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才者德之资 德者才之帅
选人用人的人才观,乃国之大者、党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党的人才观时,多次引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著名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其意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此典出自《资治通鉴·周纪一》,具体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惨痛的用人教训。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错误地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为继承人,之后他傲慢结怨,结果导致强大的智氏家族遭受灭族之祸。为此,司马光评论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因为智伯的才能超过了他的德行,最后招致灭族的恶果。司马光如此才德之论,当不仅缘于此事,也是根据历史上乱臣败子多是才有余而德不足之事实得出的结论。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德才之辩的重点论:“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这是指“德”蕴涵品德、道德、操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硬,还包括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过去一个时期,政治运动出干部,这给一些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以积极表现的伪装换取组织上的信任。不能设想,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会成为党的好干部。因此,德首先是政治合格的因素,但更应是一个道德标准,这才合乎德的本意。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道出了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就是一要防止重德轻才的倾向,我们所需要的干部仅仅是好人是不够的,还必须是能人;二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这是在用人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在许多情况下,组织人事部门不得不在德高才逊或有才少德之间选择。德才兼备是一个理想的结果,若才德不能两全,在现实条件下,用人先求有德,“宁舍才而取德”。才逊有德者,可望成才;有才缺德者,终受其害。
(段华明,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王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