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售电网讯:很多年前一直困惑于疯子尼采那句:“存在就是合理的”,但对于这种高深之人高深之理论,胆小如我却也不敢向外人表达我的疑惑,为了不被识破,只有拼命在认定真理的前提下努力去维护这一必须正确的哲学泰斗名言。凡事只怕认真二字,在这条不归路上我一路狂奔,还真让自己悄悄储备了许多使“不合理”成为“合理”的解释。但当下对于新近崛起的一个还不被太多人认可的存在,却也让我费了番心思,尽管头痛脑热却又欲罢不能、不吐不快,那就是电改新生——售电。前述系列里面实际上已经提到过关于贵州售电侧改革的情况,但就当下贵州相对安静的售电市场,本篇想再从自己不太成熟的视角,进行一次尝试性的阐述,以解隔岸观火之馋。
在全国范围内,广东售电依然“独步武林”,累计公示了四批174家售电公司,7个月的竞价交易,广东共成交电量159.8亿千瓦时,超出此前140亿千瓦时预期,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目标,售电公司整体市占有率为71.37%,进度及市场参与热情超出改革设计者预期;同位于售电侧改革先锋的重庆则显得脚步缓慢一些,目前为止仅公示了四家售电公司,且独立售电公司尚无实质性业务开展;继广东、重庆后黑龙江、福建售电异军突起,其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均于8月获得批复;云南省则于9月8日就云南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开始向电改各方征求意见。
现下贵州售电侧格局则显得要扑朔迷离一些,一方面贵州配售电公司项目随着国家100个增量配网试点申报的启动显得如火如荼,跃跃欲试,风景这边独好;另一方面三类售电公司的全面准入和退出办法呼之欲出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即使是兴义阳光和贵安新区两个已然成型的配售电公司也没能获得市场直接交易的准入资格。这样的状况实际也反映出政府对于售电侧改革的慎重,特别是广东的“暴利”问题和重庆的结算之争,以及国家层面统一的售电侧实施方案在几个月前征求意见后也迟迟未能出台,都给售电侧改革的决策增加了一些顾虑和担忧。在贵州直供电市场已然形成大气候和大格局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提出“还要售电公司来干嘛?”的疑问。诚然,这些担忧和疑问有着其客观性和实际意义,但是作为国家电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售电是国内电力市场“大咖”们在综合考虑欧美电力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当下国内输配售一体大垄断格局等因素后,所提出的一种革新的方向和趋势,其存在必有其合理的一面。
一、分工进化
1.分工产生效率。
2014年,罗振宇在《这一代人的怕与爱》里有过这么一段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在十八世纪晚期,一个叫亚当斯密的老头,走到了一家做针的作坊去参观,他看到了一个惊人的一幕,他这一幕写在了他开创经济学奠基的那本创作《国富论》。他说这个工厂不过20个人,但是他们分工协作,每天这个工厂可以生产48000根针;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做完整道工序,即使是一个熟练工人,一个人也做不了20根针。为什么这个工厂会做出这么多针呢?很简单因为他们分工了。凯恩斯讲过一句话,经济学的道理千条万条,但是如果说有一条亘古不破的真理的话,那就是分工。”
社会分工的细化正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它既是因也是果,是一种人类个体智慧进步的偶然,一是人类群体文明向前发展的必然。放到中国电力工业来看,我们从计划经济规划、建设、运营、发输配售产销供大一统的年代,分化为现如今的发电|供电|用户产业链条,完成了电力工业的第一次分工细化,奠定了国家电力工业在过去三十年里大跨越、大发展的基础,但商品生产者、商品使用者完全隔离后所形成的自然垄断属性带来的迟滞效率也在随着规模的拓展而逐步显现,贵州本轮电改直供电的大踏步前进向这种固有模式发起了冲击,而因为售电角色的缺失使得火电厂替代售电公司扮演了一个及生产又营销的双重角色,这不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应有的角色越位,火电厂奔走于煤炭、售电之间疲于奔命、首尾难顾,没有参与其间的个体是无法明白一个营销组一个月内1万公里公路行程跑客户的酸甜苦辣咸的。而且连财务核算也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角色问题,目前多数火电企业报表里连销售费用的核算科目都没有。要化解这种不平衡、不和谐和低效率是需要有一个新的分工来担当和肩负的。而售电公司这一全新的分工角色完全可以剥离出火电企业这份职能,提升其效率的。
2.服务衍生价值。电量商品高度同质化的特性决定了其销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营销层次而言,可以分为价格营销、技术营销、关系营销和价值营销,就当前的市场而言价格营销占了极大的比重,技术、关系有一定的辅助性,而价值营销以目前火电企业捉襟见肘的营销力量而言根本无法开展。而一旦能够让售电公司以专业化的姿态进入市场以后,是完全可以在价值营销领域大展拳脚的,目前欧洲市场广告做的最有品味的非售电公司莫属,因为这是由电力商品的营销难度所倒逼出来的品牌战略选择。国内很多电厂和发电集团随着历史的积淀已经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业界口碑,但是很难说有哪一家企业的品牌真正具备市场价值,因为在漫长的计划体制周期下使他们缺乏营销自己品牌的手段、渠道、精力和意识,而这一点恰恰可以由售电公司来弥补。未来的售电公司通过广告推介、售后服务、互联网+等更加自由化和富有创新性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以更友好的营销界面向公众发布电力商品信息,加深电力商品供应者和使用者的联系。个人以为其行业特性完全可以归入第三产业内服务业的范畴,按其交易量计算可以极大的扩充本省第三产业的产值,不经意间我们就为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做出了别的方式难以获得的贡献。
3.连接形成新型拓扑。售电群体的出现,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可以直接联络市场两端的新的连接结构,这种连接将电力市场传统的垂直线性结构转变为扁平化和交互式的新型拓扑结构,以期实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更为灵活地实时传递。一方面可以减少火电营销的投入,使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燃料采购等重要把控环节上,另一方面也帮助那些缺乏政策了解和节能意识的用电户,更加专业化的去管理他们的用电成本,尽可能多的去享受电改红利,同时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其终端商品市场的经营上面。另外,还可以大幅节约电力市场公共管理成本,假设全市场客户均由售电公司代理交易的话,电力交易中心需要提交调度执行的合同数量可以大幅降低90%,由几千份电厂与客户的合同简化为几百份电厂与售电公司的合同。
4.增值服务催化能源金融。在上述分工连接、服务增值的基础上,售电公司按照本轮电改的指导方向,其重头是建立在电力交易脉络之上的增值服务。理论上包括用电管理、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运维检修、增量配网等一系列客服内容。其实在这些基本项目之外,售电公司业务还可能从金融领域产生新的经济价值,一方面通过长协合同形成应收账款后,可以以电费应收账款作为这一新型企业的融资抵押物;另一方面,由于初期售电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偏弱,由此为保险领域诞生新的电费回收险和供电安全险等险种带来了可能;第三,以合同能源管理、信托、BOT节能技改项目等为依托的偿付方式,实质上也为类金融项目大步挺近贵州能源市场打开了一扇窗户。而且在售电公司这种双向连接的特有形态下,其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客户,电厂侧也可以成为其节能领域的潜在服务对象,特别在当前对于超低排放、煤耗达标以及灵活性改造等方面火电厂有着旺盛的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这一角色的进入更加能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产业,当然政府以能耗和环保为方向的监管导向,此时也显得格外重要。第四方面就是之前已经阐述过的电力期货市场,这里不在详述。
二、鲶鱼的效用
在看完上述的分析以后,您可能会问,除了分工细化的意义之外,前述的后三项内容电网公司完全可以承担或者实施,为什么还需要售电公司呢?的确,上述增值经济活动,以网公司的角色去做完全可以实现,兴许会做的更好。但是其自然垄断的主体地位、“独孤求败”似得的孤单存在,在使其经济活动能量巨大的同时也会不自觉产生市场的惰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一定要引入售电公司在售电侧打破垄断推行改革的“初心”。售电公司在增值服务或者增量配网领域的进入,相较于网公司的体量而言微小的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请不要忘记“量子”这一微小至不可分割的微观物理学界存在,微小不等于无,而恰恰因为微小、活跃、不连续、不成体,反而使得其在没有固有约束的负担下创造巨大能量的可能远远超越我们现在可以触摸的宏观物质。同样售电公司依靠着灵活、创新、打破传统,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微观力量改造宏观经济结构的可能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若售电公司的小型配网可以搞的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市场化,对于大网而言就可以产生“标尺作用”,主网的运行模式将不在孤单,反而因为有了参照物的存在,可以使得电网的运营活动更加生动、真实、光鲜而透明,让人们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而对于电网公司和发电主体两者而言,国有企业性质是趋于一致的,因而在从售电角度进入营销领域后,营销业务的特殊性必然会对其固有的人才体系、薪酬体制、绩效模式以及财务制度都带来新的挑战,营销业绩的导向性质、与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都会促使两个企业从自觉改造向自发改革过渡。
管理学上有条经典理论叫做“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其他鱼群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鱼群的求生能力。售电公司就可以是哪条精力旺盛的“鲶鱼”,不停窜动于发电和电网之间,让先前酣睡的电力市场不敢再打盹小憩懈怠,必须时刻注视、观察、揣测着这个新的物种会否偷吃或多吃那本来属于电力大哥们的饭食。
当然,电企的过分担忧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新电改应该有三个原则不会破:市场化、能源安全和国企的基石地位。因此,电力国企在吃着定心丸的同时,应该去做的是积极关注、充分参与,这才能顺势而为、应时而生、乘势而起。
三、后进危机
广东3-9月的7次竞价交易中,共有53家售电公司完成了交易,另有64家售电公司“零成交”未能开展业务。与此同时市场高度集中,虽然广东规定单个售电公司市占率不能超过15%,但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份额排名前十家售电公司市占率达到91%,前五大售电公司市占率64%,市场分化明显。前十大售电公司位列首批进入的13家售电公司之中,充分反应了改革进程中的先发优势,先进入者率先享受改革红利。首批十三家售电公司早在年初就将广东省内有资格参与购电的优质用户瓜分完毕,加上前三个月巨大的购电价差,首批售电公司成为改革最大受益者。
看到上述信息时,我们可能会为首批13家之外的广东售电公司扼腕叹息,他们发现了市场的前行方向却没能把握住市场的先机,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想法只是基于条块分割计划体制下,以省区为单位的电力市场的考量,而未来方向应该是区块式的划分电力市场,就如同现今的美国电力市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各省区的能源构成不同实现最大化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放大的区块市场环境下,若以南方五省作为一个区块来看,无疑广东售电公司群体整体走在了南网各省的前列,这也就意味着南网区域其他省份正在逐步丧失售电市场的先机。从当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征求意见的《南方区域跨区跨省月度电力交易规则(送审稿)》内可以看到,在跨省区交易里已然设定仅广东、广西售电公司可以参与交易,而其它省区未予考虑,这种担忧正在从政策层面得到印证。
放到全国的市场范围,除了广东、重庆两个售电侧改革试点外,福建、黑龙江异军突起获得售电侧改革试点,云南也开始就售电市场交易规则进行征求意见。贵州因为其综合电改的先发优势,在售电侧的储备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土壤,尤其在配售电领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售电侧大发异彩,跨入售电长跑队伍的第一梯队。
综上,售电公司的客观存在,可以从社会分工、增值服务、扁平连接、鲶鱼效应、标尺意义等方面自证其存在的合理性,更能进一步提升电力市场生态圈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希望贵州售电群体能够在当前这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阶段积极储备和学习,争取站在发达省份售电市场的肩膀上,为未来的贵州售电保留一块我们自有的疆域。不要迟疑也不要观望,不要等到外省售电大鳄们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大谈主动智能微网合同能源电力金融期货边际出清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信息不对称价差的狭隘幻想当中,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