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曾国潘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哪些】曾国藩:读书治学,进德修业

时间:2023-05-03 00:45:4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01

曾 国 藩 的 治 学 之 道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宗圣曾子的第七十世孙,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又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在晚清深厚的政治影响力是毋庸赘述的。曾国藩生活于中国社会转型遭遇“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期,但他一辈子以理学大师唐鉴赠送的四句话为人生目标:不为圣贤,即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自觉以先贤圣人的理想要求自己,“研几”慎独中进德修业,学问上承续拓展桐城古文,创立“湘乡文派”,培养了有“曾门四弟子”之称且颇有文名的张裕钊、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等古文家,一生留下了诗文、简牍、笔记、日记、奏章、家书等各类文字一千五百多万字,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所写的家书。

他一生中不论如何繁忙,无论是在京城里读书修身治学为官,还是督军行船带兵打仗,总不忘记给兄弟子侄写信,讲求进德修身,探究学问做人,娓娓道来,总把金针度于人,以自己的精神成长历程,为官做人的经验做例证,服人感人激励人。在《曾国藩全集·家书》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给祖父母、父母的几十封,绝大部分都是写给兄弟子侄辈的,而在这些家书中他提及最多的就是读书学习,曾嘱子孙不欲做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其治学之道,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02

治学目标:进德修业,经世致用

自宋以来,湖湘一代盛行奉程朱理学为正宗、重经世务实的学风,理学家毕生所追求的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中前半部分讲修身养性,后半部分便是经世之说。这对曾国藩的读书治学之道产生很大影响。

曾国藩曾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进德即修养美好德性,无愧父母宗祠;修业即钻研学问经典,以求谋食立身,而此二者,俱与功名无关。曾国藩曾数次科考不中,深知科举取士的弊端,在他看来,科考书目固定,应试文章八股,若单为考取功名而学习,则易读死书,死读书,若一生功名未中,而其他学问也无渐进,则是画地为牢。如此一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就是欲求一塾师也不可得。所以曾国藩要求子孙读书要广泛涉略,终身学习,以自娱身心,富养精神,不求后辈为达官重臣,惟愿代代有人才。

同时,在曾国藩看来,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切忌空虚之学。在晚清危机之际,一介书生曾国藩将读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创建湘军,兴办洋务。结合时局,曾国藩认为学问无外乎军政、船政、数学、格致等,遂选聪颖幼童远渡重洋,学习步算、制造诸科,翻译西方科技之书,以图自强。曾国藩博览群书,组建湘军时采用戚继光束伍练兵之法,整理盐政时采取陶澍的经验,整饬吏治时对照前人的得失成败……后来,曾国藩成为一代“中兴名臣”,大概就是由于他能知行合一,将知识与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缘故。

03

治学方法:看、读、写、作、录

古语说,砍柴不对纹,累死砍柴人,读书治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曾国藩在给曾纪泽的信中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 读书之法:看

“看”,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阅读。曾国藩用商人积累财富和兵家攻城略地来比喻阅读,说明只要个体发挥积极主动性,阅读便可使人们迅速获取新知,开阔视野,丰盈精神。然而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一是要博学专精,在广泛涉略的基础上精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二是要读好书,读经典。

  • 读书之法:读

“读”,就是朗读、诵读。朗读不仅可以“无忘所能”,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掌握而不忘记;而且可以朗朗上口,自娱其心,是以“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

  • 读书之法:写

“写”,指的是书法。曾国藩曾因写字迟钝吃亏不少,所以教育子孙无论写哪种字体,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最终达到写的又好又快的效果。

  • 读书之法:作

“作”,就是写作,任何思想或知识,只有付诸文字,才能将其传至更远。曾国藩主张为文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做出的文章才言之有物,否则只是一种拙劣的文字游戏和华丽的辞藻堆砌,根本不足以称之为文。

同时,人不是天生就能做文章的,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要把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实到纸上笔端,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怕丑的心理。曾国藩教育正在学作赋的曾纪泽说:“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此后弥不肯为矣……尔若学赋,可于每三、八日作一篇大赋,或数千字,小赋或仅数十字,或对或不对,均无不可。”或许我们最初的写作只是从模仿名家名作开始的,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最终自会分别蹊径,有自己的思想和气韵。

  • 读书之法:录

曾国藩虽只说了“读书四法”,但他的读书治学思想中还贯穿着做札记的方法,即“录”。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随手做札记,如遇令人拍手称快的文字,要用朱笔标识。曾国藩在读书时常将心得和当时有疑问的地方分册摘录,随着学问的渐长,每有新的心得便记录在对应条目的下面,日积月累,便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功可强立,名可强成,曾国藩天资不算聪颖,但通过坚持不懈地静心治学,最终大有所成。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杨彩霞),原文有修改,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