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
韩非子主张:一人难敌众人,故与其用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倒不如使用全国民众的智慧和力量;仅凭一个人的智慧处理问题,即使成功了,人也累坏了,若不成功,则后果不堪设想。韩非子把领导分为三等:“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流领导用的是自己的才智;二流领导用的是他人的力量;一流领导用的是他人的智慧。”
项羽堪称一代豪杰,在秦末混乱年代,力挫群雄,但他不善于发挥部下的智慧,根本听不进部下的建议,不体察下属,凡事独断专行。结果,有本事的人纷纷离开了他,最后只剩下亚父范增——也在吵架后同他分道扬镳了。而刘邦却善于发现部下的才能,故能屡战屡胜。按韩非子的理论,项羽顶多算个三流领导,而刘邦才称得上是一流的领导。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曾经评论过刘邦和项羽两人的特点和风格,作为统帅三军的领导,项羽的缺点在于不善于使用将才,而刘邦的优点则在于善于指挥将才。
有一次,刘邦的相国萧何对刘邦说:“诸将易得,国士无双,大王欲争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听从萧何的提议,建起拜将台,亲自登坛举行仪式,拜本是都尉小官的韩信为大将军。
仪式完毕后,刘邦问韩信:“萧相国屡次保举将军,将军有何妙策可以教我?”
韩信反问道:“大王要东向争天下,自料有无项王那样的勇武强悍?”刘邦默然许久后说:“我不如他。”
韩信说:“臣也以为不如。项王大喝一声,能吓退千百人,但是他不能任用良将,这不过是匹夫之勇。即使有人建立战功而当封爵位的,项王也舍不得给予印绥。项王不在攻守皆宜的关中建都,却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又按亲疏分封诸侯,将士多以为不公平;楚军所到之处,无不残杀掳掠,百姓迫于威势而不得不归附。项王名为霸王,实际已失人心,因而他的强是容易转变为弱的。项王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只有三人幸免,于是秦地父老乡亲怨恨这三人痛入骨髓。而大王您当初入关,废除秦时苛政,约法三章,所经之地秋毫无犯,所以秦民无不翘首以待大王。大王如举兵东进,发个告示,就能平定三秦之地。”
刘邦听后喜不自胜,当即决策东进。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掩盖下,迅速东进,不下三个月,三秦之地,便如韩信所料全为汉王刘邦所占。
韩信所列举的项羽种种劣势,可谓对项羽了如指掌,然后对症下药,提出战胜项羽的谋略和计策。正如韩信所说,不管一个领导身居怎样的高位,也不管领导者本人多么有才干和水平,如果不能任用良将,充分信任和调动手下的积极性,那只不过是“匹夫之勇”,不可能成就大事业。这样的领导人当然是不够格的,也不会有多少吸引人的魅力。
刘邦打败项羽、独霸天下后,韩信因有谋反之嫌而被贬为淮阴侯,经常称病不上朝。有一天,刘邦去探望韩信时,两人对刘邦手下的各位将军的才干作了一番评论,所说看法不相一致。最后,刘邦问道:“如我能将几何?”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刘邦又问:“于君何如?”
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
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
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说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是很中肯的,同时也说明领导人物有领导人物的职责和才能。对于高级领导或者说手下有各级干部的领导人物来说,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或能指挥多少“士兵”,而在于善不善于使用手下的干部。杰出领导人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善将将”。
稿件来源 | 《读史资治——历史中的领导智慧》
本文作者 | 王永昌
微信编辑 | 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