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名言】王阳明:黑夜尽头是黎明 企业危机藏生机

时间:2023-04-25 15:43:3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黎明的美好,在于它总能叩开黑夜的大门;彩虹的壮观,在于它总会接受风雨的洗礼。企业危机,不仅仅是企业家要经历的一场磨难,更是企业家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置身黑夜 做好迎接黎明的准备

在漆黑的夜里,有的人恐惧不安,感觉有什么东西飘荡在身旁,急于逃跑,俨然失去了重见光明的希望;有的人享受宁静,仿佛只有这个时侯才能彻底放松,回归自我,做好迎接黎明的准备。

王阳明属于后一种人。

王阳明,王羲之的第23代孙,二十八岁考中进士,留任京城做官,三十三岁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正德年间,太监刘瑾专权,大肆陷害排斥忠良。正直官员戴铣、博彦徽等上书要求严惩刘瑾。不料事未成,反被或罢官、或下诏狱。

彼时,就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上书为他们辩护,惹毛刘瑾,不但被重打四十大板谪往贵州龙场去做一个没品级的驿丞;还在赴龙场途中,被刘瑾派遣的人一路追杀。

如果说王阳明的人生之路在那个时侯开始步入漫漫长夜,那他并没有害怕,而是做好了迎接黎明的准备——保命。他制造了投江自尽的假象,得以脱身。

随后的赴龙场之路虽然依旧不平坦,但都没有危及迎接黎明的本钱——生命。

绝境苦思 意外收获隐藏的生机

正德三年,春,王阳明终于安全抵达龙场。

然,龙场是个偏僻、荒芜的蛮夷之地。王阳明从繁华、舒适的万户京城被陡然发落到这里,听不懂当地人讲话,而能听懂的则多是逃犯,一开始显然是万般失落,仿佛天要塌下来了,万念俱灰,想死又怕累及家父。

就在绝望之中,他开始研究《周易》,结合历年来的遭遇进行日夜反思。终于在一天夜里,他大彻大悟,史书上称“龙场悟道”。

自此,王阳明心学诞生。附近的百姓知晓后,纷纷前来求教,并为他建造了“龙岗书院”,这一切也是他日后得以迅速复出的牢固基础。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 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 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见不着后天的太阳。”

王阳明在人生的漫长黑夜中,没有恐惧,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迎接黎明的准备,最终不但见到了“后天的太阳”,还万世瞩目,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反响。

日本明治维新就是效法了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一度被日本人奉为“显学”。曾国藩给王阳明的评价是:“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则预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危机中隐藏着生机。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保持危感,激发盎然长久的生机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生没有永恒的黑暗,企业也不会陷入危机而走不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变化无穷,没有瞬息中断过。看起来很好的事情,但可能招来祸患;而看起来不好的事情,却可能孕育着好事。

黑暗的尽头是光明,深渊的底部是坦途。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背水之战”、“破釜沉舟”无不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经典传奇。

企业经营,谁都想顺风顺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绝境,一定要坚持住。

因为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隐藏着机会。越王勾践虽亡国但志不灭,卧薪尝胆终复国;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痛苦和绝望,却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交响曲。

渡过危机的最好途径就是化“危”为“机”。

因此,企业家要常怀危机感,就像我们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便在安逸的顺境中,也要保持危机的心态,默默去调整不适宜局势发展的因素,激发企业生机长久盎然。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