彝尊等人集资垦荒于雁门关之北,他亲自筹划经营,竟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有史料记载,顾炎武是清初山西票号的创始人之一。这一点确否,有待进一步论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见,顾炎武的思想学术不是闭门造车的空谈臆说。

明“王朝”和“天下”之辩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顾炎武这句诗将其精神层面的认知一览无余地凸显出来。明之所以亡,与其说是为清人所占,不如说是大明君臣自身丧失了“保天下”职责。顾炎武对此最清楚不过,所以他将王朝的政权易手称之为“亡国”,而“亡天下”是整个国家社会道德沦丧、社会治理无方,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而被颠覆。有肝胆的人应着眼于“保天下”的担当,就当时而言,“保天下”就是维护国家民族命运共同体。

顾炎武对中国古代历史极其熟稔,观其一生所为,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各种智慧,尽其可能地亲身实践,思想得到了不断升华。他在《日知录》中写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显然,他将自己的着眼点放到了“天下”的层面上,所以,他明确指出“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天下才是大担当。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在顾炎武看来,非但在朝官员,即便在野匹夫也有热爱国家民族、维护社会道德、建设美好家园和坚持真善美的职责。三百多年前,在一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喁喁语境中,一位传统学者能提出这样的思想,着实伟大。所以,近世著名思想家、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对此极其推崇,将之提炼总结为黄钟大吕般的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以此告诫同胞,天下(中华民族)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同胞的利益,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激励全体同胞为了民族也是为了自身来一起担当、一起努力。


有别于明末清初那些武力担当、抗清殉明的悲壮志士,顾炎武走的是“另一条”意在“保天下”的仁者担当之路。顾炎武是学者,也是志士,更是我国古代治世担当的优秀探索者,他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务实思想照亮了清代以来的学术思想界。


稿件来源 | “金风阅天下”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 | 李晓巧

微信编辑 | 又亦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