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学习的价值观的名言名句】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时间:2023-04-20 16:24: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六月是中国的考试季,无论是刚刚接受期末检测的三年级学生,还是决定未来去向的中考生、高考生,看到成绩时总会“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得好的学生,往昔的努力自然获得了想要的回报,皆大欢喜。而那些考砸了的考生及家长,也不必伤心失望透顶。著名学者郦波老师说:“考试虽然是对学习的检验,但学习绝不是为了考试。”这么说绝对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历史上因为考砸却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大有作为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中国近代最后一位晚清名臣曾国藩,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熬出头的,自然深知科举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但他的大儿子曾纪泽在乡试中失利,从而放弃科举考试,二儿子曾纪鸿看到哥哥科举考试失败也毅然决然地放弃科考。他们这是自暴自弃了吗?不!他们在父亲曾国藩的支持下,转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来,曾纪泽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社会学家,他孤身一人到彼得堡与俄国人唇枪舌剑,凭着高超的智慧与令人折服的勇气把俄国人侵占的我国新疆伊犁要了回来。转而学习西方数学、物理的曾纪鸿则写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步电学专著。曾纪泽和曾纪鸿无疑是考试的失败者,但他们仍旧成就了一番事业。因为,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就有价值的人生。这样的学习,才是教育的本质。

这个故事来自《郦波讲学习之道》。这样的故事,不但适合不得不面对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学生阅读,同样适合参与教育的老师和家长阅读。每一个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人,都应该懂得“夫才不才者本也,考不考者末也。”考试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

这本《郦波讲学习之道》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郦波解读中华传统智慧》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一共四本,包括处世之道、学习之道、为人之道、齐家之道。每本二十三讲,每一讲篇幅短小,有2——3千字,分别从不同的话题展开,通过引用并分析大量历史人物的故事,将人生的大道理浅显地讲给读者。

虽然讲的是人生的大道理,但这套书读来非常轻松,读完这套书,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感受想与大家分享。

1. 读故事、养美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出身的郦波老师,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他的素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其著作中传递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正面而积极的;是良善而温暖的;是智慧而灵活的。书中引用的故事,大都是历史上存在的真人真事,偶尔也有传说,这与他想传递的观点一样,是具有说服力的。这与时下一些网络小说、虚构作品、偶像漫画所表现的庸俗的价值观和烂大街的故事截然不同,这套书中传递的正能量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具有积极且深远的影响。青少年在阅读故事的轻松氛围中,就可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老故事新解读、新故事尝鲜读

这套书中,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董永与七仙女、铡美案等等,作者在这些熟悉的故事中,有的增加了一些细节,有的解读出不一样的角度,有的追溯出不为人知的真相。比如京剧《铡美案》中,陈世美俨然已成为中国文化中“负心汉”的代名词,谁曾料想,历史上的陈世美本为“陈熟美”,他并不是一个负心汉,而是一个帮助了朋友却被朋友反诬的好人呢。曾国藩的名字国人并不陌生,《曾国藩家书》是很多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都推崇的著作,不过倘若让青少年阅读《曾国藩家书》,无疑有些难度。在这套书中,郦波老师则把曾国藩家书中的故事重新整理组合,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样,青少年读者可以读到很多同类别传统文化著作中读不到的故事。必要的时候,郦波老师也会请出外国名人如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现代名人如巴菲特、李嘉诚等等来助阵。所以,书中的故事,既让人有熟悉感,又给人以新鲜感。

3. 可深入、可浅显

深入浅出是这套书的一大亮点。青少年不一定能全部懂得这些人生的大道理,但没有人会拒绝这些有趣的故事,故事之后简短的说理也就变得亲切起来。此外,每一讲之前都会引用几句典籍中的原文,有余力者可诵读甚至背诵,年龄偏小者也可以忽略,不影响阅读。每一讲之后有一段“沧溟先生如是说”,是对本讲的概括总结,进一步加深读者的印象。

4. 以阅读促写作

本书分篇独立,每一讲篇幅短小,每一讲其实就是一篇精妙的议论文,可作为中学生议论文的范文。小学生可以读故事,可以积累书中的名言,中学生可以模仿其议论文的写作,真可谓一举多得。

这么好的书,如果孩子错过就太可惜了。我赶紧下单两套,作为暑假礼物送给身边的青少年朋友。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