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有多少人小时候是背着这些诗句长大的?作为一个无锡人,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曾经看过割麦的景象吧,一代代麦田里的守望者,总结下来的农谚不计其数,今天我将与大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九十九句,回忆那一缕麦香:
- 以夏促秋,干有劲头;以秋补夏,七上八下。
- 夏熟丰收好种田,秋熟丰收好过年。
- 夏熟多收一缸,秋熟多收一仓。
- 十年早麦难得一年差,十年晚麦难得年好。
-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 霜降麦头莳,宜早不宜迟(指半冬性小麦品种)
- 露蚕豆霜降麦。
- 麦看出,菜(油菜)看色。
- 立冬小雪麦三莳(晚茬麦要抢种)。
- 天不让,人要抢,不能等天赶不上。
- 种麦过早,隔年旺麦变牛草。
- 莳秧要在莳头,种麦要在霜(霜降)。后
- 闰年不种十月麦。
- 立冬种麦,浸种催芽。
- 杨树叶脱得精光,种麦勿要心慌。
- 种点大麦正适当,家里养猪心勿慌。
- 多种草(红花草)麦豆,种田人勿愁。
- 冬至菜花年大麦(春性大元麦可迟种灭荒,但不高产)。
- 麦要早种,肥要早用。
- 稻熟撒麦种,稻倒麦出齐(指套播麦)
- 高楼平地起,种麦是根基。
- 麦籽落地难更改,种得不好难增产。
- 田勿深耕,麦勿根深。
- 麦见生泥哈哈笑。
- 田土晒到白,白吃一熟麦。
- 种麦敲镗锣,割麦倒秆棵。
- 天旱地湿,一种就出。
- 麦怕胎里旱。
- 麦有钻天之劲,就怕烂泥封顶。
- 烂耕烂种,减产祖宗。
- 种麦种得细,省种又苗齐。
- 小粒种,苗小样;大粒种,苗粗壮。小麦丰收三件宝,穗多、穗大、粒粒饱。
- 稀麻密麦,黄豆田里歇客。
- 稀麦稠豆气煞人。
- 肥田吃麦种,瘦田吃豆种。
- 密麦小穗头(过密穗小)。
- 稀二百,密二百,不稀不密收五百。
- 肥田要稀,瘦田要密。
- 好女出勒大村,好麦出勒阔埨。
- 棍子埨,摇船沟,交租都不够。
- 种麦满埨背,收麦满场堆。
- 种麦满田畈,多收好几担。
- 种麦种到边,烟酒勿用欠(欠帐)。
- 深籽飘叶,浅籽分蘖。
- 尺麦怕寸水。
- 若要小麦收,出通田头沟;若要小麦旺,水要往外放。
- 小麦年年收,只怕懒汉不开沟。
- 会开沟二三天(一气可成),不会开沟两百天(从种开到收)。
- 正月挖金沟,二月挖银沟,三月挖水沟。
- 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空。
- 麦田一套沟,从种管到收。
- 稻不收怨埂漏,麦不收怨沟浅。麦沟开得深,麻雀难转身(麦好)
- 一尺不通,万丈无用。
- 春雨年年有,麦沟清到收。
- 麦要胎里富,基肥打基础。
- 麦田基肥足,一熟抵两熟。
- 种麦勿垩灰(猪羊灰),必定要吃亏。
- 无灰(猪羊灰)勿种麦。
- 无灰(草木灰)勿种圩田麦。
- 白耕白种,白甩麦种。
- 麦浇芽,菜(油菜)浇花。
- 麦垩蘖前,稻施月里。
- 追肥追得早,十丘九丘好。
- 春施一杓,不及冬里一笃(滴)
- 千里作客,勿如买粪浇麦。
- 冬肥金,春肥银,过了清明不见情。
- 冬前苗壮,增产有望。
- 愿浇淌,不浇爽。
- 年前浇麦一条线,年后浇麦一大片。
- 冬里麦过旺,来年喝麦汤。
- 麦无二旺。
- 腊里施粗肥,赛过盖棉被。
- 麦吃两年肥,顶(最)怕清明前饿肚皮。
- 吃饭看饥饱,打铁看火苗,施肥看麦苗。
- 人吃饭一日三餐,麦吃肥重在两头(指基苗肥和拔节孕穗肥)。
- 粒麦子两头尖,甩勒田里大半年。
- 冬里白田,春里麦田(贵在管好)。
- 苗多压草,草多欺苗。
- 麦无三叶,敲撩勿得。
- 麦有三叶轻拍拍,麦无三叶动不得。
- 麦是扁草(一说殿草),越踏越好。
- 大麦带青一肚粉,小麦带青(割)一条筋(少收)。
- 大麦八分熟,小麦蜡熟收。
- 立夏七八朝,家家把麦挑(大元麦)。
- 小满三朝麦金黄,再过三朝麦上场(早小麦)。
- 小满桑椹黑,芒种麦子割(晚小麦)
- 四月(闰年)芒种麦开镰,五月芒种麦割完。
- 芒种麦秆青,烂得剩根筋。
- 收麦如打仗,龙口里夺粮。
- 雨笃黄梅头,割麦紧凑凑(又作“割麦象贼偷”)。
- 插秧赛赶考,收麦如抢宝。
- 割麦手脚轻轻,多吃一顿馄饨。
- 穗落一颗(粒),一亩撒一箩。
- 麦捆根,谷捆梢,芝麻捆在正中腰。
- 种麦上下月,收麦上下日。
- 芒种三日乱堆麦(晚小麦)。
- 麦把多抖抖,一亩多一斗。
- 稻老养,麦老抢。
- 雨打黄梅烂麦柴。
写在最后
城市化的进程带走了不少人的回忆,而这一句句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农谚,却也记载了那个农忙的时代。或许,生活的富足,让你的子女已渐渐的不辩菽麦,但我相信我们仍需要这样一种传承。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这一国情仍未改变,请记住这些农谚,这或许是你的逝去的岁月,却也是国家的未来!
中国需要“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